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黑色素瘤,黑色素癌
概述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肿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可以发生在皮肤和黏膜上。
本病好发于白色人种,澳大利亚是恶性黑素瘤的高发区,美国的恶性黑素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年发病率递增 4%。我国的恶性黑素瘤发病率较低,1988 年的年发病率是 0.37/10 万人。
紫外线照射、色素痣恶变及遗传因素是导致恶性黑素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恶性黑素瘤大致分为 4 类:雀斑型恶性黑素瘤,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结节型恶性黑素瘤以及末梢性斑状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表现绝大多数是皮肤痣及黏膜黑斑,之后会迅速增大,色素增多,变成黑色或深褐色,呈放射状扩展,在肿瘤周围有色素沉着明显的症状,病变内或周围会出现结节,表面容易发生溃疡,容易出血和疼痛,并有所在区域的淋巴结突然增大的现象。
综合序列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冷冻治疗、辅助化学治疗;治疗关键点是诊断时要与普通痣进行区别;治疗难点是对转移肿瘤的处理。
恶性黑素瘤常发生广泛转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症状
皮肤痣及黏膜黑斑,是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早期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状。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皮肤痣及黏膜黑斑:早期表现绝大多数为皮肤痣及黏膜黑斑,这是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的最主要症状,病情恶化时,黑斑会迅速增大,主要表现为黑色或深褐色,呈现放射状扩展。
溃疡、出血和疼痛: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发作时,常有溃疡、出血和疼痛的情况。
吞咽困难注:病情较为严重时,患者会同时出现张口受限及吞咽困难的情况。
雀斑:好发于年龄较大的白人女性,常常在面中部,呈放射性扩张生长的状态,进程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但病史较长,平均可达 15 年之久。
淋巴结肿大:恶性黑素瘤常会发生广泛转移,约 70% 早期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所以淋巴结肿大也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口腔颌面部黑素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牙齿松动
张口受限
吞咽困难
呼吸困难
病因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只要有黑色素细胞存在就可能发生恶性黑素瘤,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色素痣恶变、紫外线照射、遗传等因素有关。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紫外线照射:这可能是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的最主要病因,紫外线照射较多的人群,例如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恶性黑素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远离赤道地区的人群,故大量紫外线的照射可能是导致恶性黑素瘤的一个主要原因。
色素痣恶变:口腔颌面部的恶性黑素瘤,常常在色素痣的基础上发生,复合痣和交界痣更容易发展为恶性黑素瘤。
遗传:黑素瘤的发生有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内分泌:内分泌和营养因素也可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有关,例如在青春期前很少发生恶性黑素瘤、妊娠中肿瘤进展会比较迅速等。
其他:外来损伤、慢性注刺激等也有可能是恶性黑素瘤发生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患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
紫外线照射较多的人群:紫外线照射较多,则会提高患上该病的危险性。
免疫功能衰退的群体:有研究显示,免疫功能的逐渐衰退也可能导致恶性黑素瘤。
有色素痣的人群:口腔颌面部的恶性黑素瘤,常是因为色素痣发生恶变而形成的。
有如下不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
中老年人、白人女性群体。
遗传因素。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色素痣迅速增大、表面有溃疡,伴有出血及疼痛。
相关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明显。
口腔内肿块迅速增大,伴有牙松动、吞咽困难注、张口困难。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昏迷。
休克:患者出现异常烦躁、焦虑或激动、口渴、脉细快、面色苍白或轻度发绀、四肢湿冷。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黏膜科
肿瘤科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
当医生怀疑是口腔颌面部恶性黑素瘤时,将通过冷冻活检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冷冻活检:目的是较好的监控原发灶的扩散,当面部皮肤痣及黏膜黑斑迅速增大时,将通过原发灶冷冻活检来确诊。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脸上的黑斑存在多久了?
什么时候生长突然加快了、颜色突然开始快速加深了?
有没有疼痛感,疼痛是什么性质的?
平时晒太阳多吗?
若在口腔内的则会问有没有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症状?
您的年龄?从事什么工作?
有没有吃过什么药?
有去其他医院就诊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的?
病情如何?
需要怎么治疗,治疗周期大概是多久?
治疗效果怎么样?
治疗费用大概多少?
完全治愈的几率有多少?
平时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
手术治疗后还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病症消除后,复发的几率大不大,大概是多少?
这疾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治疗
综合序列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冷冻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若发生远处转移,需进行化疗,主要使用氮唏咪胺(DTIC)、放线菌素 D(actinomycin D)、长春新碱注(VCR)或羟基脲(HU)的综合化疗。
手术治疗
原发黑色素肿瘤切除手术:目的是彻底切除原发肿瘤,避免扩散。
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目的是确保肿瘤不通过淋巴结转移。由于恶性黑素瘤早期就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因此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常与肿瘤切除术同时进行。
其他治疗方法
低温治疗:目的是消除肿瘤。该疗法对恶性黑素瘤疗效明显,经过 2~3 次冷冻治疗后,肿瘤可以完全消失。但对于有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仍需要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冷冻治疗的同时再辅以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后期发生广泛转移,严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特别是早期治疗的患者 5 年和 10 年生存率可达 89% 和 81%;但晚期患者预后不佳,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广泛转移。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需要注意跟进营养补充,做到少食多餐,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要戒烟戒酒。患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极为重要。
放疗/化疗后的注意事项:放化疗后身体相对来说比较虚弱,建议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可以服用中草药全面进行调养,同时要放松心态。
定期复查:建议前期每月检查一次,半年后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后期稳定后可以半年检查一次。
饮食:多食用一些补硒的食物,如腰果、核桃、杏仁等各类坚果和牡蛎等富硒的海产品,以及多次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做些慢跑等有氧运动,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注意劳逸结合。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变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防止紫外线过度照射,到户外时注意戴太阳眼镜和遮阳伞,注意抹防晒霜。
多锻炼,如多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
膳食平衡,多吃瘦肉、鱼、禽、蛋、奶及其奶制品,补充优质蛋白,也要注意多次包括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盐及微量元素。
激光照射去除色素痣及黑斑等。
对于不可变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 40 岁以上的群体,建议一年体检一次,预防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