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直肠内脱垂,直肠黏膜脱垂,远端直肠内套叠,隐性直肠黏膜脱垂
概述
直肠内套叠是指直肠黏膜松弛、脱垂,排便时形成套叠,堵塞肛管上口,引起排便困难。又称隐性直肠黏膜脱垂、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内脱垂、不完全直肠脱垂等,由于多发生在直肠远端,故也称远端直肠内套叠。部分患者可累及直肠中段。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发生于直肠远端,部分患者可累及直肠中段。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引起该病的发生,主要的原因可能为人体神经系统机能减退。而与之相关的可能因素为年龄、排便习惯、多次分娩史、下脱性疾病等。
根据套叠的鞘部及套入累及的范围,可分为直肠内膜脱垂和全层直肠套叠。
该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直肠排空困难、排粪不净、便次增多、排便量少及肛门阻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部分患者有精神症状,晚期阴部神经受损,可有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此类患者常伴有子宫内脱垂、后倒等盆底脱垂的病理改变。
患者在治疗之前,必须先进行内镜检查、排粪造影等检查,以及强刺激或电针刺激。之后进入治疗阶段,即先行保守治疗,并根据其病情、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再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
直肠内套叠被视为直肠脱垂的前期,极可能发展为直肠脱垂。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出血、肛门失禁等。
症状
直肠内套叠有哪些症状?
直肠内脱垂在临床上的表现多样,主要症状为直肠排空困难,排粪不全及肛门阻塞感,用力越大阻塞感越重,合并肠疝者更重。
常常需要患者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内协助排粪,因为插入肛门的手指或栓剂可以将下垂的直肠黏膜推回复位,解除了梗阻的原因。久之,患者不自觉到自觉地采这种方法帮助大便。
有些患者在排便时,有下腹部或骶部疼痛,偶有血便或黏液便。
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多为忧郁或焦虑。
直肠内套叠并发症有哪些?
出血:偶尔因直肠孤立性溃疡可发生大出血。
肛门失禁:16%~20% 的对气体失禁,17%~24% 完全失禁。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直肠内套叠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内套叠的发生,是由于直肠黏膜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松弛和脱垂。在排便时,会形成套叠,对肛门上口造成堵塞,导致排便不畅。
在排便过程中,近侧直肠黏膜层折入远侧肠腔或肛管内,以肛门为界,未超出肛门边缘,对肠腔造成堵塞。主要的发生原因是人体神经系统机能减退。
哪些人容易患直肠内套叠?
年老体弱者全身组织松弛,可使附着直肠周围的组织松弛,加之长期过度用力排粪引起腹内压增高,还有直肠息肉等脱出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体质虚弱的人,骨盆直肠间隙与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
经历多次分娩的妇女,盆底肌群和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降低,直肠黏膜越来越松弛,导致直肠黏膜与肌层发生分离。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直肠排空困难,排粪不全及肛门阻塞感。
常常需要将手指或栓剂插入肛门内协助排粪。
在排便时,有下腹部或骶部疼痛,偶有血便或黏液便。
建议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肛肠科)
医生如何诊断直肠内套叠?
医生会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结合直肠指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确诊。
常见的相关检查如下:
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下端黏膜松弛或肠腔内黏膜堆积。
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前壁黏膜过多,用力排便时,可见嵌入镜腔或出现于齿状线下方,50% 患者可见黏膜水肿、质脆、充血,或有溃疡、息肉样等病变。
乙状结肠镜检查:虽不能发现内套叠,因插入肠镜时,已将套叠复位,但在内套叠处,常可见溃疡、糜烂、黏膜红斑或水肿,常易被误诊为直肠炎症性疾病。
排便动态造影:是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可明确本病诊断。
钡灌肠造影:可了解有无过长的乙状结肠。
肛管直肠测压:有助于了解肛门括约肌等的功能。
结肠传输试验:排除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盆底肌电图。
与其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环形痔:两者病史不同。该病易出血、脱出物短、呈花瓣状,为暗红色,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黏膜。在直肠指诊中,肛管括约肌不松弛,收缩正常,而直肠内套叠的括约肌松弛,这是鉴别的一个要点。
直肠息肉脱出:带蒂息肉可脱出肛门外,呈球形或分叶状,多有糜烂、出血。但触之呈实质感、质中等。直肠指诊可扪及息肉及其蒂,直肠腔正常,而直肠内套叠的直肠腔,在脱垂顶端的中心部位。
治疗
直肠内套叠须进行内镜检查、排粪造影检查等。首先行保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术式。
一般治疗
先行保守治疗,如指导饮食、多饮水、多吃纤维素性食物,养成定时排粪习惯,必要时辅以栓剂或灌肠,经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便秘与大便失禁的改善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常用手术方法如下:
直肠黏膜套扎术:起到粘连固定的作用,消除用力排便时的套叠梗阻,改善了排便状态。本术式适用于轻、中度直肠黏膜内套叠患者的治疗。
直肠周围注射术:使直肠黏膜或肠壁与周围组织形成粘连固定,消除内套叠。本方法适用于轻度直肠远端或中段黏膜内套叠患者,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但对混合性便秘患者无效。
直肠黏膜纵行折叠注射术:适用于直肠远端黏膜内脱垂、直肠远端内套叠、中段直肠内套叠等患者。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的特点。
改良 Delorme 手术(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可减少创伤,避免损伤患者的生殖功能,以及直肠全层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肛门功能。
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钉合术:纠正引起此病的解剖学异常,保持正常的顺应性、维持足够的肠腔内压力,恢复直肠和肛管正常的管腔容量,同时减轻患者排便排不尽感和肛门坠胀感。
直肠固定术:比较适宜高位脱垂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消除直肠内套叠及肠疝。
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较长且肠管迂曲,当乙状结肠冗长便秘严重时,宜选择这种手术方法。对改善便秘效果佳。
结肠次全或全切术:分段结肠通过检查显示,近侧结肠通过时间显著延长者,可考虑型结肠次全或全切术,直肠内套叠患者应常规进行分段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帮助确定有无结肠通过性便秘,以决定切除范围。
直肠前突修补术:严重直肠前突者,用力排便时挤压粪团,使薄弱的直肠阴道隔向阴道突出形成一个囊,加重排便困难。因此,对严重的直肠前突应行修补术。
中医中药治疗
针灸疗法:取长强、百会、足三里、承山等穴,强刺激或电针刺激。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强弱联系紧密,可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注意以下事项:
生活要特别注意自我护理,讲究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如便后应从前往后擦。
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营养搭配,如多饮水、多吃纤维素性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注意不要进食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减少患病机会。
预防
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平时要注意补充营养,规律生活,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坚持做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的锻炼,可改善人体的气血亏虚、中气不足的状况,且对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内套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积极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因素。
对于婴幼儿,尤其要注意的方面为,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
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内套叠有积极作用。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感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王永兵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