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腺癌是什么?汗腺癌怎么办?汗腺癌症状有哪些?

软腭位于上腭(俗称上牙膛)的后三分之一,附着于硬腭后缘并向后延伸。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类,软腭癌(carcinoma of the soft palate)被列入口咽癌范围

概述

汗腺癌注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皮肤附属器肿瘤。好发于头颈部,一般呈无症状的结节样生长。易局部复发,可出现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汗腺癌的发病率约为 0.05%[1],与性别及种族并无差别,约占皮肤肿瘤的 2.2%~8.4%,女性较男性多见。

发病机制不明,局部皮肤刺激、X 线照射可能是其诱因。

根据瘤细胞来源,病理学上,汗腺癌主要分为大汗腺癌和小汗腺癌。

好发于头面部皮肤,头皮、眼睑,肢体、下腹部、外阴等处也可发生;常呈单发增生性结节,常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及转移[1]。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肿瘤的广泛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疗对部分病人有效,化疗的效果不明显。

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症状

汗腺癌注男女皆可患病,多见于头面部皮肤,头皮、眼睑, 肢体、下腹部、外阴等处也可发生;常为单发结节,表面肤色正常或略红,有时局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直径多在 2 厘米以上,与表面皮肤黏连,坚硬而固定,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一般无自觉症状,如形成溃疡可伴有出汗、出血、瘙痒、触痛或烧灼感,多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及转移。

汗腺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多为单发增生性结节,与皮肤粘连,质地坚硬固定,边界不清。

可伴有出汗、出血、瘙痒、触痛或烧灼感。

汗腺癌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局部侵袭性损害。

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

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良性肿瘤恶变所致,局部皮肤长期受到刺激、X 线照射及接触化学致癌物可能是其发病诱因。

汗腺癌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长期反复的皮肤刺激。

X 线照射。

接触化学致癌物。

哪些人容易患汗腺癌?

慢性皮肤溃疡患者。

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接受 X 线照射。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发现头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不明原因增生性的包块、结节,且包块逐渐增大、甚至出现溃疡时,需要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汗腺癌注?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并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汗腺癌。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全身辅助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原发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X 线、CT、MRI、PET-CT 等全身检查:有助于与其他原发瘤及转移瘤相鉴别。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皮损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感觉如何?是否有疼痛、瘙痒感?

近期内有无迅速增大?

是否曾出现过溃烂?

是否进行过治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该病是恶性还是良性的?

有什么严重危害?

会发生转移吗?

应该如何治疗?

该病会复发吗?

该病会遗传吗?

治疗

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肿瘤的广泛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对部分病人有效,化疗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不提倡化疗广泛应用[1]。

手术治疗

确诊后应该进行广泛的外科切除,切除范围至少距边缘 2 厘米,且边缘无肿瘤细胞。

如果淋巴结转移注,可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放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外科手术切除范围不足的弊端。

化疗:疗效和具体药物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一线药物是以卡培他滨为代表的氟尿嘧啶药物;二线药物为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博来霉素等。

靶向治疗: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被认为对不同实体瘤患者的治疗有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汗腺癌的预后,主要与就诊时原发病灶的分化程度及其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是提高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未分化型及腺型恶性程度高,常易发生血行转移(指癌细胞通过血管途径扩散到癌组织以外的组织或者器官),预后极差。

日常注意

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不明原因包块,应及时就医,避免局部搔抓、受压、外伤等刺激。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休息,适当锻炼,避免劳累。

遵医嘱,定期复诊。

预防

目前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补益蒺藜丸的功效与作用-补益蒺藜丸说明书

2023-8-3 0:11:30

保健

养生保健-女性喝红酒五大好处

2023-9-27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