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开花癣,浪花癣,涡纹癣
概述
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的,皮肤受损害呈现出特异性同心环状排列,鳞屑层层相叠,形如涡纹或叠瓦,故名叠瓦癣或开花癣。
该病经常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些省市也出现过,但是最近几年临床病例很少。这种病主要发生在成年青壮年男性身上,儿童很少会遇到。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虽然传染性不强,但是如果长期和感染者直接接触,或是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用具等也会被传染。
该病是由一种名为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的,与人体的皮肤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初期是小型斑点,破裂后形成一个小圆。随后,中心又出现一个小斑点,再次破裂,周而复始形成 10 个左右的同心圆。后期皮肤会呈现出棕红色,会瘙痒难忍。
主要症状为出现皮色或褐色斑点,叠瓦状外观,周围皮肤变为棕红色,同时伴随着瘙痒,抓挠后会变成苔藓化,表现为皮肤角质层变粗变厚的一种皮肤损害现象。
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及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抑制真菌的继续发展。同时,要注意皮肤保持干净和清爽,对已感染衣物用具进行消毒。治疗难点在于该病易复发,治疗周期较长。
该病首先会带来皮肤瘙痒,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和情绪;因经常抓挠更会损伤皮肤组织,使得皮肤变厚,变得红肿,从而影响外观;久病不愈,还会传染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该病要注意预防,远离传染源;同时要主要保护皮肤,减少对皮肤的伤害,远离酸性和碱性物质,保持皮肤干净干燥;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健康生活,合理搭配饮食,增强个人免疫力。
症状
皮肤损伤处出现皮色或者是褐色的小斑点,随后呈环状逐渐扩大,皮损表面附有很细的鳞屑,鳞屑破裂后在环状内分离,这是其最早出现的症状。当环状损害形成后,中心又出现斑点,以相同形式扩散,如此反复后形成多环形叠瓦状外观,周围皮肤会瘙痒,呈棕褐色,挠痒后会出现苔藓化,这是其后期症状。
叠瓦癣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叠瓦癣的常见症状包括:
皮色或褐色斑点:最早期的症状只是一个皮色或者褐色的小斑点,在这个斑点的上会有一层很细小的鳞屑(通俗地说就是一层皮屑),而这层皮屑会最终破裂分离,形成一个环状。因为这时候的斑点极其不明显,身体也不会有不适反应,因此极难发现,容易被忽视。
叠瓦状外观:这是其最典型的症状,当第一个环状损伤形成后,在原来的中心还会再出现一个新的斑点,以相同形式扩散,周而复始,最终形成一个 10 个左右的同心圆鳞屑环,环距在 2 毫米左右,看起来特别像是一层一层叠盖的瓦片。
皮肤瘙痒:在形成叠瓦状的外观后,叠瓦状鳞屑的周围皮肤会呈现出棕红色,这个时候通常就会感到瘙痒难耐,而一旦长时间抓挠后,皮屑掉落就会像是得了普通皮肤苔藓一样,这个阶段极其容易被误诊。
容易扩散:该病最初发生在躯干(除了头部和四肢)和臀部,但若长期不治疗,容易慢慢扩散到口唇、头皮和指甲缝中。
易复发、周期长:该病特别容易反复发作,一次治疗至少需要 2~3 个月以上,大部分患者治疗了很多年,都无法治疗痊愈,反反复复。
有传染性:虽然传染性不强,但是如果长期和感染者接触,或是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用具等也会被传染。
叠瓦癣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伤口肿胀
皮肤增厚
扩散至全身
病因
叠瓦癣最根本的病因是由于同心性毛癣菌感染引发的。而另一个常见病因是与患者的易感性有关,比如皮肤环境、浸渍性皮肤的水分增加以及不透气衣物,都会诱发该病的产生。
叠瓦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真菌感染:这是该病最根本的原因,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感染了同心性毛癣菌,从而诱发叠瓦癣。
皮肤环境:人的体质不同,相应的皮肤环境也不同,有些人皮肤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而感染该病。
浸渍性皮肤水分增多:浸渍性皮肤本身指的就是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过多,皮肤发白、起皱松软。而有这类皮肤的人,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湿式作业或者本身手足多汗而汗液又不能及时擦干,一旦这类人群皮肤内的水分增多,就为同心性毛癣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容易感染该病。
不透气衣物:衣服透气性不好会影响皮肤散热,增加皮肤的温度和湿度,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从而有利于同心性毛癣菌生长。
哪些人容易患叠瓦癣?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叠瓦癣:
男性青壮年:20~40 岁男性人群。
皮肤免疫力低人群:该人群皮肤免疫系统不能够正常发挥保护皮肤作用,皮肤极易受到真菌、病毒,细菌的感染。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叠瓦癣:
穿着:经常穿不透气衣服的人群。
工作生活环境: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或从事湿式作业的人群。
日常习惯:手足多汗而汗液不能及时擦干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色或褐色斑点:在非外伤的情况下观察到皮肤出现此类斑点就要警惕起来。
斑点逐渐扩散并且附有皮屑。
形成叠瓦状皮癣:局部皮肤出现层层环状皮癣现象,并伴随瘙痒。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当皮肤很大区域形成叠瓦状皮癣、周围皮肤瘙痒难忍时。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叠瓦癣?
