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厌氧链球菌性肌炎
概述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是由专性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引起的、以肌肉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化脓感染。
厌氧链球菌感染是导致该病最主要的病因。危险因素是污染较重的创伤和手术,导致局部肌肉缺血。
全身高热、局部肿胀、剧烈疼痛以及形成浆液型水疱、有恶臭,是最主要的症状。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引流并辅助抗生素治疗;治疗关键点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敞开伤口帮助引流;治疗的难点是严重者会并发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
如果不及时治疗,本病容易导致中毒性休克(患者出现高热、呕吐、腹泻、意识模糊和皮疹等症状),甚至引发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时,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辅助使用抗生素,给予足够的营养,保护肝、肾。避免受到创伤、及时治疗自身的局部缺血缺氧症状,能较好地预防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症状
全身高热、创伤部位疼痛缓解后又加重、感染部位压痛、形成化脓性水疱,是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最主要症状。病变部位有局部肿胀充血,有瘀血,肌肉无张力,呈灰红色,也是常见症状。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常见症状包括:
创伤部位疼痛缓解后又加重:这是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最常见症状。患者在受创伤或者进行手术两三天后,患处的疼痛在缓解后又继续加重,并且同时有肿胀的情况。
全身高温、剧痛难忍:部分患者体温可升高至 39℃,有些患者会感觉到剧痛难忍。
局部有压痛:按压感染部位,患者会有疼痛感。
化脓性水疱:当感染的肌肉表皮较薄时,皮肤可能会形成化脓性水疱,表面有类似浆液样,有时会有恶臭。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贫血;
肝、肾功能衰竭。
病因
患者在受创伤或者进行手术后感染厌氧链球菌,是导致该疾病最主要的病因。
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厌氧链球菌:这是导致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最主要原因。
局部肌肉缺血缺氧:患者经过污染较严重的创伤和手术后,局部的肌肉会出现缺血或者缺氧,也会引发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邻近器官感染:例如患者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同时并发纵隔炎,也会导致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恶性肿瘤、细胞毒药物化疗:恶性肿瘤会导致邻近器官感染,细胞药物治疗会导致细胞坏死,这些都是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的常见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经过污染较严重的创伤和手术:这些患者的创口容易被厌氧链球菌感染,继而引发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创伤部位或手术部位的疼痛缓解后又加重,同时有肿胀和压痛。
患处有化脓性水疱,并伴有恶臭。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全身高温、剧痛难忍:体温可高达 39℃。
中毒性休克:患者出现高热、呕吐、腹泻、意识模糊和皮疹等症状,并有严重的休克。
多器官衰竭: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缺氧明显等多器官衰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
当医生怀疑是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时,将通常询问外伤史及临床检查、询问是否有过大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术后疼痛缓解后有无加剧、按压患病的区域是否有压痛感,可能进一步通过细菌学检查等,检查是否有肌细胞坏死和化脓性肌炎。一般还会再行 X 线平片、CT 检查等辅助检查,确认患者肌肉内是否有肿胀、气泡等。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细菌学检查:这是确定患者是否患有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检查是否有肌细胞坏死和化脓性肌炎。先取病灶的部分分泌物涂片染色,再到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助于判断病原体的种类。
询问外伤史及临床检查:确定患者是否有过大创伤或进行过大手术,术后疼痛缓解后有无加剧,再按压患者的患病部位是否有压痛。
X 线平片、CT 检查:确定患者患病区域的肌肉是否有肿胀,肌肉内是否有气泡。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近有受过比较严重的外伤吗?
这段时间有做过手术吗?
有没有感觉手术疼痛缓解后又复发了?
按压生病部位的皮肤有疼痛感吗?
有没有发高烧?
有没有感觉到疼痛难忍的时候?
皮肤上有化脓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如果不治疗会怎么样?
这个病严重吗?
这个病能治好吗?
需要做手术吗?
手术成功率高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呢?
治疗的费用大概是多少呢?能用医保报销吗?
治愈后会复发吗?
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有什么不能做的?
饮食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吗?
平时生活习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治疗
手术引流并辅助抗生素治疗,是目前治疗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时要注意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敞开伤口帮助引流,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目的是杀死链球菌等多种细菌,消化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拉定高度敏感,可以使用这两类抗生素进行杀菌治疗。由于本疾病可能有多种细菌感染,可以再使用抗菌谱较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霉素和硫霉素进行治疗,杀菌效果更好。
手术治疗
引流手术:目的是消除患者发病部位肌肉缺血缺氧的状况,这是目前治疗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目的是抑制厌氧菌的生长,高压氧舱治疗能将肌肉组织内的氧浓度提高数倍到十几倍,此环境不利于厌氧菌生长,有助于控制厌氧菌的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非梭状芽胞杆菌肌坏死会引发全身高烧,局部可能会有剧痛,皮肤会长浆液性水疱,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引发中毒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者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经过正规治疗,及时进行引流手术后,再辅助进行抗生素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可以得到抑制,病情可以得到好转,器官功能可以逐渐修复,患者也能恢复健康。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进行了引流手术,术后注意抗感染,遵医嘱换药。
定期复查:手术治疗后,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病理组织检查等项目。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如需要服药,严格遵从医嘱服药。
饮食: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多喝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同时一日三餐多吃鱼类、虾类和各种豆制品以补充蛋白质。忌辛辣刺激食物。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
其他: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勤洗手,预防伤口继发感染。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创伤和手术的患者,要注意包扎伤口,保护伤口免受感染,遵从医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