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乏脂性湿疹,裂纹性湿疹
概述
干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其特征是在皮肤异常干燥、发红和发痒时出现。多见于老年人,现在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甚至可见于婴幼儿。
皮肤干燥是本病最常见的原因,造成皮肤干燥各种因素均可引发或加重湿疹。
干性湿疹常见表现为洗澡后出现剧烈瘙痒、皮肤干燥、表皮有裂纹、皮肤呈淡红色等。[1]
出现干性湿疹症状,有感染迹象或皮肤症状持续性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加强皮肤护理和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是干性湿疹治疗的关键。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使用润肤乳。
患者日常应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用润肤剂,减少皮肤干燥度,降低复发率。
干性湿疹的预防重在皮肤护理,减少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避免皮肤过度干燥可一定程度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干性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多发生在冬季和干燥的条件下。小腿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具体表现有:
剧烈瘙痒;
皮肤干燥;
脱屑;
裂隙状红斑;
抓痕;
渗液;
部分有苔藓样变。
病因
干性湿疹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角质层含水量下降[1],多与过度清洁皮肤有关。
干性湿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皮肤原因:
老年人皮脂分泌降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
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及皮肤保护不当;
干性皮肤;
遗传因素。
外部刺激:
频繁使用碱性或刺激性、致敏性洗浴用品;
很少使用润肤剂;
经常泡温泉、蒸桑拿;
频繁、长时间洗热水澡;
皮肤瘙痒后搔抓;
接触羊毛、合成纤维等刺激性物质;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慢性感染病灶,如肠寄生虫病、扁桃体炎、慢性胆囊炎等;
内分泌代谢的改变,如妊娠、月经紊乱等;
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等;
神经精神因素。
干性湿疹有哪些高危因素?
湿疹既往史;
湿疹家族史;
过敏体质(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老年(60 岁以上)。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皮肤剧烈瘙痒、干燥、脱屑;
有感染迹象,如红肿、黄痂、流脓;
皮肤症状持续性加重,一直未好转。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是如何诊断干性湿疹的?
医生会检查皮肤状况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还会询问皮疹或过敏的家族史,必要时还会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
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
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首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是否经常洗澡?洗澡后症状是否会加重?
是否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些症状是什么引起的?
这个病会遗传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病情严重吗,情况会越来越差吗?
都有哪些治疗方法?
这种病能治好吗?
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吗?
滋润皮肤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是否需要使用药物?
是否需要购买特殊的肥皂、洗液和洗衣液?
无香味或敏感性皮肤专用的产品是否有效?
治疗
加强皮肤护理和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是干性湿疹治疗的关键。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使用润肤剂。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主要用于抗炎、止痒,促进皮损消退。
抗组胺药
主要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有止痒抗炎作用。
其他药物
如果其他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通过控制感染和减少免疫反应来治疗湿疹。包括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
使用润肤剂
润肤剂可为角质层的表层提供油层,能防止水份丧失,修复皮肤屏障。
日常注意
干性湿疹日常注意护理要特别注意护肤,防止皮肤过度干燥。
在日常注意生活中,干性湿疹患者可选用以下方式缓解症状:
室内空气过于干燥时,使用加湿器。
应温水洗浴,洗浴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15 分钟。尤其注意不要过度清洗患处。
选择不添加香料和染料的沐浴露,洗后涂抹润肤剂。
避免穿化纤或羊毛等衣服,选择纯棉舒适的衣物,同时注意保持凉爽。
避免过度紧张,压力过大。保持身心轻松愉快、充足睡眠,有助于减少干性湿疹复发。
预防
干性湿疹的预防重在皮肤护理,减少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避免皮肤过度干燥。
应使用温和、无刺激的香皂或沐浴露,以减轻对皮肤的刺激。
洗澡或淋浴后,用毛巾擦去皮肤表面水滴,在皮肤仍然湿润时使用润肤剂,以避免皮肤过于干燥。
注意手部保湿,建议随身携带简便装润肤剂。
洗衣应漂洗干净。应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洗衣服,要多次冲洗,避免洗涤剂残留在衣物上。
针对婴幼儿干性湿疹,日常生活中也应预防皮肤干燥、刺激和湿疹:
应保护婴儿免受诸如宠物毛发、螨虫和霉菌等潜在过敏原的伤害。
限制使用婴儿香味护肤品。
如果皮肤干燥,可根据情况在干燥的皮肤部位使用乳液或油。
确保婴儿衣物的柔软性,最好为婴儿穿着纯棉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