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日光性荨麻疹(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 )由日光诱发,表现为皮肤风团,是物理性荨麻疹中较少见的一型。
女性较男性有略高的易感性,文献报道的发病年龄从 3 ~ 72 岁。目前还没有关于家族性和遗传性的报道。
诱发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很宽,从中波紫外线(UVB)到可见光均可诱发。
一些学者根据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反应,将日光性荨麻疹分成六型。Ⅰ 型的作用光谱为 285~320 nm,Ⅱ 型的作用光谱为 320~400 nm,Ⅲ 型的作用光谱为 400~500 nm,Ⅳ 型的作用光谱为 400~500 nm,Ⅴ 型的作用光谱为 280~600 nm,Ⅵ 型的作用光谱为 400 nm。其中 Ⅰ 型和 Ⅳ 型日光性荨麻疹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
主要症状: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即有瘙痒或灼热感,继之出现红斑,迅速融合成片,水肿呈现为典型的风团,周围有红晕。风团也可波及未暴露区,特别是衣着单薄、遮盖较差的部位。患者也可以在被日光透过玻璃照射后发病。
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口服抗组胺药物对部分患者有效,抗疟药物对部分患者有效。环孢素也见有文献报道有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试用补骨脂素药物加长波紫外线 PUVA(5)、长波紫外线 UVA(1)或 NB-UVB(6)脱敏治疗。顽固病例尚可考虑血浆置换。
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症状
患者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 1 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在数小时消退。
日光性荨麻疹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包括:
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红斑和风团,伴有瘙痒。风团发生后,约经 1 至数小时消退。
风团也可波及未暴露部位,特别是衣着单薄、遮盖较差的部位。部分患者可以在被日光透过玻璃照射后发病。
可同时伴有畏寒、疲劳、晕厥、气促、肠痉挛等症状。
日光性荨麻疹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日光性荨麻疹的个别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如畏寒、疲劳、头痛、晕厥、支气管痉挛和肠痉挛等,这些症状约在数小时内消失。
病因
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很宽,作用光谱在中波紫外线(UVB)到可见光范围。其中 Ⅰ 型和 Ⅳ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发病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为 Ⅰ 型变态反应。
日光性荨麻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Ⅰ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285~320 nm,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为 Ⅰ 型变态反应。
Ⅱ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320~400 n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Ⅲ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400~500 n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Ⅳ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400~500 nm,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为 Ⅰ 型变态反应。
Ⅴ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280~600 n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Ⅵ 型日光性荨麻疹的作用光谱为 400 nm,原卟啉为光敏物。
哪些人容易患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没有特殊的种族和地理差异。尚未有关家族性和遗传性的报道。男女发病情况大致相等,女性具有轻微的易感性。报道的发病年龄从 3 ~ 72 岁。
就医
皮肤暴露于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红斑和风团,伴有瘙痒。当身体大面积、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除皮肤症状外可能发生全身症状,如头晕、嗜睡、气促、呼吸困难、晕厥和肠痉挛等。如果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和风团。
头晕、嗜睡、气促、呼吸困难、晕厥和肠痉挛。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日光性荨麻疹?
曝光后出现风团是本病的特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等,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结合光激发试验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确定致病光谱。
具体相关检查如下:
光激发试验:是在实验室中再现光线性皮肤病的一种方法,医生通过对患者多次大剂量光线的照射,以期复制出原有皮损来明确诊断。紫外光源常用的是氙灯,输出的光谱有连续性,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输出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幻灯投射光可作为可见光的光源。最小的诱发日光性荨麻疹的剂量为需要增加最小红斑剂量(MED)(2)值的 25%~40%。如果紫外线光源的 MED 值在正常范围内,则需要更换为可见光光源。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日晒后很快就出现皮疹吗?
皮疹主要集中在哪些部位?皮疹可以很快消退吗?
皮肤瘙痒吗?身体还有其它不适吗?
以前接受过哪些治疗?有效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会导致日光性荨麻疹?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这个病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我该如何做好防晒?涂抹防晒霜有用吗?
隔着窗户的光照会让我发病吗?
治疗
日光性荨麻疹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案。
物理防护
广谱防晒剂对于紫外线过敏患者或多或少都能起到辅助作用,但对可见光过敏的患者疗效轻微。穿长袖衣服、戴宽檐帽和手套是预防风团发展的重要措施。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 H1 受体拮抗剂对减少风团发生及减轻瘙痒很有效,如特非那定、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还可以和广谱防晒剂联合使用。
抗疟药羟基氯喹对部分患者有效。
“脱敏”治疗
该疗法是在不激发皮疹发作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光源照射皮肤,诱导患者发生光耐受,减少患者对日光的敏感性。
血浆置换疗法
消除日光性荨麻疹的“过敏原”很困难,因为大部分病例中日光性致敏物质都是内源性的。对血清或血浆中存在日光性“过敏原”的日光性荨麻疹患者,血浆置换疗法有效。
疾病发展和转归
日光性荨麻疹可突然发病,但病程往往呈慢性,缓解与加剧交替。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需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缓解期可逐渐增加对日光的暴露以产生对光线的耐受。
避免过度日晒,避免在日照强度最强的正午时外出。
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包括涂抹广谱防晒剂、穿长袖衣服、戴宽檐帽和手套等。
预防
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过度的日光照射,尽量避免正午时外出。
外出时穿长袖衣服、戴宽檐帽和手套,涂抹标识有日光防护系数(SPF)30+(3)、UVA 防晒系数(PA)+++ (4)以上的广谱防晒剂。
在缓解期,逐渐增加日光的暴露以产生对光线的耐受有一定的预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