当医生怀疑是叠瓦癣时,将通常会为患者进行视诊、问诊、皮肤真菌检测、病理检查等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叠瓦癣。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确定是否患有叠瓦癣的最直观方法。医生通过查看患者皮肤损伤部位是否呈叠瓦状,同时表皮附有皮癣的形状进行判断。
问诊:询问患者发病多长时间了,是否存在瘙痒难忍的症状。
皮肤真菌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观察,观察病理组织是否是多数纵横交错类关节菌丝,培养时可否分离出同心性癣菌,癣屑是否竖起,真菌镜检查是否是阳性来确诊。
病理检查:病理组织是否已经侵入表皮角质层,进入棘层。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身上存在这样的症状的?
患病处有什么感觉?
皮肤有瘙痒难忍的情况吗?
患病的部位是否存在逐渐扩大的症状?
日常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
是否接触过患过该病的其他患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这个病能治好吗?
治疗这个病,我需要吃些什么药?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这个病容易复发吗?
如果复发了,我该怎么办?
在工作生活中,日常饮食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叠瓦癣同一般的表皮真菌病的治疗方式相同,需要内用抗真菌药物和外敷抗真菌软膏或水剂进行涂抹,但是治疗比较困难,周期较长,一般需 2~3 个月以上。
药物治疗
内用药物:主要是抗真菌类药物,灰黄霉素、唑类抗真菌药或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等,连服 3~4 周。药物可能会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可能会有厌食、恶心、呕吐等现象。
外敷药物:如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或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要连续敷 2~3 月方可见效。涂抹药费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皮肤过敏、灼烧等不良反应。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叠瓦癣会逐渐扩大,从躯干扩至全身,包括口唇,头皮以及指甲缝中,因瘙痒引发的抓挠还会导致皮肤组织受损,皮肤变厚,或红肿胀痛。
经过正规治疗后,轻度患者能够消除症状,皮肤恢复正常;严重患者能有效地抑制病情继续发展,皮肤屏障逐渐修护,皮肤的不适感逐渐减轻,经过长期的治疗,病症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要注意内服与外用药物双管齐下。口服抗真菌药容易影响白细胞及肝功能,但停药后即可痊愈,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外用药物要注意长期敷用,皮肤过敏的患者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若出现皮肤红肿、灼烧等症状时应停止用药,询问医生下一步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每月去医院进行复查,让医生检查皮肤损伤处治疗情况,保证病情得到控制,逐步好转。当病情已无大碍,停止用药后也要每年去医院进行复查,检查皮肤是否有复发症状,因为此病复发率极高,患者切不可忽视复查环节。
生活习惯:要注意保护皮肤,远离感染源,保持皮肤干净和干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皮肤屏障受到损伤;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及时清理皮肤上的水气。手足多汗者要及时擦干汗液;同时要尽量避免与相关皮肤疾病患者近距离接触或使用相同生活用品,防止感染病菌。
运动、饮食:要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保证睡眠质量,增强自身免疫力。
心态:因为叠瓦癣会带来瘙痒的感觉,同时也会带来外观上的影响,因此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焦躁的情绪。得知自己患了此病后,不要着急烦躁,应该保持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此病治疗周期长,很容易出现中途懈怠,拒绝治疗的情绪,这个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下去,要相信通过正规的治疗是一定可以治好的。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性别:此病常发生于青年男性身上,是因为男性本身易出汗,且不注意卫生,因此,要想预防此病,可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爽和干净。
皮肤:若发现自己的皮肤比较敏感脆弱,就要及时关注自己的皮肤动态,一有患病的可能就尽早用药尽早治疗,避免病情的严重和恶化。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远离感染源,若身边有人患有此病,不要长时间与此人接触,尽量不要触碰其个人物品,避免被传染。
尽量远离潮湿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保持皮肤的清爽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