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持久性皮肤变色性红斑,灰皮病,灰色皮病,灰色皮肤病
概述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称灰皮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慢性色素异常性皮肤病,即皮肤呈持久性灰色或淡蓝色色素沉着。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没有差异。
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并不十分明确。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皮肤过敏导致,可能与日晒、肠寄生虫、昆虫叮咬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皮肤表面出现境界清晰的灰红斑块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
目前尚且没有特效治疗方式。服用大剂量维生素 C 有一定的作用。
本病的主要危害是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皮肤外观,并且可能会由于患者皮肤外观的变化而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避免过度接受日晒是预防本病的一个可选方式,同时,要从预防多种病因入手,降低疾病被引发的机会。
症状
皮肤泛发红色、灰色斑块,是持久性色异常性红斑最典型、最主要的表现。疾病早期可出现散在的红斑,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后期红斑颜色变淡,为淡灰色的色素沉着。病变处于活动期时,斑块产生扩张变化,表现为红斑边缘稍隆起,或原本的色素沉着斑边缘环绕红晕。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常见症状包括:
红斑:环形、多环状或不规则状;除头皮,手掌、脚底皮肤和黏膜外,其他皮肤都可能出现。
灰斑:出现在曾有红斑的部位,为红斑变淡后的色素沉着,可存在于环状红斑的中央部分。
红斑边缘稍隆起:为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张的表现。
原本的色素沉着周围出现红晕:同为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张的表现。
病变部位轻度瘙痒。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无并发症。
病因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可能与长期日晒、肠寄生虫、昆虫叮咬、化学用品接触、肝功能异常、内分泌疾病、X 线照射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瑞尔氏黑变病等有关。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日晒:过度日晒会加速色素的沉积;
肠寄生虫: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患者常有肠寄生虫存在;
昆虫叮咬:昆虫毒素可刺激皮肤产生红斑;
化学用品接触:接触化学用品如硝酸铵、亚硝酸盐等;
X 线照射:放射线可使细胞产生变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自身具有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情况下存在的抗原产生了免疫作用,进一步导致自身的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引起相关反应的疾病;
瑞尔氏黑变病的特殊类型。
哪些人容易患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长期日晒;
存在肠道寄生虫;
蚊虫叮咬;
化学物品接触;
X 线照射;
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肝功能异常者;
遗传易感性。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表面出现散发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状红色斑块;
红色斑块向四周呈远心性扩张蔓延;
环状斑块中心部位有灰色色素沉积;
伴有轻微瘙痒。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当医生怀疑是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时,除了基本体格检查之外,通常通过视诊、触诊、实验室检查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触诊:医生可通过观察、触摸皮肤表面的皮损形态、大小和分布来进一步鉴别、确定疾病的类型。
血常规:确认是否有炎症反应。主要是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或百分比,显著升高则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
尿常规:主要通过 pH 值、蛋白质管型、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来判断肾脏的相关功能或糖尿病等疾病。
肝功能试验:是用来判断肝脏工作水平的常用方法,能够辅助鉴别肝脏疾病的种类以及判断肝脏疾病的预后。
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沉降率是血清炎性标记物,其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皮损组织的病理检查,来确诊该疾病。具体方法是医生先用肉眼去观察皮损部分存在的病变,然后通过抽取、内窥镜或者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取一定大小的皮损组织,使用病理组织学的方法制成病理切片,最后在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病变情况的过程。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明显原因造成了皮损?
发现皮损的时间有多久了?
有什么伴随皮损出现的症状吗?如瘙痒等?
从事什么工作?需要接触长期日晒吗?
有过蚊虫叮咬史吗?
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损的进展速度如何?
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症状?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需要做什么具体检查?
检查、治疗费用高吗?
一般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效果如何?
治疗周期长吗?
治疗难度如何?
如何才能尽可能控制皮损的发展速度?
饮食、生活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会传染给家人朋友吗?
治疗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式,服用大量维生素 C 能起到一定作用。
药物治疗
大剂量维生素 C:通过淡化色素沉着来使皮损症状缓解。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通常发展缓慢,向四周缓慢扩展的红斑边缘大多数在几周或几月之内消退,常常留下色素沉着。
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一定程度抑制红斑发展,防止皮损面积增大,色素沉着难以完全消失,且不排除复发可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皮损部位皮肤注意事项:注意保持皮损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
用药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按照经治医生规定的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减、更改药物。
定期复查:请按医嘱进行复查。
饮食:多吃清淡食物、新鲜果蔬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不吸烟、饮酒。
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按不同年龄、个体体能差异实施不同的运动计划。
其他:戒烟戒酒, 烟酒可能会对皮损产生刺激,促使皮损发展。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做好防晒:戴帽子、太阳眼镜、口罩,穿长袖长裤,打遮阳伞,涂防晒霜;
避免接触化学用品;
避免接触 X 光照射;
避免到蚊虫聚集地区,积极防止蚊虫叮咬;
保证饮水、饮食卫生,防止肠道寄生虫感染;
保护肝脏,定期检查肝脏功能;
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相关疾病的人群,主动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变化,积极发现皮损的产生,实现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
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在主动定期检查自己的皮肤变化同时,可以进行相关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