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异位性湿疹,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概述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以皮肤干燥瘙痒和皮疹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数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典型表现为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瘙痒,并持续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夜间。反复发作,影响睡眠,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
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年成人期,各阶段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常伴有过敏性鼻炎、花粉性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最常见于婴幼儿。有些青少年和成人可能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者直接发生,但症状通常相对较轻。
主要表现为身体屈侧部位(如肘窝、腘窝等)和头皮、颈部、皮肤剧烈瘙痒、干燥,出现湿疹样的皮损。
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最主要的疗法。儿童要尽量用弱效激素,不要长期使用强效激素。
护理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坚持使用保湿霜。每天涂抹几次可缓解瘙痒,促进愈合。
就医发现患儿对哪些食物(牛奶、鸡蛋、花生等)过敏后,应咨询医生,调整食谱。
症状
皮损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手臂和腿部。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逐渐局限在身体的屈侧部位,例如膝盖后方和手肘内部。腹股沟或外阴区域的皮疹很少见。初起时皮肤很干燥,瘙痒严重。病变部位经常会发生感染,继而出现小水泡一样的丘疹,渗出液体或形成痂壳。
特应性皮炎有哪些症状?
瘙痒。这是最主要的症状。部分患者的瘙痒症状可能很严重,并持续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夜间。
不小心损伤病变的皮肤部位,常会导致该处出现更大面积的皮疹。
皮损表现通常为红斑,可能是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
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导致:
渗液伴疼痛。可能导致液体渗出或结痂,在皮肤被刮擦或感染时发生。称为急性(突发或短期)渗出期皮疹。
皮肤表面干燥、发红,增厚呈鳞片状,伴有瘙痒。称为亚急性期(持续时间较长)皮疹。
长时间不断擦刮病变部位皮肤,使皮肤变厚。称为苔藓样变。
病变在外观和表现上具有年龄差异:
婴儿(2 个月~2 岁)期。皮疹经常结痂或渗出液体。在冬季最常见的是脸颊干燥,出现红斑。
儿童(2~11 岁)期。皮疹通常是干燥的,但可能经历从渗液到发红、干燥至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的过程,常见于急性期皮疹消失之后。
青少年(12 岁以上)和成年期。皮损经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好转。好发于肘窝、四肢、躯干,表现为苔藓样变。
特应性皮炎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特应性皮炎可能引起以下并发症:
睡眠障碍。患儿因为瘙痒严重而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变差,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在复发期。
更易发生皮肤感染。疱疹性湿疹是皮肤感染的一种类型,是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皮疹大多是水疱,并会出血和结痂。
高热。这是严重感染时的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生。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但大多数与遗传、过敏体质和环境因素有关,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或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此病。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是什么?
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与过敏体质有关,目前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相关的疾病。病因可包括:
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或动物毛屑。
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用品。
穿羊毛质地的衣物。
工作场所接触特殊刺激物。如烟雾和一些化学物质。
干燥、寒冷的气候。在冬季多发、加重。
温度变化。如突然升温,容易导致瘙痒、出汗。突然钻进温暖的被窝、进入温暖的房间,或者刚从温暖的淋浴间出来被干冷的空气刺激,都会引起瘙痒。
精神压力。沮丧、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引起、加重皮肤瘙痒。
食物过敏。有些人可能对鸡蛋、花生、牛奶、大豆或小麦制品过敏。对于食物是否会引起特应性皮炎,目前皮肤科专家还存在争议,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过度清洁、揉搓皮肤。反复清洗皮肤,特别是在北方空气干燥的冬季,会让皮肤更加干燥,也就更容易瘙痒。
特应性皮炎有哪些危险因素?
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
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就医
就诊时,医生会询问病史和家族病史,并为患者/患儿查体。血液指标异常可提示患病。医生也可能建议做过敏原测试来找到发病原因。
何时应就医?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尽快就医:
因发痒而烦躁不安。
瘙痒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
出现伴有结痂或渗出的疮疡、严重的划痕、广泛的皮疹、严重的皮肤变色或伴有皮疹的发热。
手部或手指出现裂口,有痛感。
皮损发生在手部,影响上学、工作或家庭活动。
发生细菌性感染,症状包括:
红肿热痛加重。
过敏部位出现红色条纹。
局部皮肤化脓。
无明显原因的发热(体温 38℃ 或以上) 。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特应性皮炎?
