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眶周过度色素沉着症
概述
眶周色素沉着俗称“黑眼圈”,是指眶周色素的过度沉着。主要表现是两侧眼周围区域呈现圆形或半圆形的深棕色外观,也可为棕色、青紫色。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相关的遗传疾病,与皮肤内色素增多、血管的浅表分布、眼周围皮肤松弛、眼周围水肿、眼周围色素分界线延长等相关联。
利用伍德灯、光谱照相机和超声波仪等方式可以将该病分为色素型、血管型、结构型和混合型。其中可以将混合型划分为四种子分型,包括色素-血管型、血管-结构型、色素-结构型以及三者均有型。
主要症状为两侧眼眶周围皮肤出现圆形或半圆形的深棕色外观、也可为棕色、青紫色。皮肤改变一般先出现在下眼睑,而后累及上眼睑,随着年龄增加可能发生扩展至眉毛和颧骨部。
针对色素型,可以采用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治疗;针对血管型,可采用硬化治疗、手术、充填治疗;针对结构型,可以采用手术、激光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确定眶周色素沉着的分型,精准治疗。治疗难点是混合型眶周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案需要精良的个体化方案。
目前眶周色素沉着的危害在于给人以悲伤、疲劳、衰老、宿醉的外观,严重影响个人形象。
日常用眼疲劳时,可以闭目休息,做一些眼保健操来加速眼眶周围血液循环。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中盐分和水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这是预防非遗传性眶周色素沉着的有效方法。
症状
两侧眼眶周围的皮肤出现圆形或半圆形的深棕色外观,也可以为棕色、青紫色,这是眶周色素沉着最常见的症状。皮肤的外观改变一般先出现在下眼睑,而后累及至上眼睑,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外观改变可能扩展至眉毛和颧骨部。
眶周色素沉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眶周色素沉着的常见症状包括:
下眼睑周围呈棕色:眶周色素沉着最早出现的症状。
上、下眼睑均呈棕色:随疾病进展,下眼睑的深棕色扩散至上眼睑。
颧骨至眉毛高度均呈棕色:随年龄增加,症状可以扩散至眉毛和颧骨。
眶周色素沉着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该病无并发症。
病因
眶周色素沉着主要病因包括皮肤色素增多、血管浅表分布、眼周围的皮肤松弛、眼周围水肿、眼周围色素分界线延长等。也有人认为该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具有遗传因素。
眶周色素沉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眶周皮肤内色素增多:特应性皮炎、过度的日晒、摩擦引起炎症反应后会发生色素沉着,导致眶周色素沉着。
眶周血管浅表分布:患者下眼睑部位的皮肤比较薄,仅仅覆盖少量脂肪或无脂肪覆盖,皮下血管暴露。
眼周围皮肤松弛:随着年龄的增加,眶周皮肤松弛、失去弹性,形成了眶下皮肤凸起,即眼袋。
眼周围水肿:早晨起床或者盐摄入过多,会导致眼部水肿。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眶周眼部阴影,为假性眶周色素沉着。
眼周围色素分界线延长:皮肤色素较多处与色素较小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了分界线。
哪些人容易患眶周色素沉着?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皮肤内色素增多:过度日光照射、特应性皮炎、过度摩擦等会导致眶周皮肤色素增多。
水肿:摄入盐分过多或某些肾脏、心脏疾病等。造成眼周围发生水肿,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眼部阴影,为假性眶周色素沉着,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家族遗传:一是血管浅表分布或皮下仅有少量脂肪,从而使血管丛分布得到暴露,形成了阴影。二是面部色素的分界线延长,皮肤色素增多部位与光亮处界限延长。
年龄增加:眼周围的皮肤松弛形成皮肤凸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袋”。在阳光照射时,“眼袋”会形成阴影。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眼睑周围呈棕色。
下眼睑棕色扩散至上眼睑、眉毛和颧骨。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上下眼睑深褐色加重并伴随全身水肿等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美容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眶周色素沉着?
当医生怀疑是眶周色素沉着时,通常进行体检和临床典型表现进行初步判断,进一步通过伍德灯照射、光谱照相机、超声仪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伍德灯:在伍德灯的照射作用下,黑色素会吸收紫外线,使得色素型眶周色素沉着在照射下加深颜色。
超声仪:可以检测真皮层的厚度与密度,当下眼睑处皮肤变薄时,真皮反射减弱,可以用于诊断血管型眶周色素沉着。
光谱照相机:可以检测眶周黑色素、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还原血红蛋白含量,用于鉴别诊断色素型和血管型眶周色素沉着。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眶周出现色素沉着的?
自己的亲属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症状?
最近休息怎么样?生活方式是否健康?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疾病需要怎么治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疾病?
是否会对后代产生遗传?
会不会导致一些其他恶性疾病?
治疗过程中会不会有其他损伤?
手术治疗和激光治疗哪一种治疗效果比较好?
如果不接受治疗,会有什么样严重后果?
治疗
根据不同的分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针对色素型,可以采用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治疗;针对血管型,可采用硬化治疗、手术、充填治疗;针对结构型可以采用手术、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脱色剂:可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从而达到减少黑色素沉着的效果,减轻症状。常用脱色剂有氢醌、维甲酸制剂、维生素制剂等。
混合配方药:通过促进胶原合成来增加真皮的厚度,从而遮盖显露出来的血管,如维生素 C 钠。
化妆品:可以通过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或者化妆品遮盖来达到减轻或者遮盖症状的作用。
手术治疗
眼周围静脉手术:小切口的手术用以去除眼周围静脉扩张,创伤较小,成功率达 100%。
填充手术:针对结构型眶周色素沉着,采用自体脂肪或者软组织填充。自体脂肪可以避免外来物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是最佳的填充材料。
其他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激光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领域。可以改善皮肤质地,使皮肤更加紧致。色素型眶周色素沉着进行激光治疗时,疗效见效较慢。可以作为无法适应手术恢复期的患者的一个良好的选择。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外观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困扰,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经过正规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 100%。其次可以选择激光治疗,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可以达到 90%。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将不会再受到影响。
日常注意
在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生活以及良好的作息习惯,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眼周是否出现红肿、灼烧、刺痛、脱皮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调整药物使用。
术后注意事项:激光治疗时,注意对眼睛的防护。其他手术术后尽量避免对伤口部位的触碰,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形成瘢痕。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若为非手术患者,患者的运动状况不受影响。
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韭菜、八角等。
预防
日常用眼疲劳时,可以进行闭目休息,做一些眼保健操来加速眼眶周围血液循环。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中盐分和水的摄入,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作息习惯。
针对可变的因素:
日光照射: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日光照射,减少眶周黑色素的沉积。
合理膳食:控制盐分与水分的摄入。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家族遗传:因目前对眶周色素沉着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在遗传方面的预防,需要日后展开研究才可以得出确切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