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梗阻是什么?消化道梗阻怎么办?消化道梗阻症状有哪些?

罹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PIDD)的儿童身体更难对抗致病细菌。耳朵、肺部、皮肤或其他区域可能出现明显感染,感染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失。此疾病多见于婴幼儿,但有时直至成年时期才出现症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超过 200 种),分别影响免疫系统的不同部分,都导致患儿更容易因感染而生病。每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患儿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社交。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成年患者可工作并过上积极、正常的生活。

别称

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概述

消化道梗阻是指从口腔至肛门整个消化道的任何位置发生的狭窄或闭锁[1]。梗阻部位上游的消化道因食物、水、消化液等的蓄积而引发一系列症状、造成各种并发症。

消化道梗阻在临床上常见[2],多种疾病均可导致不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其具体患病率难以统计。

导致消化道梗阻的病因主要为:机械性通过障碍,包括炎症引发的消化道内腔缩窄,各种疾病堵塞消化道内腔,消化道外壁受压导致内腔变小等;还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即各种原因导致肠管蠕动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消化道内容物无法正常输送[2]。

根据梗阻发生的部位不同,以十二指肠为界,可分为上消化道梗阻和下消化道梗阻[1]。其他还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类)、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根据病变性质分类)、急性梗阻和慢性梗阻(病变特点分类)等[3][4]。

总得来说,消化道梗阻以胃肠道梗阻为主,故症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较为常见[4]。另外,不同病因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各有其不同的症状特点,比如食管梗阻以吞咽困难为主,胆道梗阻常见黄疸表现等。

消化道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梗阻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改善症状、解除梗阻;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消化道梗阻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4]。

消化道梗阻如果不能及时解除,会导致患者症状越来越重,并发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营养不良、肠穿孔、肠坏死、感染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等[3][4][5][6]。

消化道梗阻患者的预后与原发疾病、治疗方案等密切相关,良性病变导致的消化道梗阻,若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应积极消除病因;而恶性疾病导致的消化道梗阻,通常预后较差,应以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进行治疗[2][7]。

症状

消化道梗阻患者常见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4]。不同病因和位置的消化道梗阻各有其不同的症状特点,比如食管梗阻以吞咽困难为主,胆道梗阻常见黄疸表现等。消化道梗阻的危害在于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不良、肠穿孔、肠坏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4][5][6]。

消化道梗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消化道梗阻的常见症状包括:

腹痛:通常为梗阻部位以上胃肠的强烈蠕动所致,可呈阵发性绞痛、持续性剧痛或仅有胀痛感[4]。

腹胀:可在腹部看到胃型或肠型(胃、肠的轮廓)[4]。

呕吐:对肠梗阻来说,通常梗阻的位置越高,发生呕吐的时间越早、越频繁[4]。对于胃梗阻(幽门梗阻)来说,反复呕吐出大量不含胆汁的隔夜食物是其特征性表现[8]。

停止排便、排气(放屁)[4]:为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之一。

吞咽困难、吞咽疼痛:该症状主要见于各种良、恶性疾病导致的食管梗阻患者[9]。

黄疸[9]:见于胆道梗阻患者,常表现为眼巩膜、皮肤被染成黄色。

消化道梗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患者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并可出现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不良、肠穿孔肠坏死、感染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3][4][5][6]。

常见并发症包括: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3][4]:比如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脱水、代谢性碱中毒等,患者可有虚弱乏力、萎靡不振、精神意识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昏迷等表现。

营养不良[3][4]:患者常感觉头晕、虚弱无力,变得消瘦,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肠穿孔、肠坏死[6]:肠穿孔常因消化道梗阻部位上方压力过大形成,肠坏死与肠缺血有关,肠穿孔、肠坏死是消化道梗阻的严重并发症,且并不少见。

感染、中毒性休克[5]:该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病因

导致消化道梗阻病因主要为:机械性通过障碍,包括炎症引发的消化道内腔缩窄,各种疾病堵塞消化道内腔,消化道外壁受压导致内腔变小等;还有胃肠道动力异常,即各种原因导致肠管蠕动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消化道内容物无法正常输送[2]。

消化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2][3][9][10]?

先天性因素:比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重复畸形、十二指肠闭锁、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

炎症性因素: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克罗恩病(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肠结核、化学腐蚀性狭窄等。

良性堵塞性因素:比如胃石(某些食物、毛发等在胃内形成的团块状物)、粪石、寄生虫、良性息肉病变等。

良性压迫性因素:比如异位胰腺(是指在正常位置以外的胰腺,发生于胃窦处的异位胰腺常可导致幽门梗阻)、肠扭转、肠套叠、良性肿瘤等。

手术后吻合口狭窄:可能与手术缝合技术有关,或与吻合口水肿、瘢痕形成、肿瘤复发等有关。

恶性因素:即恶性肿瘤所致,比如胃癌、肠癌、胰腺癌等。

胃肠道动力异常:即各种原因导致肠管蠕动功能障碍,比如低钾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此外,肠系膜血栓导致肠管血运障碍、肠管蠕动障碍也称血运性肠梗阻。

哪些人容易患消化道梗阻?