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就可以做出诊断。此外,医生可能进行以下测试,查找病因:
血液指标检测。如果一些指标(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 IgE)升高,提示患有此病。
过敏原测试。更适合同时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或哮喘的人群。这种检测还有助患者了解哪些食物(例如鸡蛋或坚果)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准备在饮食方面着手,来减轻或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咨询医生来安排做过敏原测试。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患儿家属什么问题?
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多久了?痒得很厉害吗?
孩子多大了?2 岁以前就出现症状了吗?
全身皮肤都干燥吗?
除了皮肤症状,还有没有过敏性鼻炎、花粉性哮喘?
孩子父母有没有过敏性鼻炎、哮喘?
家里养宠物吗?床上用品和衣物勤洗勤换吗?
做什么工作?会接烟雾和化学品吗?
吃鸡蛋、花生、牛奶、大豆后症状会加重吗?
工作压力大吗?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
患者/患儿家属可能询问医生什么问题?
我/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这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我/孩子身上起的是湿疹吗?孩子身上起的是脂溢性皮炎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吃或用哪些药?医保报销吗?
需要忌口吗?孩子不应该吃哪些食物?
孩子需要隔离吗?可以上学吗?
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最适合我/孩子?能治好吗?
孩子长大一些会不会好转?
遗传吗?我可以给孩子哺乳吗?
传染吗?护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会留下疤痕和后遗症吗?会复发吗?
可以自己在药店或网上买外用药/中药来治疗吗?
治疗
止痒是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是涂抹外用药膏。此外,正确的皮肤护理、涂抹保湿霜也很重要。大多数时候,皮疹和瘙痒可在 3 周内得到控制。如果涂抹药膏无效,医生可能会推荐其他治疗方法,如服药或光疗。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特应性皮炎?
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这是特应性皮炎最常见和有效的疗法。外用糖皮质激素只能短期使用,因为它会导致皮肤皱缩或纹理改变,特别是在皮肤敏感部位,如面部、颈部或腹股沟区域。轻度患者和儿童患者,用弱效的激素药膏比较好。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则可使用更强效的激素药膏。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软膏。效果较好,但价格较贵,且使用的前 3~5 天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性。大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
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类药物。这些药物可在皮疹受感染时使用。因搔抓和炎症而破损的皮肤会发生感染。
抗组胺药。常用于缓解特应性皮炎引起的发痒,有助于夜间睡眠。但特应性皮炎并不一定与组胺相关,因此可能无法对所有患者有效。除非提前与医生确认,否则不要让患儿使用抗组胺药。
环孢霉素等药物。对于其他治疗不起作用的成年患者,可能需要这种药物治疗。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疗特应性皮炎?
光疗。在诊所、医院接受紫外线灯的照射治疗。
用胶体燕麦洗澡,或每天多次湿敷半小时以上。
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短时间住院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病情。
日常注意
平时应使用正确的皮肤护理方法,减少刺激。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抓挠皮肤。同时,避免阳光暴晒,减轻心理压力,都有助于病情好转。
特应性皮炎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皮肤保养
穿着纯棉、宽松的内衣,减少对病变部位的摩擦。
洗澡水应温度适中,洗完用柔软的毛巾擦干皮肤,立即涂抹保湿霜。
适当减少洗澡和使用肥皂的次数。
不用香水、刺激性肥皂。
避免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的过敏原,如尘螨、动物毛发、皮屑和某些食物。
尽量避免接触种痘的人和单纯疱疹患者。
控制瘙痒和搔抓
保持指甲平整、光滑,以防止无意中划伤皮肤。家长要帮患儿修剪指甲。
家长可以给患儿戴上手套、棉袜,以防止抓伤皮肤。
避免阳光暴晒和心理压力
避免暴晒。适度的日晒对病情恢复有帮助。暴晒会导致出汗,过热也会刺激皮肤。在使用防晒霜时,应选择适合敏感皮肤的防晒霜。
减轻心理压力。尝试自我放松、调整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排解压力。
对于患儿,按摩也会有帮助。
预防
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减少发病概率。在给孩子喂食固体食物前,应检测孩子是否对常见食物有过敏反应。
如何预防特应性皮炎?
如果家长患有特应性皮炎,可通过以下方法预防婴儿患病,或减轻症状:
请至少母乳喂养 6 个月。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准备给婴儿喂食固体食物前,应咨询医生。检测孩子是否对鸡蛋、花生、牛奶、大豆和小麦等常见食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