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水渍疮,烂手烂脚
概述
稻农皮炎指在水稻播种、收割过程中由于长时间浸水所引发的一种皮炎。
多见于大面积种植水稻地区的田间劳动者,炎热季节好发。
主要由早稻拔秧、插秧、晚稻的耘耥等种稻过程中长时间的浸水导致。
该病无分型分期。
主要症状为浸水部位皮肤出现浸渍、肿胀、发白、起皱等。
本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以患部干燥、止痒为治疗原则。
此病具有自限性,即增强抵抗力即可自愈,轻者不再下水田劳动即可痊愈。如继发感染较重,可引起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并可使病程延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其他:本病为职业病轻者不再下水田劳动,一周即可痊愈。
症状
稻农皮炎属浸渍糜烂型皮炎,主要症状为指(趾)间隙及指(趾)侧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
稻农皮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损伤:指(趾)间隙及指(趾)侧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
疼痛不适:患处出现大红斑、丘疹、丘疱疹等,会产生疼痛、瘙痒不适的感觉,长期易继发细菌感染、指甲损伤、甲沟炎等。
稻农皮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脓毒症
菌血症
感染
甲沟炎
病因
工作过程中长时间的浸水或接触不干净水源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稻农皮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稻农皮炎的常见原因包括:
长期浸水:水稻种植过程中长时间的浸水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水温高、田水呈碱性及劳动过程中产生机械性摩擦等刺激是辅助和促进因素;
不洁水源:接触含有动物血吸虫尾蚴的田水,可引起血吸虫尾蚴皮炎。
哪些人容易患稻农皮炎?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病:
工作过程中长时间浸水的人群,比如农民;
长期接触不干净水源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浸水部位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等。
患处出现大红斑、丘疹、丘疱疹,周围有明显浸润及红晕,搔抓后可出现风团,瘙痒剧烈。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稻农皮炎?
当医生怀疑是稻农皮炎时,通常进行皮肤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检查来确诊。
皮肤检查: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检查见患侧皮肤浸渍、肿胀、发白、起皱,进一步询问患者是否长期从事浸水工作。如果是可初步诊断为稻农皮炎,进一步对皮肤损伤处取样进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可验证初步诊断是否正确性,了解是否有嗜酸粒细胞增多、T 淋巴细胞数减低,检测炎性细胞可判断是否有炎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配套治疗。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家里是否种植水稻?患病部位是否长期浸泡在水中?
是否接触不洁水源?
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炎症或感染?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有无其他内科疾病史?
出现症状后有无其他用药史?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病情严重吗?会不会传染?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需要治疗多久?治疗费用高吗?
会复发吗?平时如果有不适感,能用手抓吗?
在以后劳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本病为职业病,脱离工作即可自愈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患处的干燥、收敛、止痒为原则。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等,适用于炎症明显伴淋巴管、淋巴结炎症或发热者,起消炎作用。
内服抗组胺药:瘙痒明显者情况按一般接触性皮炎对症处理,为消炎、止痒、抗过敏作用。
其他治疗
米糠油:涂于患部,可减少或防止发生稻农皮炎。
外用粉剂:具有干燥患处的作用。
湿敷: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敛作用的溶液进行湿敷。
疾病的发展和转归
本病为职业病轻者不再下水田劳动,一周即可痊愈。
若不脱离引起疾病的水环境,又不接受治疗,病情将会持续加重,引起邻近的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继发感染,则可引发全身症状,使病程延长。
日常注意
饮食:忌鱼、虾等海鲜,易诱发本病。多食清淡的,比如青菜、粥类等,少吃油腻、荤腥、厚味、酸性、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洗烫、肥皂及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
心情:治疗期间避免焦虑,保持积极心态在不影响身体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些锻炼,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加强个人防护:如下水田作业时穿塑料套服、外用塑料套膜等防止尾蚴钻入皮肤;也可在下水田之前涂皮肤防护剂。
灭螺和灭尾蚴:结合农业上施用化肥及农药进行。
减少长时间浸水或与不洁水源的接触。
本病实际无有效预防措施,主要为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