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种痘样水疱病
概述
什么是牛痘样水疱病?牛痘样水疱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皮肤病,常在日光照射后出现。
患病情况如何?男女比例约为 2∶1,90% 的患者在儿童期发病。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牛痘样水疱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先天性的代谢异常,引起患者对日光的敏感性增加有关。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遗传方式不明。也可能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儿童、遗传、日晒、EB 病毒感染。
牛痘样水疱病有什么类型呢?本病可分为典型型和重型牛痘样水疱病。
牛痘样水疱病有什么症状?主要症状为日晒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疱,随后出现糜烂、结痂,愈合后留有点状凹陷性瘢痕。
牛痘样水疱病如何治疗?大约有 2/3 的患者在青春期可以逐渐痊愈。避免日晒,同时口服维生素 B6、烟酰胺、沙利度胺、氯喹、羟氯喹、泼尼松等药物有一定的效果。其治疗的关键是避免日晒,减少复发。其治疗难点在于减轻皮肤损害,控制病情发展为重型牛痘样水疱病,甚至发展为淋巴瘤。
牛痘样水疱病有什么危害?随着年龄增长,皮肤损害可能逐渐增多,愈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影响美观。此外,重型牛痘样水疱病可出现关节畸形、活动等功能障碍,耳廓部分缺如,鼻梁塌陷等,严重者有发展为淋巴瘤的可能。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如发病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应定期监测 EB 病毒相关的指标。
症状
日晒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疱,随后出现糜烂、结痂等,这是牛痘样水疱病的典型症状,本病的皮肤损害季节性强,夏季加重,冬季逐渐减轻至消退。
牛痘样水疱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牛痘样水疱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红斑、丘疹、结节:常常在日晒后出现,在面颊、鼻背、耳廓和手背等容易晒到阳光的地方多见。对称分布,表现为日晒部位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小疙瘩)和黄豆至小指甲大小的结节,摸起来比丘疹硬,深度更深,体积更大。
水疱:随着病情进展,红斑、丘疹和结节迅速发展成大小不等的水疱,有的水疱中央凹陷,类似于肚脐眼,在水疱周围有红晕包绕。
结痂:水疱出现后 3~4 天开始干燥、结痂。
坏死: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坏死、变黑、结黑痂。
瘢痕:痂皮脱落后遗留凹陷性瘢痕。
色素沉着:痂皮脱落后出现褐色的色素沉着。
毛细血管扩张:痂皮脱落后出现,即红血丝。
口唇糜烂。
结膜出血:患者可以观察到“白眼球”出现红色斑块。
角膜浑浊:患者可能观察到“黑眼球”表面出现灰雾状或瓷白色的浑浊。
视力降低。
皮肤损害处出现瘙痒感、灼热感、紧绷感。
头痛。
高热:体温高于 39℃,多见于重型牛痘样水疱病患者。
面部明显肿胀:多见于重型牛痘样水疱病患者。
牛痘样水疱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关节畸形
耳廓缺损
鼻梁塌陷
继发感染
病因
牛痘样水疱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因为机体先天性的代谢异常,引起患者对日光的敏感性增加。
牛痘样水疱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遗传方式不明。
EB 病毒感染。
照射紫外线:可以是长波紫外线(UVA)单独作用,或 UVA 与中波紫外线(UVB)共同作用。
哪些人容易患牛痘样水疱病?
接受日晒人群:如户外工作人群、夏季海边游玩人群等。
EB 病毒感染:EB 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
男性儿童。
家族中有患牛痘样水疱病的人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曝光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坏死、结痂等;
口唇糜烂;
结膜出血、角膜浑浊;
视力降低;
瘙痒感、灼热感、紧绷感等不适症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高热;
面部明显肿胀;
红肿、发热、疼痛等感染症状。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牛痘样水疱病?
