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丝孢霉病是什么?透明丝孢霉病怎么办?透明丝孢霉病症状有哪些?

纵隔是一间隙,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两侧为纵隔胸膜注,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纵隔囊肿及肿瘤是指位于纵隔内的所有囊肿和肿瘤,但通常不包括气管、主支气管、食管和心脏的肿瘤。纵隔肿瘤良性居多,约占 75%,恶性占 25%。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胸腺瘤好发于 40 岁以上人群,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畸胎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目前缺乏具体患病率数据。纵隔囊肿及肿瘤种类繁多,多为原发性肿瘤,但也有继发性肿瘤。常见肿瘤包括胸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源于神经的肿瘤)和畸胎瘤(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其他包括胸骨后甲状腺病变(多为胸骨后甲状腺肿)、淋巴瘤、各种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纵隔囊肿以及其他少见类型。本病没有统一的分期资料,需根据具体肿瘤类型进行分期。肿瘤局部压迫可引起咳嗽、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面颈部肿胀、吞咽困难等多种症状,也可有全身症状如肌肉无力、腹泻、面色潮红及出汗等。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一种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适合放疗及化疗外,绝大部分原发性纵隔囊肿及肿瘤均应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治疗的难点在于病变组织来源复杂,部分恶性肿瘤局部侵犯严重,难以彻底切除。恶性肿瘤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并发生远处转移,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缩短寿命。良性肿瘤经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可长期生存。恶性肿瘤经治疗患者一般症状能缓解,生存期延长。

别称

明色丝菌病

概述

透明丝孢霉病是由多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在病理学上表现为透明的菌丝、一般苏木素-伊红染色看不到、仅在糖原染色或银染色时才可见的红色或黑色菌丝。

本病由明色丝孢霉类的各种真菌引起。进入本病流行区将增加发病风险。

根据病情侵袭部位,本病分为皮肤感染、皮下感染和全身感染。

本病表现多种多样,可呈皮肤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和肉芽肿损害,也可表现为深达皮下组织的囊肿、脓肿、肉芽肿。患者可自觉局部疼痛。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真菌治疗。

本病随侵袭位置而造成不同损害,可转为慢性病。长期发作,进一步发展可侵袭到全身各系统器官,引发相应症状,严重者可能致死。

本病为慢性疾病,不易发展为侵袭性疾病。但抵抗力低下者可播散全身,呈现出侵袭性病变表现。

症状

透明丝孢霉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疾病侵袭到皮肤:

皮肤浸润性斑块:即皮肤上出现肿胀的斑块。

皮肤脓肿:皮肤出现化脓的肿块,按上去可能发软,手下感觉有液体波动,可能破溃,破溃后有脓液流出。

皮肤溃疡:即皮肤上出现破溃,可伴有疼痛。

皮肤肉芽肿:皮肤上出现结节样病变,边界清楚。

疾病侵袭到皮下:

皮下囊肿:皮下出现肿块,触碰感觉边界清楚,推移肿块可有一定活动度。

皮下脓肿:皮下出现化脓的肿块,按上去可能发软或疼痛。

皮下肉芽肿:皮下出现结节样病变,边界清楚。

疾病侵袭到全身各系统:

随侵袭的具体部位出现不同表现:如侵袭到肺,可有咳嗽、胸痛;侵袭到脑,可能有意识不清等。

透明丝孢霉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肺脓肿

脑脓肿

病因

透明丝孢霉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明色丝孢霉感染:明色丝孢霉类的各种真菌均可引起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透明丝孢霉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接触致病真菌:如进入本病流行地区。

免疫力降低:如劳累后等。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免疫力低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术后、肾肝等器官移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上出现肿胀的斑块。

皮肤出现化脓的肿块,可能破溃,破溃后有脓液流出。

皮肤上出现破溃。

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楚的结节样病变。

皮下出现边界清楚的肿块,推移肿块可有一定活动度。

皮下出现化脓的肿块。

皮下出现边界清楚的结节样病变。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皮肤及皮下损害严重、发病范围广泛。

有咳嗽、胸痛、意识不清等病原侵袭到其他重要器官的表现。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感染科

医生如何诊断透明丝孢霉病?

当医生怀疑是透明丝孢霉病时,将通常进行问诊、视诊、触诊等体格检查,在有肯定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真菌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予以确诊。

问诊:帮助确诊或排除本病。将询问病史、症状、有无前往本病流行区史等等。

视诊:帮助确诊或排除本病。主要是观察皮肤、皮下脓肿、结节或红斑等皮损的形态、范围等。

触诊:帮助确诊或排除本病。主要是检查皮下结节或脓肿等皮损的质地、活动度、有无化脓等。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需去除衣物,医生将用手触摸诊断。

真菌学检查:找到本类病原菌即可确诊本病。在病变处取到脓液样本送检,部分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病原菌,另一部分将做一段时间的病原菌培养。

病理学检查:找到本类病原菌表现即可确诊本病。在病变处取到脓液或结节组织的样本送检,做糖原染色或银染色处理后观察到红色或黑色菌丝才可确诊本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皮肤、皮下结节或脓肿等病变多久了?

出现皮肤、皮下结节或脓肿等病变前后有其他不适吗?

有外地旅行史吗?去了哪里?

周围有人得过类似疾病吗?

有就诊过吗?怎么治疗的?

以前发生过这种疾病吗?

近期有过度劳累吗?

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或者使用激素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什么病?

我的病严重吗?

能治好吗?花费高吗?

要用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有忌口吗?

我平时该注意些什么?

这病传染吗?

治疗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真菌治疗,小面积病变者可手术切除治疗。

药物治疗

两性霉素 B 或伊曲康唑:是抗真菌剂,用于杀灭本病病原菌治疗本病。

手术治疗

局部小病灶切除术:将发病面积较小的皮肤、皮下结节、脓肿等直接切除。

其他治疗

支持疗法:皮肤破溃者,给予伤口敷料覆盖破损皮肤,防止继发感染。

治疗患者基础疾病:如遵医嘱治疗红斑狼疮。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本病可转为慢性病。长期发作,进一步发展可侵袭到全身各系统器官,引发相应症状,严重者可能致死。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能治愈或好转,部分将转为慢性,不易发展为侵袭性疾病。但抵抗力低下者仍可播散全身,呈现出侵袭性病变表现。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按医嘱换药,保持引流管通畅在位,位置明显移动或被拉出伤口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等项目,警惕抗真菌剂的不良反应,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预防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避免接触致病真菌:如避免进入本病流行地区。

避免免疫力降低:如避免过度劳累等。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术后、肾肝等器官移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均应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以降低感染致病菌风险。

患有红斑狼疮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苦参碱栓的功效与作用-苦参碱栓说明书

2023-8-2 23:41:04

药品

盐酸西替利嗪片(西可韦)的功效与作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西可韦)说明书

2023-8-2 2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