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出汗不良性湿疹,汗疱症
概述
汗疱疹(dyshidrosis)又称为手足湿疹,是一种手掌、脚底,以及手指和脚趾两侧发生的水疱性皮肤病。汗疱疹多见于 20~40 岁年龄段的患者,女性患病率更高。如果伴有个人过敏史或汗疱疹家族病史,则患病风险将会显著上升。
汗疱疹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它可能与特应性皮炎以及过敏性疾病有关,不具有传染性。
汗疱疹的临床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压力过大、接触钴和镍等金属、免疫功能低下或过敏体质、手脚多汗。
汗疱疹患者的手、脚可出现群集的水疱,通常可维持 3 周左右的时间,引发患处皮肤疼痛和剧烈的瘙痒。
若症状严重且未经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或工作,反复抓挠还会造成患处细菌感染。
如果患者手、脚出现群集的小水疱,且迟迟未见消退,应该前往医院接受诊治。临床医生通过观察皮疹的症状,通常可得出确诊结果,若有必要还可进行实验室检测。
汗疱疹无法治愈,水疱可能会定期反复发作。但通过适时用药,注意护肤,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最终可自行消失。患者可以通过居家治疗措施缓解瘙痒症状,同时应预防水疱破溃,促进患处皮肤愈合。
由于汗疱疹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因此目前无法从根本上做到有效预防。只能通过控制诱发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症状
汗疱疹有哪些症状?
水疱较小,一般仅为米粒大小,群集于手掌、脚底,以及手指和脚趾两侧。在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小水疱会逐渐合并成大水疱。
汗疱疹患处皮肤常见有疼痛或剧烈瘙痒,通常会维持 3 周左右的时间。一旦汗疱疹的水疱干涸后,会形成鳞屑状的脱皮,并显露出红色、幼嫩的新生皮肤。
水疱常常会间隔几个月或每年定期复发。某些情况下,甚至在前次出现的水疱尚未完全愈合时,新一批的水疱又开始出现。
汗疱疹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部分症状严重且未经治疗的患者,手、脚的疼痛和瘙痒可能会限制其日常行动:
如果脚底有大量水疱或大型水疱,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
如果手上有群集的水疱,且剧烈瘙痒,患者就无法进行工作或家务劳动。
反复抓挠还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导致患处皮肤发生:
疼痛、肿胀。
水疱中出现脓液。
结痂,形成瘢痕。
病因
汗疱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汗疱疹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它可能与特应性皮炎以及过敏性疾病,如花粉热有关。在鼻过敏患者中,汗疱疹常呈现季节性发作。
该病不具有传染性,即使接触患处皮肤也不会发生人际传播。
汗疱疹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压力过大:汗疱疹似乎在患者承受过大的心理或生理压力时更容易发作。
接触某些金属:通常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钴和镍。
皮肤过敏:人体在接触某些刺激性过敏原出现皮疹后,更容易发生汗疱疹。
伴有特应性湿疹的患者。
温暖、潮湿的天气:导致手、脚多汗。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HIV 感染/艾滋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患者手、脚出现群集的小水疱,且迟迟未见消退,应该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真菌感染的皮肤病也会有类似症状,患者无法自行鉴别究竟属于何种疾病。
经由医生确诊之后,才能进行对症治疗。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汗疱疹?
首先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并对患者的皮疹进行细致的检查,通常就可以得出确诊结果。
实验室检查:若有必要医生会采集部分皮屑样本,进行实验室观察或培养,从而与其他类似的真菌感染皮肤病进行鉴别。
皮肤过敏原检测:可以鉴定导致皮肤过敏的物质,患者今后应避免接触此类过敏原。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水疱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水疱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
水疱疼痛或瘙痒的程度有多严重?
以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症状?
除了水疱,是否还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是否会接触到钴、镍类金属或其他化学试剂?
近期是否曾经服用药物或营养补剂?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汗疱疹?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多久之后症状会缓解?
汗疱疹是否会传染给他人?
汗疱疹能否治愈?是否还会复发?
今后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汗疱疹无法治愈,水疱可能会定期反复发作。但通过适时用药,注意护肤,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最终可自行消失。
如何治疗汗疱疹?
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用药方案如下:
糖皮质激素
强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可以加速症状缓解,促进水泡消失。上药前湿敷患处可以增强对药物的吸收;上药后用保鲜膜包裹患处,也可以促进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对于症状非常严重的患者,临床医生会建议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得长期使用,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光疗:采用仪器进行紫外线照射,同时联用药物治疗方案。
免疫抑制剂药膏:使用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但此类药物也会产生副作用,例如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注射肉毒素:有些临床医生还会建议重症患者可注射肉毒素。
水疱引流:对于某些大型水疱,临床医生可能会进行引流,去除其中的液体。但是患者不要自己轻易尝试,因为必须确保无菌操作,以免水疱感染,导致病情雪上加霜。
日常注意
患者可以通过居家治疗措施缓解瘙痒症状,同时应预防水疱破溃,促进患处皮肤愈合。
冷敷:用湿冷的毛巾冷敷患处水疱,每次 15 分钟,每天进行数次,可以有效缓解瘙痒。
服用非处方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或氯雷他定,都可以帮助减轻瘙痒。
使用收敛剂:例如金缕梅酊剂浸泡患处可以加速愈合。
病情发作时最好不要带戒指,戒指背面的局部皮肤可能由于潮湿而更容易出现水疱。
做家务时最好戴手套,可以避免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无意中导致水疱破溃。
每次洗手或洗澡之后,都要使用润肤霜涂搽手脚部位。
尽可能避免抓挠水疱,以防感染。
预防
由于汗疱疹的具体致病机制未知,因此目前无法从根本上做到有效预防。只能通过控制诱发因素,降低疾病风险:
尽量缓解心理或生理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避免接触钴、镍类金属及其制品,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试剂。
平时应注意皮肤保养,减少过敏。
加强过敏原的检测。
洗手用温和的洗手液和温水。
洗手之后要及时擦干。
日常使用润肤霜。
接触刺激性物质时记得戴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