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传染性脓疱病,黄水疮
概述
脓疱疮(impetigo)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是最常见的儿童细菌性皮肤感染,成人也可发生。脓疱疮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抓挠还会导致细菌扩散,在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脓疱。
病因:感染源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种细菌混合。传染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患者,或共用毛巾、床单、衣服、玩具等物品。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在学校、幼儿园流行。
症状:根据症状,脓疱疮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疮、大疱性脓疱疮等。寻常型脓疱疮最常见,好发于颜面部和四肢,无疼痛、有瘙痒感;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躯干和四肢,有疼痛和瘙痒感,水疱内半月形脓液是特征性表现。
就医: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及时诊治。
治疗:脓疱疮病情一般并不严重,通常在接受治疗后一周左右好转。及时用药可缩短病程,减少传染风险。病情较轻者可外用抗生素药膏;外用药膏无效或重症者需口服抗生素。确保痊愈的关键在于足疗程、足剂量用药。
日常:日常应保持患处清洁,避免抓挠,尤其是患儿应剪短指甲,同时可采用透气的敷料覆盖患处。
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远离传染源。
症状
寻常型脓疱疮好发于颜面部和四肢,初始为红斑,随后转为水疱;大疱性脓疱疮的起始症状即为水疱,好发于躯干和四肢。水疱破裂结痂后可逐渐愈合,并不留瘢痕。
脓疱疮有哪些症状?
寻常型脓疱疮和大疱性脓疱疮在症状上有所不同。
寻常型脓疱疮
起始症状表现为红斑,好发于口、鼻四周,也可发生在颜面部和四肢。红斑可迅速转变为水疱,然后破裂,结成金黄色的厚痂,一般直径在 2 厘米左右。
厚痂愈合后,会留下一个红斑,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内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
一般不疼,可有瘙痒感。
严重时可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等。
大疱性脓疱疮
初起时为米粒大小的水疱,好发于面部、躯干中心部位或四肢。
水疱很快变大,直径一般在 1~2 厘米左右,水疱内脓液下沉形成半月形。
几天后水疱破裂,留下黄色的脓痂,愈合后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水疱常常出现疼痛、周围皮肤瘙痒。
常出现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好发于儿童。成年人也可发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
脓疱疮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与脓疱疮相关的并发症包括:
蜂窝织炎:皮肤深层组织的感染;
淋巴结炎;
猩红热: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起粉色小疹子;
点滴状银屑病:一种非传染性皮肤病,儿童和青少年在细菌感染后发生;
脓毒血症、肺炎、脑膜炎:新生儿发生脓疱疮,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可危及生命;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好发于 5 岁以下婴幼儿,病情严重,皮肤像是被开水烫伤一样,有明显疼痛和触痛;轻者 1~2 周后痊愈,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危及患儿生命;
肾小球肾炎:由于链球菌感染,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肾小球成分的自身抗体引起。
瘢痕:抓挠水疱、痂皮或溃疡后,可能留下瘢痕。
病因
脓疱疮的病因是什么?
脓疱疮可由两种类型的细菌引起,即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两种细菌混合,通过以下途径感染皮肤:
皮肤伤口。如切割伤、蚊叮虫咬或其他损伤,称为原发性脓疱疮。
皮肤病引起的皮损。例如继发于头虱、疥疮、湿疹等的脓疱疮,称为继发性脓疱疮。
在初次接触病原菌的 4 至 10 天内,患者可无症状,这样很容易在无意间将疾病传播给他人。
哪些因素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低龄:脓疱疮最常见于 2~5 岁的幼儿。
密切皮肤接触:与患者有身体接触或共用毛巾和浴巾等,都会增加脓疱疮的发病风险。
皮肤破损:致病菌往往通过微小的皮肤损伤、蚊叮虫咬或皮疹进入皮肤组织内。
免疫力低下:患糖尿病、接受化疗、感染艾滋病病毒(HIV),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去人群密集的场所:脓疱疮最容易在学校和幼儿园传播。
温暖、潮湿的气候:夏季是脓疱疮感染的高发季节。
出汗较多。
就医
何时应就医?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当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脓疱疮症状后,都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儿科
医生如何诊断脓疱疮?