患有前述各种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消化道梗阻,不再赘述。

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前述常见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注意,就诊目的不是单纯解除消化道梗阻,而是积极查明并消除导致消化道梗阻的病因。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长期腹部不适,阵发性腹痛。

腹胀、嗳气(打饱嗝)、恶心。

反复出现呕吐。

发现胃型或蠕动波。

停止排便、排气(放屁)。

眼巩膜、皮肤被染成黄色。

吞咽困难、吞咽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腹部剧烈疼痛、呈进行性加重趋势,难以忍受。

浑身乏力、虚弱。

精神萎靡不振。

躁动不安。

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或其亚专业科室,如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等。

胸外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消化道梗阻?

通常根据前述典型症状、体征,结合 X 线、超声、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或内镜检查不难得出诊断(部分先天性消化道梗阻患者可在超声等产前检查中发现),包括明确消化道梗阻的类型、性质(严重程度)、病因、部位等[1][2][4][8]。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抽血化验:包括血气分析和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氮、肌酐等指标的化验,以了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肾功能情况。

超声:便捷、经济、无创、安全。产前超声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诊断方面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价值;实时超声在动态观察胃蠕动情况方面具有优势。

X 线检查:可发现胀气的肠袢或气液平面,有助于诊断,可结合钡餐、钡剂灌肠等检查。

CT、MRI:对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但能够直视消化道腔内情况,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有些患者因风险过大而不适合采用该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多久了?

目前感觉症状与之前比有何变化?是明显迅速加重、相差不多还是有所缓解?

发病之前都患有哪些疾病?

以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发病至今,都做过哪些检查?具体结果如何?

发病至今,都进行过哪些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目前诊断是否明确?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该如何治疗?

是否需要手术?手术风险大不大?具体有哪些风险?

这种病治愈后还会复发吗?如何预防复发?需要定期复查吗?

平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治疗

消化道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梗阻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改善症状、解除梗阻;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消化道梗阻的病因、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全身情况而定[4]。

基础治疗[3][4]

在梗阻尚未解除之前,应严格禁饮食。

胃肠减压:包括常用的鼻胃管和适用于低位肠梗阻的小肠减压管,主要是将胃肠道内滞留的气体、液体等排出以缓解症状。

静脉补液改善脱水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补充营养。

防治感染:主要包括腹腔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的防治,当然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应采用抗生素预防手术期间发生感染。

其他:包括吸氧(改善肺功能)、输血治疗(用于贫血较重者)、抑制胃酸分泌(用奥美拉唑等药物)、促胃动力恢复(服用多潘立酮片)、适度止痛(用山莨菪碱,即 654-2)等。

针对病因的内科治疗[3][4]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比如: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应用阿托品;对于克罗恩病和结核引起的炎症性消化道梗阻,需使用抗结核、抗炎药物;对于癌症引起的消化道梗阻,采用化疗粒子植入的方式进行局部化疗有助于改善梗阻症状等。

内镜治疗:对于内镜下气囊扩张(适用于部分良性幽门狭窄患者)、内镜下消化道引流术(胃造瘘、肠造口术等)、内镜下支架植入(适用于各种恶性消化道梗阻患者,比如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尤其是无法耐受手术者,通过放入支架来保障消化道通畅,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

外科手术治疗

若内科治疗效果差、病情进一步加重,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消除病因[4]。

单纯解除梗阻的手术:对于因粘连而梗阻的肠管行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出堵塞肠腔的粪石或蛔虫、肠套叠或肠扭转的复位手术等。

病变切除并消化道吻合术:对于肿瘤性、炎症性狭窄,或梗阻已导致局部肠袢失去活力者,可切除该段肠管,并进行吻合重建消化道;幽门的瘢痕性狭窄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并行胃空肠吻合术等。

肠短路吻合术:对于肠梗阻患者,若梗阻的肠段无法手术切除,可采取旷置梗阻的肠段,将其两边(远端和近端)吻合起来。

肠造口或肠外置术:通常用于患者一般情况很差,无法耐受复杂手术者。一旦采取这种方式,患者肠道不再连续(大便从造口处或外置的肠管排出),生活质量相对较差。故如有机会,后期应再次手术重建肠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能及时解除梗阻,患者上述症状会逐渐加重,并可出现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营养不良、肠穿孔肠坏死、感染、中毒性休克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4][5][6]。除了及时治疗,消化道梗阻患者的预后还与原发疾病有关:良性病变导致的消化道梗阻,若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应积极消除病因;而恶性疾病导致的消化道梗阻,通常预后较差,应以缓解病情、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2][7]。

日常注意

对于诊断为消化道梗阻的患者,日常注意生活中应尽量规避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做法。当然病因不同,其具体护理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11]:

在梗阻解除之前,应坚持严格禁饮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须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正常饮食进行慢慢过渡,切勿操之过急。

在卧床进行左右翻身或下床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好胃肠减压管,予以妥善固定,以免不慎拽出。

口腔卫生护理:长时间禁食、反复呕吐等可导致口腔疾病易发,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可使用漱口水进行口腔护理。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在伤口疼痛可以耐受的情况下,应尽快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住院卧床治疗期间,要多翻身活动、以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常见于骶尾部皮肤)。

出院后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避免暴饮暴食、进食过快,饭后不要立马平卧等。

坚持适度锻炼身体。

预防

由前述病因可推测,消化道梗阻的预防重点在于及时、积极地治疗那些可能导致消化道梗阻的各种疾病。详见病因和治疗相关段落,不再赘述。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珍菊降压片的功效与作用-珍菊降压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

药品

心可舒咀嚼片的功效与作用-心可舒咀嚼片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