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霉菌病是什么?地霉菌病怎么办?地霉菌病症状有哪些?

鼓膜是位于外耳与中耳之间的“门”(一层薄膜结构),可以将外界的声音讯息传递至大脑,还能保护中耳

别称

地丝菌病,地霉病

概述

地霉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感染,致病菌为念珠地丝菌。该病常伴发或继发于消耗病,如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也继发于长期用激素和艾滋病患者。

本病暂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常累及肺和肠道,也会波及口腔和皮肤等部位。住所卫生不干净、饮食不卫生、外出时不注重卫生防护,以及流感季节和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艾滋病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肾衰竭患者、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等),都是导致人们感染地霉菌病的危险因素。

按照感染部位,地霉菌病可分为肺地霉菌病、胃肠道地霉菌病、皮肤地霉菌病和口腔地霉菌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支气管、肺部感染和肠道感染,以发烧(38 摄氏度以上)、咳嗽、腹痛和腹泻为主要症状。

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难点在于治疗时间长,而且该病常见于严重免疫缺陷患者,病情反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

肠胃地霉菌病的症状表现似肠胃炎,有胃痛和腹泻症状,该病需与念珠菌性、阿米巴痢疾相鉴别,以免延误治疗。讲究居所卫生和饮食卫生,出门在外注意个人卫生,一般不会感染该病。

症状

该病主要累及肺和肠道,以发烧、咳嗽、腹痛和腹泻为主要症状。

地霉菌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地霉菌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肺地霉菌病症状:发热(38 摄氏度以上)、慢性咳嗽(咳嗽时间比较长)、咳痰及咯血。

胃肠道地霉菌病症状:腹痛、腹泻。

口腔地霉菌病症状:边界清楚的乳酪样斑、凝乳状白色假膜(具体表现为口腔上,新生一层奶白色的黏膜,破损后可以看见出血创面)、遗留红斑性基底(具体表现为患处表皮有暗红色的浅斑,颜色很浅很浅,斑块呈蔓延状向四周扩散)、灼烧痛。

皮肤地霉菌病症状:红斑及渗出、患处皮肤蜕皮、瘙痒。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皮肤地霉菌病,可引起软组织出现肿瘤性、结节性、肉芽肿性损害。

病因

该病的主要致病菌病是念珠地丝菌,身体某部位感染该病菌,有可能患上本病。

地霉菌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致病菌感染:珠地丝菌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病菌类型有肺地霉菌病、胃肠道地霉菌病、皮肤地霉菌病、口腔地霉菌病。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肾衰竭患者、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人,他们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致病菌,从而导致该病。

哪些人容易患地霉菌病?

使用不干净食物而患病的人,如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和蔬菜。

没有勤换洗衣服好习惯的人,病菌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引起皮肤地霉菌病。

肠胃较弱,营养摄入不足的人,容易患病。

患有消耗性疾病的人,如糖尿病患者,结核病患者,白血病患者。

长期使用激素的人,长期使用激素,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有可能感染地霉菌病。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该病菌。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肺部感染:发烧、咳嗽。

肠胃感染:腹痛、腹泻。

皮肤感染:皮肤剧痒。

口腔感染:口腔有白色黏膜、咽喉灼痛。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肺部感染:咳血。

肠胃感染:严重腹泻、脱水。

皮肤感染:软组织出现结节性肉芽肿。

口腔感染:咽喉有灼烧感、疼痛。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病?

当医生怀疑是地霉菌病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之后,对与病症相关的痰、粪、渗出液、鳞屑等进行涂片检查,在涂片检测发现有分隔菌丝后,可能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检查等检查,把地霉菌病与其他疾病区分开,如把肠道的霉菌病与肠炎区别开,最后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问诊:了解患者的症状以及既往病史,有利于了解患者情况,帮助医生初步诊断病情。

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检查。对患者的痰、粪、渗出液或者鳞屑进行涂片化验,根据化验结果中的分隔菌丝,初步确诊病情。

组织病理检查:如果是皮肤地霉菌病,通过对皮肤病理组织的检查,主要是 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看真皮下病菌,以及真皮下皮肤情况,将皮肤地霉菌病跟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病区分来,进一步确诊病情。

X 线检查:肺部 X 线检查能够帮助医生确诊肺部地霉菌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主要有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有没有用过什么药?效果怎么样?

