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是什么?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怎么办?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症状有哪些?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肺癌注类型,常见于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人群,大多数患者年龄都在 65 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总数的 85%。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许多患者都有过吸烟史,或者吸过二手烟。有些患者还具有遗传性因素,其他增加发病风险的因素还有:接触过氡、石棉、矿物和金属粉尘,接触空气污染,胸部或乳腺接受过放疗,患有艾滋病。非小细胞肺癌可分为三类,分别是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肺癌。并可分为六期,分别是隐匿期、0 期、I 期、II 期、III 期和 IV 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表现的症状有:咳嗽不止,胸痛,声音嘶哑或发生变化,呼吸时发出刺耳声音,喘鸣,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气短,感到疲劳,久治不愈的支气管炎或肺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临床试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期间要留意自己身心的变化,可将感受告知医生。若食欲不佳,可尝试少食多餐。若呼吸苦难,可尝试吸氧面罩,还可以练习放松。

别称

偶遇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

由偶发分枝杆菌与龟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常在皮肤外伤后发生,早期表现为局部疼痛性的结节,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形成脓肿,甚至破溃,经久不愈。

本病较为罕见,报道发病率为(4.65~5.99)/100 万,目前国内报道不足 100 例。

主要是接触偶发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外伤后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的水或物品。

早期表现为疼痛性的结节,后可发展为脓肿,破溃后经久不愈。

应用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阿米卡星为首选。坚持足量疗程的治疗是关键。早期诊断和避免全身感染是本病的难点。

当感染泛发全身时可以引起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甚至死亡。

本病主要与伤口接触受偶发分枝杆菌污染的水、土壤等有关,保持伤口清洁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早期出现局部疼痛性的结节是本病最早的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以出现脓肿,破溃后经久不愈。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局部疼痛性结节。

脓肿,破溃后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局部淋巴结肿大。

局部皮肤褐色色素沉着。

发热。

易疲劳。

夜间出汗。

体重减轻。

播散性损害可出现心内膜炎(表现为心脏有杂音)、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眼部损害(表现为角膜炎、角膜溃疡等)、腹膜炎(腹部弥漫性触痛)。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可扩散至全身,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死亡。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内膜炎

肺部感染

腹膜炎

角膜炎

淋巴结炎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接触偶发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偶发分枝杆菌常见于自然界和处理过的水和土壤,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偶发分枝杆菌才可繁殖增加引起疾病。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外伤后伤口接触污染的水或土壤。

足疗时接触不洁的足浴盆。

使用公共剃须刀、理发剪、刮毛刀等。

医源性感染(指在医疗机构中获得的感染):插管器械、注射器、手术器械或内镜等污染导致的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有如下可改变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继发性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患者、结核病患者、放化疗术后患者、贫血患者等。

务农人群:外伤后接触土壤、水源概率较大。

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经常足浴、修脚:公共足浴盆、修脚钳常消毒不彻底,造成偶发分枝杆菌污染。

使用公共剃须刀、理发剪等直接接触皮肤的器具。

住院患者:如需进行插管、注射、手术等操作可造成医源性感染。

非法使用毒品:使用公用注射器可增加感染风险。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新生儿: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遭受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先天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孤立性 IgA 缺乏症(IgA 为免疫球蛋白 A,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一种)、胸腺发育不良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的疼痛性结节。

局部淋巴结肿大。

局部皮肤出现脓肿。

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易疲劳、体重减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脓肿红肿、疼痛难忍。

脓肿破溃难以愈合。

呼吸困难。

高热不退(39 摄氏度以上)。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当医生怀疑偶发分枝杆菌感染时,将通过问诊、视诊、触诊、听诊、血常规、分泌物培养、CT、淋巴结穿刺、皮肤病理活检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问诊、视诊及触诊:通过询问病史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原因,通过观察皮肤损害的部位、大小、颜色等来判断病情的程度,通过触摸皮肤损害可以辅助了解皮肤损害的层次、质地和性质,综合判断病情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听诊:使用听诊器在肺区、心区分别听取患者的呼吸音、心音,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累及肺部或心脏。

血常规: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来分析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等参数,辅助判断患者感染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分泌物培养:用棉签或注射器抽取脓疱内的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明确皮肤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和对何种药物敏感。

CT:通过 CT 扫描可以明确是否有其他系统如肺部、心脏等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淋巴结穿刺:选择肿大的浅表淋巴结作为穿刺对象,抽取液体做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肿大淋巴结的病因,协助本病的诊断。

皮肤病理活检:取患者皮肤损害处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 HE(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是组织病理学最基本、最广泛的技术方法)染色、抗酸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来明确病变性质(良恶性),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皮肤损害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诱因?

会不会自行消退?

有没有接触不洁的水、土壤等?

是否经常足浴修脚?

是否经常外出剪头发、剃胡须或其他美容?

有没有免疫缺陷病史?

有没有用过药?疗效如何?

是否有发热、盗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个病是如何引起的?

我应该如何避免?

本病会复发吗?

本病如何确诊?

本病治疗方案有哪些?疗效如何?

本病需要注意什么?

本病会传染吗?

治疗

目前本病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以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一线抗结核病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偶发分枝杆菌无效。阿米卡星是治疗本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如有进行分泌物培养,应根据体外药敏实验的结果选择至少 2 种敏感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米卡星等,疗程至少 6 个月。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中和细菌产生的毒素,阻止细菌进一步感染正常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碘伏或依沙吖啶:具有广谱杀菌、抑菌功效,对皮肤感染有较好的作用。用碘伏或依沙吖啶湿敷 15~30 分钟,每日 1~3 次。可以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对于面积较小的脓疱或溃疡,仅外用湿敷即可痊愈。

手术治疗

局部切开引流术:如果患者脓肿较大时医生会建议行切开引流术,将脓肿切开,塞入引流条可以加快脓肿愈合,通常需要数月余(1~4 个月不等)。

外科切除术:若患者皮损对药物治疗反应差或细菌对药物耐药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将患者皮肤损害完全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进行外科切除术前需要给予患者至少一个疗程(4~6 个月)的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如果皮肤损害较小,有自愈倾向。若果皮肤损害较大,可以泛发至全身,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愈,正规治疗时间较长,一般 6 月为一个疗程。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需要及时更换敷料,每日至少一次,观察切口是否有分泌物,是否有异味等特殊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皮疹、红斑、水疱、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用药期间需注意听力变化,如果有发生听力下降、耳鸣、头晕、步伐不稳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定期复查:用药期间前 1 个月每周复查 1 次,随后每月复查 1 次。主要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分泌物培养等项目。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稀粥等),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馄饨、汤饭等),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若为普通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有助于皮肤修复。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3 天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拆线后避免剧烈运动。

若为非手术患者,应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选择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每周运动 2~4 次。

其他:注意局部伤口清洁,每日及时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继发性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结核病患者、放化疗术后患者、贫血患者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免疫功能。若出现皮肤感染,及时前往皮肤科治疗。

务农人群务农时注意暴露在外皮肤的防护,如果出现伤口及时消毒处理,避免接触污水或土壤。

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的患者如果非必须使用,应及时停药;如果必须使用,当皮肤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就诊。

经常足浴的人群使用公共足浴盆时注意消毒,避免使用不洁的修脚钳、指甲钳。

避免经常使用公共剃须刀、理发剪等,使用前应进行消毒。

避免使用毒品。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婴幼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注意皮肤的护理和卫生,如果出现伤口及时消毒杀菌,当皮肤感染时及时就诊。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肺癌成南京最大夺命癌 五大因素是元凶

2023-9-15 23:23:44

保健

常吃石榴的几个好处

2023-9-23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