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Hebra痒疹,小儿痒疹,早发性痒疹,粟疮,轻痒疹
概述
痒疹是一组以丘疹、结节、剧烈瘙痒为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病,黑布拉痒疹是一种慢性痒疹类型。
多发于 10 个月~3 岁幼儿,断奶后的婴幼儿最常见。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也可能与虫咬、食物或药物过敏有关,神经精神因素、遗传过敏体质、病灶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诱发。
出现痒疹小结节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黑布拉痒疹的典型皮损特征是绿豆大小风团样丘疹,继而转变为肤色或淡红色硬质丘疹,可以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抓挠后皮肤常有抓伤、血痂,如果反复发作,久之可出现皮肤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化脓感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治疗的首要任务是寻找和治疗原发疾病,局部治疗原则是止痒、镇静、抗过敏和防感染。患者应遵医嘱定时用药,并改变生活习惯,去除病因,以利于症状缓解。本疾病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通常都能够恢复良好。
该病严重者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黑布拉痒疹,减少各种诱发因素,或许有利于降低发病风险。皮疹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情容易迁延为慢性,皮疹此起彼伏。
症状
出现痒疹小结节是该病最常见的症状。黑布拉痒疹的典型皮损特征是绿豆大小风团样丘疹,继而转变为肤色或淡红色硬质丘疹,可以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散在分布,瘙痒剧烈,抓挠后皮肤常有抓伤、血痂,如果反复发作,久之可出现皮肤苔藓样变、湿疹样变、化脓感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黑布拉痒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黑布拉痒疹的常见症状包括:
痒疹小结节:这是最常见的最典型的症状,初始皮损为绿豆大小的风团样红斑、丘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皮疹消退后,继而转变为肤色或淡红色质地比较硬的丘疹,可以高出皮面或陷于皮内。患者常常感觉四肢伸侧,尤其是下肢出现红疹。
剧烈瘙痒:明显感觉孩子多动,爱哭,喜欢用手挠皮肤。长期搔抓皮肤可能出现抓痕,严重者抓破皮肤形成血痂,疤痕脱落之后患处的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比正常的皮肤更深,甚至有的痒疹皮肤出现苔藓化,可能继发湿疹样改变或化脓感染。
淋巴结炎: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常常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炎,但不红不痛不化脓。
胃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等。
营养不良:皮损严重的患儿可出现贫血、消瘦及胃肠道功能障碍。
烦躁不安:痒疹可造成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黑布拉痒疹的患儿常常由于表达不出来,表现出烦躁不安、多动,用手挠皮肤来止痒,也常常由于瘙痒带来的不适感而哭泣。
黑布拉痒疹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抓痕
血痂
色素沉着
苔藓化
湿疹样改变
化脓感染
病因
黑布拉痒疹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也可能与虫咬、食物或药物过敏有关,神经精神因素、遗传过敏体质、病灶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障碍等因素也可能诱发。
黑布拉痒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变态反应:这是黑布拉痒疹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由于昆虫叮咬之后出现过敏反应,也可能与遗传性过敏体质,食物或药物过敏。
免疫低下:营养不良和卫生条件较差者易患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黑布拉痒疹病?
好发于 10 个月~3 岁的幼儿,特别是断奶后的幼儿。
个人清洁卫生习惯差,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在四肢伸侧的皮肤上出现多发性风团样红斑或者淡红色扁平丘疹或典型的痒疹结节,自觉巨痒无比,应前往医院接受诊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化脓感染。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黑布拉痒疹病?
医生首先根据皮肤损伤的特征及剧烈瘙痒这些典型特征诊断为痒疹。随后会根据病史、年龄、病情及伴发疾病等情况确定具体的痒疹临床类型。当医生怀疑是黑布拉痒疹时,可能对丘疹组织做病理检查,确认是否患有黑布拉痒疹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组织检查:呈一般炎性组织像,没有特异性改变。
血清检查:血清白细胞介素 31(IL-31)水平增高。血清 IL-31 可能参与黑布拉痒疹的发病与进展,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患儿瘙痒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反映病情的参考指标之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孩子什么时候断奶的?
丘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丘疹的数量和面积是稳定的还是持续增加的?
丘疹面积扩张或数量增加的速度怎么样?
平时多久洗一次澡?
孩子出现症状多久了,有没有治疗过?
除了丘疹之外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在丘疹发作之前,是否还发生过其他类型的皮肤病?或者被虫咬过?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丘疹?
丘疹面积或数量是否还会继续增加?
该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哪些?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病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应该如何预防?
治疗多长时间病情可以缓解?
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些什么?
这个病会遗传给后代吗?
治疗
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治疗关键是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局部治疗原则是止痒、镇静、抗过敏和防感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目前想要根治有一定的困难。
药物治疗
大多数患者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对皮损广泛和瘙痒难忍者,可短期系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每天口服泼尼松 30~40 毫克,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等,起到干燥保护止痒作用。
抗焦虑抑郁及镇静催眠药:有神经精神因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此类药物,抑制神经兴奋性,从而缓解症状,如地西泮,每晚一次。
抗过敏药:口服抗过敏药,针对组胺介导的过敏,抗组胺药疗效明确。如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等,可以减轻瘙痒。
抗生素软膏:感染抓破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等,以免继发细菌感染。
钙剂、维生素:钙剂主要是增强肌肤抵抗力,如葡萄糖酸钙。一般与维生素一起使用,如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等。
炉甘石洗剂:干燥止痒、收敛和保护皮肤,使用时需要避免接触眼睛,黏膜部位比如口鼻周围。用药部位如果出现烧灼感、红肿情况应该及时停药,将局部的药物洗净,必要时可向医师咨询,儿童应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其他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淀粉浴、矿泉浴、糠浴等可使瘙痒减轻,可以定期进行全身浴清洁皮肤,每周 2~3 次,最好在睡前洗澡,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睡眠。
其他:患儿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调整患儿的生活规律,确保患儿休息充足。对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或者是结核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相应的原发疾病。对营养不良者,应当适当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患者的营养摄入。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皮损严重的患者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反复发作,青春期可缓解或自愈,少数病人一直延续至成年。
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能够恢复良好,达到正常人水平。
日常注意
患者应遵医嘱定时用药,并改变生活习惯,去除病因,以利于症状缓解。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定期复查:黑布拉痒疹可以反复发作,定期复查可以提前发现,提前治疗。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严格遵从医嘱服药,可以外用止痒防感染药物。
饮食:需要注意少吃鱼虾、牛奶等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大多数人皮疹消退之后可能会存在色素沉着症状,留下类似痘印的疤痕,可以在病期减少深色食物的摄入,减少色素沉着。
其他:注意患儿皮肤的养护,勤洗澡,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要将小孩子的指甲剪掉,避免抓破皮肤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
由于具体病因及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黑布拉痒疹,减少各种诱发因素,或许有利于降低发病风险。皮疹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情容易迁延为慢性,皮疹此起彼伏。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及时去除病因,对伴发病给予相应治疗。
限制糖果,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忌高蛋白,忌海鲜。
避免接触感染源,食物、药物等。
注意防范蚊虫叮咬。
注意改善个人的营养及卫生状况,增强体质及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