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腺癌是什么?小肠腺癌怎么办?小肠腺癌症状有哪些?

游走性结节性脂膜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皮下脂膜炎,好发于小腿下部,主要症状是小腿出现皮下结节或斑块。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长者可达数年之久。本病仅发生于中年女性,且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但目前无权威流行病学数据。该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积累有关。本病无分型。根据皮损活检结果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急性炎症期、吞噬期和纤维化期。该病早期主要症状为小腿一侧或者两侧出现轻度质硬的皮下结节,随着病情发展,小腿上可能会出现斑块或有肿胀感,可能还会伴有关节疼痛和扁桃体发炎等症状。治疗通常是一般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一般治疗即为通过改变身体的姿势来缓解身体对腿部的压力,比如将下肢适当抬高;全身治疗即患者服用药物,比如碘化钾溶液、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治疗关键点在于利用药物来增强对坏死组织的代谢能力,延缓病情的发展。难点在于诊断时此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应从多方面辅助诊断。疾病的主要危害为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小腿肿胀,严重者会全身酸疼、全身乏力、消瘦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病容易与结节性红斑混淆,病人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听从医生建议,按时服药。

别称

系膜小肠癌

概述

小肠注腺癌是来自小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周围、空肠和回肠。是最常见的、最先发生于小肠的恶性肿瘤之一。

小肠腺癌是小肠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十二指肠是小肠腺癌中最常见的部位(52%~73.8%),其次是空肠(25%~58.5%),最后是回肠(13%~21.6%)。

该病病因尚不清楚,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方式及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胆道结石、黑斑息肉综合征等。

大体病理标本可分为三种类型:

环状浸润的腺癌;

息肉状的乳头状癌;

溃疡型癌。

腹痛、黑便、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发热等症状。

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随着疾病的发展,小肠腺癌可造成消化道严重出血、肠梗阻等危害,甚至发生远处转移,乃至死亡。

小肠腺癌确诊时往往已有区域淋巴结及肝转移,患者多无法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症状

黑便、腹痛、腹胀、恶心注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是小肠腺癌病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体重下降、贫血、发热、黄疸等症状。

小肠腺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痛:一般为慢性腹痛,与饮食关系不密切。早期较轻,易误诊为“胃痛”,疼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呈持续性钝痛、胀痛、隐痛,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致食欲减退、消瘦、乏力。并发肠梗阻、肠穿孔时腹痛剧烈。

梗阻症状:病人常有呕吐,腹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带有胆汁或血液。

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多数为慢性失血,主要表现为排黑便。病变累及较大血管时,可有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大便呈现黑色或暗红色。甚至可能出现尿少、呼吸加快、皮肤湿冷苍白、淡漠嗜睡或躁动等休克表现。长期慢性失血则有头晕、乏力、困倦等贫血表现。

腹部肿块:小肠腺癌的体积一般不大,很少出现肿物,有报道约 1/3 的病人就诊时可摸到腹部肿块,可能是梗阻导致近端扩张、增厚的肠管。向小肠腔外生长者,有时也能摸到肿块,按压肿块会感到疼痛,消瘦者能清楚地摸到肿块边界。

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白变黄,十二指肠降部肿瘤,80% 是以黄疸为主要症状。肿块压迫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而引起胆管阻塞发生阻塞性黄疸。早期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后期呈持续性,并逐渐加深。

小肠腺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小肠腺癌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消化道出血:较常见,多数为慢性失血,以黑便为主,长期慢性失血则有贫血。

黄疸:肿块压迫胆总管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而引起胆管阻塞发生阻塞性黄疸。

慢性不全性肠梗阻。

肝转移。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但不良生活方式及克罗恩病、乳糜泻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胆道结石、黑斑息肉综合征等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小肠腺癌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喜吃红色肉类及烟熏食品的人群更容易患小肠肿瘤。

某些疾病: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胆道结石、黑斑息肉综合征等。

哪些人容易患小肠腺癌?(危险因素)

家中有小肠腺癌患者的人群。

克罗恩病患者。

乳糜泻患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

胆道结石患者。

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

长期吸烟、饮酒、喜吃红色肉类及烟熏食品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长期或间断腹痛,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烈疼痛。

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

摸到腹部肿块或近期体重明显下降。

皮肤、黏膜、眼白发黄。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痛剧烈。

呕血或便血,大便呈现黑便或暗红色。

尿少、呼吸加快、皮肤湿冷苍白、淡漠嗜睡或躁动。

建议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肠注腺癌?

