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脱发是什么?药物性脱发怎么办?药物性脱发症状有哪些?

丛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增生性疾病。本病少见。多见于婴幼儿。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雌激素分泌,一些影响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增多,以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丛状血管瘤分为先天性丛状血管瘤和获得性丛状血管瘤。本病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呈界限不清的暗红色斑块、结节,并且逐渐增大,通常大小为 2~5 厘米。有些斑或斑块上会出现成群的小血管瘤性丘疹。大多皮肤损伤缓慢增大,呈良性生长,偶尔可以自己消退。无自觉症状或伴触痛、自发痛,少数患者可伴局部多毛和疼痛。本病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支持性治疗。治疗难点:丛状血管瘤病程一般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逐渐增大。治疗后易复发、易转移、易扩散。本病病程一般较长,对身体的损害不断的增大,易漏诊,治疗后易复发、易转移、易扩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概述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毛发脱失称为药物性脱发。停止用药后,没有了药物对毛发的不良影响,头皮可缓慢地长出新发。脱发的程度会随着药物的性质、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用药现象、用药数量以及主动用药的人群不断增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药物的生产和创新,又导致药品新剂型和新制剂层出不穷;医疗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临床用药更为广泛。上述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与诊疗活动相伴随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药物性脱发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其与疾病和用药种类、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药物本身的特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引起脱发的药物除化疗药物外,其他化学制剂,如免疫抑制剂、砷剂、醋酸剂、庆大霉素、抗逆转录病毒药等,以及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 A、维生素 D、抗凝药、抗精神病药、口服避孕药等很多药物,均可致不同程度的脱发。药物对增殖旺盛的毛囊干细胞,会产生一定杀伤作用,导致毛囊萎缩、头发脆弱,很轻易就折断或脱落,因此引起脱发。

药物性脱发会有不同程度的头发脱落、干枯、折损,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也不会伴随其他不良反应。

药物所致的脱发多数是暂时性的,停药后头发可恢复,再次用药脱发会重新出现。

药物性脱发主要影响美观,进而可影响个人的自信程度及社交情况。从古至今,人们对头发的重视从未减少,可以说头发外观健康与否是决定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药物性脱发本身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患者,尤其是化疗药物诱发的脱发患者,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宽心态有助于原发疾病的恢复。

症状

毛发的生长周期包括 3 个阶段: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生长期与休止期毛囊的比例决定毛发的多少,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则导致出现脱发现象。生长期的毛发为 86%,只有 1% 处于退行期,休止期毛发为 13%。每天大约有 30~100 根头发进入休止期,每天约 75~100 根头发会脱落。如果每天脱落的毛发大于 100 根,从而导致头发稀疏,则称为脱发。

药物性脱发常见症状有哪些?

出现不同程度的头发脱落、干枯、折损,轻者可能在患者洗头或梳头时,能感觉脱落的头发比平时多,头发变稀疏,重者可表现为毛发基本或完全脱落。

皮肤镜下有时也能见到感叹号样发。拉发试验可能阳性,但一般表现为弥漫性,以上这两点均为非特异表现。

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头皮瘙痒与头皮屑增多,也不会伴随其他不良反应。

药物性脱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上也无特异性,其诊断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要注意与其他类型脱发鉴别,如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精神性脱发、物理性脱发、产后脱发、拔毛癖等。

病因

顾名思义,药物性脱发的病因在于药物。

药物影响了头发的生长期:如化疗往往导致生长期脱发,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其抗有丝分裂作用,迅速阻止了头发的生长,发病迅速,在服用药物几天或几周内发生生长期脱发。

药物影响了头发的休止期:休止期脱发是生长期的毛囊过早进入退行期的结果。休止期脱发是一个动态过程,脱发期间通常新发刚长出来就很快进入休止期。因此,如果毛囊进入休止期,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或其他因素的损害造成,患者常常需要数月或几年的时间,才会出现临床明显发量减少。

药物性脱发的药物:包括抗肿瘤化疗药物、抗微生物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凝药物、中药和其他 5 类。其中,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脱发最常见。以紫杉类、蒽环类化疗药物较为严重。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柔红霉素、阿柔比星、长春酞胺、紫杉醇、卡铂等。

抗微生物药物:甲砜霉素、环丙沙星、林可霉素、核糖霉素、利福平、头孢唑林、吡嗪酰胺、克霉唑、酮康唑、拉米夫定等。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

抗凝药物:华法林、肝素及其类似物、低分子肝素,以及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中药:消渴丸、雷公藤多甙等。

其他:阿苯达唑、吡喹酮、丙戊酸镁、地塞米松、强力宁、舒必利、硫唑嘌呤、他巴唑、格列美脲等。

就医

药物性脱发是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从脱落头发增多到头发完全脱落程度不等。疾病开始时患者多未察觉或未予重视。化疗脱发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大片、严重的脱发造成患者形象改变,可能使其陷于痛苦之中,甚至导致其心理创伤和情感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用药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前往皮肤科门诊就医:

梳头或洗头时发现脱落头发较平时明显增多。

头发变稀疏或减少时。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药物性脱发?

有明确用药史。

用药后出现脱发症状。

血、尿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微量元素、血清维生素、免疫全套、狼疮全套、甲状腺全套、梅毒血清学检查排除贫血、营养元素缺乏、自身免疫性疾病、梅毒等引起的脱发。

皮肤镜。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脱发有多长时间了?

严重程度如何?

有无症状(如头皮瘙痒、头皮屑增多、头皮红疹)?

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口腔溃疡、关节肿痛、发热等)?

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传染性疾病、肝病、肾病?有无手术史?有无肿瘤病史及放化疗?

在服用哪些药物?

睡眠及情绪情况?有无精神紧张与工作压力过大?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的脱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我要怎么治疗?哪种方法效果最快最好?需要住院吗?

治疗有没有副作用?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

治疗

最佳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或更换其他药物。

非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多数在停药或更换药物后可自行缓解或恢复;

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很多时候没有可以选择更换的药物,亦不能化疗中途停药;

国内外研究认为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可选择佩戴假发。

日常注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药物性脱发的基础。药物性脱发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不熬夜,不抽烟不饮酒。

减少焦虑情绪,避免工作压力太大。

在化疗期间应进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如肉类、蛋类、奶类、鱼虾类、豆制品,及富含维生素 A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预防

非化疗药物引起的脱发,预防方面主要是不擅自乱用药,需要用药时严格遵医嘱和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发现有脱发情况出现,能尽早意识到有药物诱发脱发的可能,并及时停药或遵医嘱更换药物;

目前对化疗脱发的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是头皮低温冷疗,但由于冷疗会给患者造成寒冷、头痛等不适,依从性差,难以在临床推广。

采用橡皮管止血带预防化疗性脱发,有一定的效果,但橡皮管止血会给患者带来勒痕、疼痛等不适。

条形橡胶止血带预防化疗性脱发,起到阻断头皮血液循环的作用,化疗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头皮毛囊,对头皮的毒性作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从而起到了保护头发的作用。具有弹性好,避免勒痕、疼痛、皮肤凹陷及肿胀等优点,经临床应用观察,效果良好。

感谢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肖潇医生 参与本文撰写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醋酸可的松片的功效与作用-醋酸可的松片说明书

2023-8-3 7:57:52

药品

螺内酯片的功效与作用-螺内酯片说明书

2023-8-3 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