医生通常只需要观察皮损就能诊断。有时,医生会轻轻取脓液进行实验室检查,找出病因。也可能还要进行血液或尿液化验,以协助诊断。如果疾病反复发作,需要进一步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或家属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多久了?严重程度如何?
瘙痒严重吗?疼吗?
有没有发烧或全身其他不适?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幼儿园有没有别的孩子也出现类似症状?
皮肤上有其他伤口吗?怎么受伤的?
有其他皮肤病吗?
近期是否参加过足球或摔跤等运动,与别人发生身体接触?
最近是否去过人多的公共场所?
有糖尿病吗?治疗情况如何?
出汗多吗?
自己处理过吗?
服用过哪些药?
患者或家属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皮疹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需要做哪些检查?吃哪些药?医保报销吗?
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哪种方法最适合我/我的孩子?
能治好吗?有后遗症吗?留疤吗?
我/我的孩子得的是荨麻疹/水痘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脓疱疮病情一般并不严重,通常在接受治疗后一周左右好转。及时用药可缩短病程,减少传染风险。病情较轻者可外用抗生素药膏;外用药膏无效或重症者需口服抗生素。确保疾病痊愈的关键在于足疗程、足剂量用药。
如何治疗脓疱疮?
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如果皮损范围较小,每天涂抹 3~4 次,一疗程 7 天。涂药之前,先用温热的肥皂水或医生处方的洗液清洗皮损部位,轻轻取下已经成熟、剥脱的痂皮。可在涂药时戴上乳胶手套。
口服抗生素:如果病情严重、皮损范围大,外用抗生素药膏未见好转,医生可能处方口服抗生素治疗,一疗程 7 天。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抗生素需要足量、足疗程治疗,不要中途停药。治疗 7 天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法。
日常注意
得了脓疱疮,遵医嘱涂抹药膏或服药治疗,大多数患者会在 1 周左右完全愈合。家长要帮孩子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让孩子抓挠。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
患了脓疱疮,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隔离患儿,及时消毒已污染的衣物。
每天用清水轻柔地清洗患处:用温水浸湿并轻轻拍干痂皮,可以软化痂皮并去除,让抗生素药膏更好地吸收起效。
洗手:在触碰患处后,需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将双手洗净,或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清洁双手。
看管好孩子,不要抓挠患处:抓挠疮口会导致感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家长可以剪短患儿的指甲,也可以用宽松的绷带覆盖患处,但要注意保持透气。
留心观察症状:治疗和护理后如果没有好转,或出现感染加重的现象,例如发热、皮损红肿热痛或流脓,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预防
未感染人群可通过远离传染源预防发病。已感染人群需要注意日常护理、清洁,并避免传染给更多人。如果反复发作,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清除致病菌。
如何预防脓疱疮?
预防感染:
尽量避免与脓疱疮患者近距离接触。
不要与脓疱疮患者共用毛巾、浴巾或床单。
夏季或脓疱疮盛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多的场所。
积极治疗已有皮肤病,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扩散:
一般在抗生素治疗 48 小时后,或患处干结、愈合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在此之前,患者或患儿应在家休息,避免传染他人。
患者用后的毛巾、浴巾、床单,需用热水清洗。
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患处,用纱布绷带盖上,并保持透气。
不要触碰或抓挠患处,同时应剪短指甲。
治疗期间,不要触碰患者,不要参加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项目,也不要去健身房锻炼。
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过患处皮肤之后。
家长应把患儿的玩具彻底洗净或用消毒液擦净、晾干。
如果认为可能已经传播、感染给他人,应尽快告诉对方,及早诊治。
预防复发:
及早治疗任何可能导致皮肤破溃的皮肤病,如湿疹。
如果频繁发作,医生可能会建议做鼻腔拭子检查,看看有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可在鼻腔内存活,且不会引起不适,但如果它感染了鼻腔附近破损的皮肤时,就可形成脓疱疮。
如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生会处方鼻用抗菌药膏,每天涂抹数次,疗程大约为 5~10 天,以清除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