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汗管囊瘤,汗管囊腺瘤
概述
汗管瘤(Syringoma)是一种小汗腺的皮肤良性肿瘤[1]。女性多见,好发于面部,尤其下眼睑多见,少见与胸腹部[1]。
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基因缺陷所致,还与激素水平变动有关[2]。青春期一般是汗管瘤的起病阶段,当处于月经前期和妊娠期时,汗管瘤的症状会较为明显[2]。
汗管瘤的典型特征是小型、密集的皮肤丘疹,且多数患者未感到不适症状[1]。眼睑型汗管瘤占绝对多数,常对称分布于眼睑周围,尤其多见于下眼睑[1]。此外,有部分患者,尤其是男性青少年可出现全身性皮疹[3];少数患者的皮肤病变发生在手、脚或外阴部[1]。
如果皮肤病变有瘙痒症状,或在面部非常显眼,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可前往医院接受诊治,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2]。
汗管瘤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影响美观,通常无需治疗[1]。如果导致明显的不适或是严重影响外貌,则可以采取电解、电灼、激光、冷冻、磨削等方法将其清除[1][5][6]。
患者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充分准备,治疗后应注意伤口防护,避免日晒和感染[6]
症状
汗管瘤有哪些症状?
汗管瘤的主要临床体征包括[1]:
皮肤病变呈肤色、淡黄色或黄褐色;
皮疹形状为半圆形或扁平状;
直径约 1~3 毫米,小米至绿豆大小;
多发性,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密集而不融合;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感。
汗管瘤会发生在哪些部位?
汗管瘤好发于眼睑、前额、两颊、颈部、腹部和外阴[1]。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
眼睑型汗管瘤:临床占绝大多数,常对称分布于眼睑周围,尤其多见于下眼睑[1];
发疹型汗管瘤:男性青少年居多,成批发生于躯干前面及上臂[3];
生殖器汗管瘤:位于外阴及阴蒂,可伴有剧烈的瘙痒[1];
肢端型汗管瘤:临床少见,汗管瘤局限于手指、腕部、前部和足部[4]。
病因
汗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汗管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基因缺陷所致,还与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动有关[2]。
当女性患者处于下列时期时,汗管瘤可出现增大、肿胀、颜色加深[2]。
青春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为汗管瘤的起病阶段;
月经前期;
妊娠期;
雌激素替代治疗期间。
汗管瘤的病程缓慢,很少自行消退[1]。
汗管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汗管瘤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的因素[1][2]:
年龄:青少年;
性别:女性;
遗传因素:家族病史;
基因突变:唐氏综合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皮肤病变导致不适或严重影响美观,可根据自身意愿前往医院就诊[2]。
就诊科室
整形外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汗管瘤?
临床医生首先要仔细观察病变外观和患者体征,并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和家族史[2]。
病理活检:取病变部位的小块组织,交由病理科进行检测分析,以便于确诊[2]。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皮肤病变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皮肤病变的面积是持续扩大还是维持稳定?
病变面积扩张的速度有多快?
单个丘疹是不断长大还是维持不变?
皮肤病变日常是否会导致不适?
家庭成员是否也有类似的症状?
以前是否接受过治疗?采用什么方案?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汗管瘤是否还会继续进展?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后可以达到怎样的疗效?
以后是否还会复发?
汗管瘤是否可能发生癌变?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汗管瘤如果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影响美观,通常无需治疗[1]。如果导致明显的不适或是严重影响外貌,可根据自身意愿接受治疗,面积较大的汗管瘤患者可能需要分次治疗。患者在治疗完成后 1~2 年内定期随访。
如何治疗汗管瘤?
治疗方式:
电解术[1];
微波热凝术[6];
电灼术[5];
激光治疗[6];
皮肤磨削术[5];
液氮冷冻治疗[1]。
电解、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尤其对于眼睑型汗管瘤的治疗效果较好,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发生感染、瘢痕和色素沉着的风险[5][6]。
日常注意
患者治疗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好充分准备,治疗后应注意伤口防护,避免日晒和感染[6]。
治疗后 1 天内伤口勿沾水,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伤口的血痂切勿人为去除,应等待其自行脱落。
血痂脱落后需注意防晒,避免产生或加重色素沉着。
发生色素沉着明显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 C 及维生素 E。
女性患者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妆品,切勿用手挤压病变部位或用针挑破,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