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良性表皮黑色素细胞肿瘤,非痣样良性黑素上皮瘤,黑素棘皮瘤
概述
黑棘皮瘤,又称非痣样良性黑素上皮瘤,是良性表皮黑色素细胞肿瘤,罕见。多见于老人,好发于头皮与颈部,直径 0.4~10 厘米。
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性别无明显差别,白人多见。
黑色棘皮瘤被认为是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与日光照射、年龄及 HPV 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但确切病因不明。年龄、家族遗传史、长期接触紫外线照射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无分期分型。
黑色棘皮瘤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皮、颈部或躯干、四肢皮肤无痛性扁平或乳头瘤病样角化性皮损,少部分患者自觉瘙痒,皮损为单个,直径 0.4~10 厘米黑色或淡褐色。
手术切除是黑色棘皮瘤要的治疗方式。
黑色棘皮瘤可能会发生转移或者恶变。
黑色棘皮瘤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症状
黑棘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常见的症状是头皮、颈部出现黑色或淡褐色无痛性扁平样突起或乳头瘤病样角化性皮损,少部分患者自觉皮损瘙痒。
黑棘皮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乳头状突起:黑棘皮瘤的典型症状是在躯干、头颈部位出现无痛性,颜色黑色或褐色扁平样突起,少部分患者自觉皮损瘙痒。
皮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和躯干,也可累及眼睑、上肢及口腔黏膜。
病变大小:病变大多数在直径 0.4~10 厘米之间,界限较清楚。
随着病情发展,多数病变呈逐渐增大,特定的部位可出现乌褐色到灰色的色素性、乳头瘤病样角化性皮损。
黑棘皮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癌变
色素痣
黑棘皮瘤的进展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危害和结局:
进展过程较缓慢,不排除发生癌变的可能。
黑棘皮瘤为良性肿瘤,不会扩散或侵入附近的组织。良性肿瘤可能体积很大,然而一旦被切除后,它们通常不会像恶性肿瘤一样出现复发。
病因
黑色棘皮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日光照射、年龄及 HPV 感染有关。
黑棘皮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黑色棘皮瘤被认为是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病与日光照射、年龄及 HPV 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但确切病因不明。
哪些人容易患黑棘皮瘤?
有如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黑棘皮瘤
年龄:5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长期接触紫外线照射的人群。
家族中有过该疾病病史的人群。
原患有脂溢性角化病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5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头颈部或者眼睑出现圆形、扁平隆起斑块时需去医院检查。
当患者皮损出现疼痛、感染、发热,肿物突然增大时,请及时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病科
医生如何诊断黑棘皮瘤?
当医生怀疑是黑棘皮瘤时,通常将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从而确诊。
具体相关检查包括:
皮肤一般体格检查:查看肿物分布位置,大小,颜色,是否有疼痛,炎性渗出等情况。检查可能需要脱去衣服,请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配合医师诊治。
组织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黑棘皮瘤的重要诊断方法,医师通过切除或微创的方式获取皮肤肿物进行病理检查。
局部穿刺活检:医生采用穿刺活检针经皮肤直接穿刺到怀疑有肿瘤的部位夹取组织。
手术方法获取:该类方法是最常用的标本采集法,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肿物送病理组织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那些问题:
有哪些症状?症状持续了多久?
病情近期有无加重?
从事何种职业?
家族中是否有人没类似的症状?
既往有何疾病史?
患者可以询问医生那些问题?
我为何会得这种病?
还会有其他严重症状出现吗?
我可能需要接受那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有效?
此疾病的预后如何?是否有生命危险?
是否会影响以后的生活?
大概需要多少治疗费用?
治疗
黑棘皮瘤目前治疗方法主要靠手术切除。
手术治疗
浅表肿物切除术:对于单个或多个发生,且肿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的患者可行浅表肿物切除术直接切除黑棘皮瘤。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激光去除肿物,具有微创、手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黑棘皮瘤属于良性肿瘤,经过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
黑棘皮瘤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发生恶变或者转移,严重则会危及生命。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每天更换敷料,如切口渗血渗液多时随时更换敷料;更换敷料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免更换过程中引流管的误拔或拔除不全。术后定期复查,术后 1 个月进行复查。
运动:术后视切口位置进行活动,如切口在关节活动处或切口较大时应避免活动,以防切口撕裂;非关节处和切口较小的患者,可在床边或病区活动。出院后如若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日常注意运动与常人无异,无需特别注意。
饮食:如果是小范围局部麻醉下手术的患者,术后 6 小时可正常饮食。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视具体情况遵医师医嘱执行。
预防
黑棘皮瘤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以下措施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具体措施如下:
50 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及有家族史的人需要定期每年体检 1 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人员应穿好防护衣物。
患有脂溢性角化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