当医生怀疑牛痘样水疱病时,可以通过问诊、视诊、触诊、血卟啉检查、伍德灯检查、光试验、光斑贴试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及 EB 病毒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发病年龄、家族史、日晒史和病情进展情况等信息,以帮助医生确定发病是否与遗传有关,并可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范围、大小、分布及特点。
触诊:医生清洁双手,待双手温暖后,触摸患者皮肤损害,可感受皮肤损害的层次、质地、硬度等,医生通过问诊、视诊及触诊所获信息,基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血卟啉检查:医生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卟啉,可以帮助医生与卟啉病相鉴别。
伍德灯检查:医生用伍德灯照射患者的尿液和牙龈,观察有无荧光表现,以帮助医生与卟啉病相鉴别。
光试验:医生用长波紫外线(UVA)光反复照射患者皮肤,可以在照射部位诱发红斑、水疱等牛痘样水疱病的典型皮肤损害,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对日光敏感性增高。
光斑贴试验:医生将某种光敏剂贴于患者的背部,24 或 48 小时后揭去光敏剂,再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分别在照射后 24、48 和 72 小时后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水疱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对光敏剂过敏,可以帮助医生与光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日光性皮炎相鉴别。
皮肤组织病理:是皮肤病诊疗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通过皮肤活检术,取一小块皮损经切片、染色等操作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和评估是否患有淋巴瘤,并与其他水疱性疾病,如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相鉴别。
EB 病毒检查:通过检查 EB 病毒抗体、EB 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发病是否与 EB 病毒有关,以及可以作为评估患者今后是否可能发展为 EB 病毒相关性淋巴瘤的参考依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病前有没有诱因?与日晒、季节有没有关系?
家里有没有类似的患者?
皮肤损害出现多久了?可以自己消退吗?消退后有无痕迹?
有没有瘙痒、灼热等不适感?
有没有发热?最高体温多少度?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做了哪些检查?是否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自行购买药物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病情严重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需要治疗吗?
需要长期吃药吗?
治疗效果如何呢?可以治愈吗?
会复发吗?
有没有后遗症呢?
日常应该如何护理呢?
如何预防再次复发呢?
治疗
大约有 2/3 的患者在青春期可以逐渐痊愈。避免日晒,口服维生素 B6、烟酰胺、沙利度胺、氯喹、羟氯喹、泼尼松等药物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治疗
维生素 B6:可以提高患者对光的耐受性,减轻皮肤损害。
烟酰胺:可以减轻患者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减少皮疹,缓解症状。
沙利度胺: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少皮疹。
氯喹、羟氯喹:两者为同类药物,具有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皮肤损害。
泼尼松: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损害。
β-胡萝卜素:具有光屏障作用,可帮助患者减轻皮疹,但停药后若再次日晒,皮疹可复发至治疗前。
其他治疗方法
光耐受试验:春季时,患者可使用窄波段 UVB 光或暴露于低剂量的预防性窄波段 UVB 光,以提高对紫外线的耐受性,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膳食鱼油:膳食鱼油富含ω-3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患者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大约有 2/3 的患者在青春期可以逐渐痊愈,但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皮肤损害数目可能增多,愈合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增多,影响患者美观。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有可能发展为重型牛痘样水疱病,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关节畸形和颜面毁损等,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淋巴瘤,威胁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皮肤损害可以消退,但是在日晒或夏季有可能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服用烟酰胺的患者,可能出现头昏、恶心、食欲不振等,一般可以耐受。
服用沙利度胺的患者,可能出现嗜睡、便秘、面部浮肿等不良反应,一般无需处理,如持续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沙利度胺具有严重的致畸性,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沙利度胺可引起嗜睡和倦怠,从事危险职业的人员应禁用,如驾驶员、飞行员等。
氯喹和羟氯喹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查血可能发现白细胞减少、肝脏功能损害,还可引起视网膜黄斑病变等,在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行眼科检查,如果出现视力下降、事物模糊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泼尼松可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应每日监测血压、血糖,大剂量服用泼尼松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股骨头坏死等,如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黑便、便血和髋关节疼痛,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
β-胡萝卜素可能会出现皮肤变黄、关节痛,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定期复查:开始时应 1~2 周复查 1 次,以便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方案,还应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眼底检查等,此后可 1 月复查 1 次。
饮食:日常注意应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多吃富含维生素 B 和β-胡萝卜素的食物,如糙米、胡萝卜等。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皮肤损害出现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引起继发的感染。在夏季和日光强烈时应避免在室外活动,可在室内活动,如室内羽毛球、游泳等。秋冬季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室外运动,如慢跑等,1 周 2~3 次,每次 30 分钟为宜。
其他:避免搔抓皮肤,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如出现结痂、坏死等,不要强行撕去痂壳,以免继发感染和加重瘢痕形成。日常注意应严格防晒,外出时着长衣长裤、打伞、戴帽,选择具有防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功能的防晒霜。在室内仍然需要防晒,可以选择具有防晒作用的窗户,隔绝紫外线。避免中午阳光强烈时外出。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日常应严格防晒,尤其是男童,外出时着长衣长裤、打伞、戴帽,选择具有防长波和中波紫外线功能的防晒霜。
EB 病毒感染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还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 EB 病毒的复制量。
家中有牛痘样水疱病患者的人群,应该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对阳光敏感,在日晒后出现红斑、水疱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