别称
盆底腹膜膨出,道格拉斯陷凹疝
概述
盆底腹膜疝,又称道格拉斯陷凹疝或盆地腹膜膨出,是由于盆腔腹膜及腹腔脏器或组织,突入至直肠生殖陷凹而形成的一种临床病症。
在以往的报道中,本病好发于女性,不过目前并没有系统的数据报道。
盆底腹膜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盆底肌强度较差,盆底腹膜松弛以及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的损伤。在此基础上,长期增高的腹压会使道格拉斯陷窝逐步加深,盆底腹膜扩展,最终突出到正常无腹膜覆盖的直肠与阴道之间而形成的一种病症。其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肌肉及纤维组织退变,肥胖,反复妊娠、分娩以及习惯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该病按照盆底腹膜疝的位置可分为直肠型盆底腹膜疝、间隔型盆底腹膜疝和阴道型盆底腹膜疝;按照疝的内容物可分为肠疝、乙状结肠疝饥饿子宫疝。
该病以便秘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主要包括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该病目前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通过改变进食及排便习惯,提肛锻炼以及使用帮助通便的药物等方法,以达到减轻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目的。
该病可造成长期便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等。
由于盆底腹膜疝无典型的诊断依据,故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寒性脓肿、血肿、脂肪瘤、囊肿、阴道、直肠脱垂等的鉴别。
症状
便秘是盆底腹膜疝的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频次降低或粪便排出困难,也有少部分病人同时具有两者情况。其他症状包括一些如烦躁、腹胀、腹痛、恶心厌食及腰、骶尾部疼痛等。
盆底腹膜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盆底腹膜疝的常见症状包括
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困难,部分患者可同时具有两种症状。
其他症状:包括心情烦躁、腹痛、腹胀、恶心厌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盆底腹膜疝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盆底腹膜疝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便秘的情况会逐渐加重,长期便秘将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肠管缺血坏死等情况。
会阴下降
直肠黏膜内套叠
直肠前膨出
病因
盆底腹膜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盆底肌强度较差,盆底腹膜松弛以及阴道后壁上部筋膜支持结构的损伤。在此基础上,长期增高的腹压会使道格拉斯陷窝逐步加深,盆底腹膜扩展,最终突出到正常无腹膜覆盖的直肠与阴道之间而形成的一种病症。
盆底腹膜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老龄、肌肉及纤维组织退变,肥胖:这些因素都会降低盆底肌的强度,提高盆底腹膜疝的发病率。
反复妊娠、分娩:会造成阴道后壁上部筋膜的一些损伤以及盆底筋膜松弛。
习惯性便秘:会导致负压增高,进而提高了盆底腹膜疝的发病率。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会有咳嗽、咳痰等情况,导致腹压升高等。
哪些人容易患盆底腹膜疝?
有以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罹患盆底腹膜疝
习惯性便秘者:长期便秘者腹压较高,容易发生盆底腹膜疝。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长期咳嗽咳痰等,容易导致腹压增高,提高盆底腹膜疝。
有以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罹患盆底腹膜疝
经产妇:妊娠和分娩可能造成阴道后壁上部筋膜的一些损伤以及盆底筋膜松弛,提高本病的发病率
老年女性:老年人盆底肌肉强度减低,更易发生盆底腹膜疝,且目前的报道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就医
盆底腹膜疝的诊断无典型依据,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体征查体等。当你感觉自己长期便秘,排便困难,在下蹲时感觉肠内有饱胀感时,你就需要去看医生了。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长期便秘和(或)排便困难,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若出现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时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或立即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长期便秘和(或)排便困难。
有心情烦躁、腹胀腹痛、恶心厌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腹痛;
呕吐;
腹胀,停止排便、排气。
建议就诊科室
普外科
胃肠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盆底腹膜疝?
当医生怀疑盆底腹膜疝时,可以通过询问病史、查体、排便造影、盆底造影等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询问病史:询问病人是否有便秘和(或)排便困难等情况及程度。
查体:双合诊、三合诊,医生嘱双腿分开放在两侧的支架上。医生消毒后,探入手指触诊,在直肠、阴道可触及两者间有疝内容物存在。
排便造影:注入造影剂后,通过影像学,观察大便潴留情况,用以确诊盆底腹膜疝。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这些症状?
便秘和排便的情况如何,多久排便 1 次?
妊娠过几次,分娩了几次?
是否服用过药物帮助排便?
有没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等呼吸道疾患?
是否会长期咳嗽?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需要做手术吗?
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目前我应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案?
会复发吗?
日常生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治疗
目前治疗盆底腹膜疝以非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通过改变进食及排便习惯,提肛锻炼以及使用帮助通便的药物等方法,以达到减轻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目的。
药物治疗
通便灵:目前没有治疗盆底腹膜疝特效药物,只在必要时服用一些帮助排便的药物,帮助通便,起到对症处理的作用。
手术治疗
经腹盆底腹膜疝修补术:从腹部入路,使疝及疝环暴露得更充分,有利于修补盆底缺损的筋膜,切除过长的乙状结肠,以及悬挂和固定直肠。
经阴道盆盆底腹膜疝修补术:经阴道入路进行手术,优点是损伤较小,但易污染,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甚至影响手术效果,且不能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直肠内脱垂、直肠脱垂。当剪出阴道黏膜瓣过大时还可能造成阴道狭窄以及术后性较困难。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本术式。
腹会阴联合盆底腹膜疝修补术:当疝囊不能还纳腹腔并全部切除时,可选择本术式,但目前较多学者并不推荐此术式,因为本术式损伤较大,且易造成手术区污染。
其他治疗方法
目前盆底腹膜疝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改变进食及排便习惯,提肛锻炼等方法,以达到减轻和(或)消除慢性便秘的目的。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进食量,多饮水。
排便: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运动:提肛锻炼。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长时间的便秘或排便困难会对患者的生活治疗及营养状况造成影响。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达到减少或消除便秘等症状的目的,不易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坚持换药,避免伤口感染,避免腹压增高,若患者因为既往呼吸道疾患,或因麻醉气管插管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行雾化吸入,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咳嗽等,并指导患者用手有效的保护伤口,尤其是咳嗽时。
饮食:多食用膳食纤维,多饮水。
运动:推荐进行提肛运动,即有规律地向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做 50 次左右,持续 5~10 分钟。提肛运动必须要用力,且行提肛运动后,最好马上排便。
其他:对于有便秘的患者,推荐使用坐便器,避免蹲便。对于有慢性呼吸道疾患的患者,因积极控制呼吸道疾病,同时,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预防
盆底腹膜疝的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肌肉强度下降,发病率将会提高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因素:
进食:增加膳食纤维的进食量,多食用燕麦、水果、蔬菜、糙米等。
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锻炼:推荐进行提肛运动,即有规律地向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每次做 50 次左右,持续 5~10 分钟。提肛运动必须要用力,且行提肛运动后,最好马上排便。
肥胖:肥胖患者,多伴有较高的腹压,增加发病机会,故控制体重可预防本病。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高龄:随着年龄的升高,本病的发病率会增加,故老年女性应每年复查 1 次腹部 B 超。
反复妊娠、分娩:妊娠和分娩可能造成阴道后壁上部的损伤,以及盆底筋膜松弛,容易发生盆底腹膜疝,故此类患者应每年检查 1 次腹部 B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