当医生怀疑是小肠腺癌时,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否出现贫血以及腹腔感染。

粪便隐血试验:通过此项检查可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情况。

尿 5-羟胺吲哚乙酸和血液 5-羟色胺测定:如果表现为类癌综合征,该项检查结果有助于确定诊断。

影像学检查:

B 超:具有动态监测的优势,能够对肠道直径、肠道蠕动情况及肠梗阻位置进行直观的观察,帮助医师较好地了解病情,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B 超检查价格较低、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可多次检查,为临床首选的初步影像学检查。但其缺点是易受气体干扰,造成漏诊、误诊。

CT 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侵犯程度,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显示邻近组织,以及器官的受累情况、淋巴结或远处脏器有无转移。

磁共振成像(MRI):CT 检查对肠道肿瘤的诊断仍未明确者,MRI 可弥补 CT 诊断的不足。

消化道造影:可检查小肠的整体形态,容易识别小肠的狭窄,帮助评估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所以常常和胶囊内镜及小肠内镜联合应用。但是消化道造影,对小肠黏膜和血管性病变检出效果不佳。

小肠内镜:不但可以对小肠进行仔细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取病变组织,而后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其步骤较多,操作时间长,对操 我们要求较高,而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胶囊内镜:可以对小肠进行全程、实景观察,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病人吞下胶囊内镜(大小如胶囊,一次性使用),胶囊内镜像食物一样随着胃肠道蠕动,在消化道内行进,并能记录下消化道管腔内的情况,最后通过肛门排出。胶囊内镜缺点是:不能做镜下治疗,不可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对于病变部位不能重复观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过腹痛、腹胀、便血的情况吗?

有脸部皮肤一阵阵潮红吗?

最近体重、体力有下降吗?

平时饮食均衡吗,锻炼身体吗?

从事什么工作?

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的患者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能够治愈吗?费用高吗?医保报销吗?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治疗

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小肠注腺癌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有区域淋巴结及肝转移,多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差。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小肠腺癌对放疗不敏感,仅少数病例通过化疗,可控制进展,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或顺铂(DDP)等。

手术治疗

常规开腹手术: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具体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案,最佳方法是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无法切除者,应行姑息性切除,然后一起切除转移灶。该手术的目的是使手术者直视病灶,并切除病灶。但损伤较大,会破坏腹壁完整性,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并发症多,住院时间长,阻碍患者身体恢复。

腹腔镜手术:包括完全腹腔镜下手术和腹腔镜辅助下手术,该种手术方式耗时较长,成本较高。优点是腹腔内脏器干扰小,出血量小、手术切口小、病人疼痛相对减轻,弥补了开放手术的不足,术后恢复速度快。缺点是腹腔镜治疗难度高,要求手术医生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肿瘤体积较小、明确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且有强烈意愿的患者。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不接受正规治疗,任疾病发展,小肠恶性肿瘤将会出现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使患者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中晚期甚至发生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小肠腺癌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多有区域淋巴结及肝转移,所以一般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经过正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较差。小肠腺癌切除术后的 5 年生存率为 19%~31%,根治性切除术后的 5 年生存率为 34%~41%。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接受手术的病人注意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活动,术后注意敷料是否干净、引流管是否流畅等。

化疗注意事项:接受化疗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恶心注、呕吐等不适,为化疗常见反应,一般可以忍受,如果出现呕吐持续且剧烈、头晕、全身无力等情况,请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术后 1 个月~3 个月复查,此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血生化、粪便常规、胃肠镜、CT 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禁食。排气后拔出胃管,可饮少量水,约 3~5 匙。术后 3 天可以进流食如小米粥,应少量多餐,术后 1 个月内禁忌辛辣刺激等食物,应吃一些软、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

若为非手术患者,避免辛辣刺激等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果蔬。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1~2 周可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一周运动 3~4 次。

其他: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悦。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每天喝 2500~3000 毫升的水,多食新鲜蔬菜,避免过量进食高脂肪、油炸、腌制食物。如果已经存在便秘或腹泻注的情况,请及时就医。

锻炼身体,控制体重:尽量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 18.5~23.9。

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胆道结石、黑斑息肉综合征等患者积极治疗,定期体检。

家中有小肠腺癌患者的人群要定期体检,至少每年 1 次。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清凉油(白色)的功效与作用-清凉油(白色)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的功效与作用-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