是否患有糖尿病、肾衰竭和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

最近有没有接触过致病菌,比如饮食不注意,家中卫生不达标?

最近吃蔬菜瓜果之前,是否认真清洗?

是否患有免疫性疾病,比如艾滋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需要做哪些检查?

具体怎么治疗?

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日常饮食和用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治疗药物是否纳入医保?

复发率高吗?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该病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症,使用不同的药物。

药物治疗

口服用药:碘化物加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可有效治疗肺部地霉菌病、皮肤地霉菌病。用龙胆紫对口腔和皮肤地霉菌病有效,制霉菌素对肠道、口腔地霉菌病有效,能够有效杀死致病菌。

涂抹用药:醋酸铝溶液。对耳道地霉菌病有效,同时需要服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注射用药:两性霉素 B。它对任何的霉菌病都适用,研究表明,及时使用两性霉素 B,能够有效杀死致病菌,可以把病死率从 80%~90% 下降到 50% 左右。

雾化吸入用药:根据医嘱,以雾化的方式把药物吸入肺里、最好在晚上进行,疗效更好。该方法能有效缓解肺部呼吸不畅的症状,也能有效杀灭致病菌,对肺部地霉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本病作为糖尿病、艾滋病等长期消耗病的并发症而存在,发病急、病情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由原发病导致的地霉菌病,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预防该病。如果是原发性地霉菌病,患者康复后要做好防感染措施,注意卫生,否则该病会反复发作。

日常注意

患者应积极进行抗菌感染,同时,如果是继发性地霉菌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根据医嘱用药,如果出现药物过敏和疗效不佳,应及时就医。

术后、用药复查:病症消失后,可根据医嘱停药或者继续用药。糖尿病、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在康复之后,要根据医嘱定期检查,最少每隔半年体检一次。

饮食:

饮食要清淡,营养要均衡,如多吃青菜、小米粥、瘦肉,饮食中肉、蛋、奶和水果,比例要均衡;感染肺部和肠胃地霉菌病时,饮食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如小米粥、豆浆、蛋花汤、藕粉,这类食品好消化,易吸收。

感染期间,不要吃油腻、辛辣食品,所以有大量辣椒为原料的食物,都不要再吃;口腔和皮肤感染患者,不要吃油炸和海鲜类食品。

日常注意饮食注意卫生,蔬菜水果要洗干净,肉食类在最好用沸水煮几分钟,再进行加工炒制。

运动:患者日常注意可以进行适当运动,比如散步,每次以半小时为宜,慢性消耗病,如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以静养为主。

其他: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的东西要洗干净,勤换洗衣物,保持室内卫生整洁和空气流通,如每周对居所进行一次大扫除、天气晴朗时,要开窗透气。

口腔和肺部感染期间,忌烟忌酒。

住院期间,隔离易感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患者的用药,如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的应用。

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听舒缓的音乐、做瑜伽、学习冥想等,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预防

地霉菌病以预防为主,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饮食、呼吸、皮肤和肠道卫生,防止病菌感染。慢性病患者要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注重饮食卫生:病从口入,加强食品管理,防止细菌感染,比如所有入口的食物一定要洗干净或者蒸熟、煮熟、炒熟了才能入口。

日常措施:日常吃穿住行要慎之再慎,做好预防,如外出就餐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衣服整洁,出门戴口罩,定期对住所杀菌消毒。

提高免疫力:营养不良或者患有其他肠胃疾病的人,要加强营养,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补充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或药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心肺功能。

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糖尿病、肺结核、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平静愉悦的心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春节保护肠胃的五大饮食注意

2023-9-23 23:23:44

药品

八珍丸的功效与作用-八珍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