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增殖性脓皮病,良性增殖性天疱疮
概述
皮肤遭受球菌感染后,经过频繁地湿润、刺激以及摩擦,出现的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的改变。简而言之,是皮肤对多种感染的非正常组织反应。
增殖性皮炎的病因不明,可能和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有关。全身营养不良以及搔抓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在易发生皮炎的场所工作的人员易患该病,如工厂、农机站的工人等,是危险因素。
目前没有明确的分期和分型。
粟粒样丘疹、脓疱等症状是增生性皮炎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进一步出现结痂或伴有恶臭的溃疡,周围还会有水疱出现。
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杀菌治疗,如磺胺类药物等,另外部分医师还会通过补充皮质激素等增强免疫力,辅助治疗。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出现恶臭性溃疡还有水疱。进一步感染还会出现细菌入血,出现脓毒血症。该病虽然大多可以自愈,但是病程较为缓慢,常出现瘙痒、疼痛,极大影响生活质量。
做好皮肤清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环境的清洁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另外,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应和具有增生性皮炎的患者保持距离。
症状
粟粒样丘疹、脓疱等症状是增生性皮炎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进一步出现结痂或伴有恶臭的溃疡,周围还会有水疱出现。
增殖性皮炎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增殖性皮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粟粒样丘疹:有人称之为黑头粉刺,表现为如粟粒样密集的红色小点,大小从针头至米粒不等。
脓疱:皮肤出现含脓液的疱疹,颜色潮红、分布密集。
结痂:由死组织块形成的硬且脆的结块。
溃疡:圆形或者不规则形,有时周围会隆起,伴有恶臭。
水疱:发生在溃疡的周围皮肤,疱疹高出皮肤,内含有液体。
增殖性皮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增殖性皮炎是由于感染导致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感染可能会进入血液,可能出现的危害有脓毒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见并发症包括:
脓毒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溃疡性结肠炎
病因
增殖性皮炎的病因不明,可能和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有关。全身营养不良以及搔抓会促进该病的发生。
增殖性皮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可能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是目前认为最有关的发病原因。当机体的免疫力较强时,白细胞可以及时吞噬并清除病菌。免疫力较弱时,虽然可以吞噬病菌,但不能够及时地清除。大量的吞噬细胞参与杀灭细菌,但都无法清除病菌。巨噬细胞以及衍生物在局部堆积,由此便造成了皮肤局部的慢性肉芽肿性改变。
可能与多重细菌感染有关,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重病菌感染,加大了机体免疫系统的负担,机体无法及时清除掉全部的病菌,局部免疫细胞的大量聚集,容易造成皮肤的异常病变。
全身营养不良也可继发该病:全身营养不良损伤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低下,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时,无法及时清除病菌,造成皮肤的异常增生。
搔抓会促进该病的发生:机体形成结痂,构成了对体外病菌新的防线,如果进行搔抓,由于机体刚构成的这道防线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导致病菌进一步侵入机体,造成病菌的进一步感染。多次的这样湿润、频繁刺激会促进病菌的增生,诱使该病产生。
哪些人容易患增殖性皮炎?
在易发生皮炎处所的工作人员,如工厂、农机站的工人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粟粒样丘疹
脓疱
结痂
恶臭性溃疡
水疱破裂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本病一般无需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增殖性皮炎?
根据患者皮肤出现丘疹、疱疹、结痂甚至是溃疡、水疱的现象,再通过进一步问诊确认,就会怀疑是增殖性皮炎,可能进一步通过组织病理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皮肤的组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做出明确的病理学组织诊断。借助组织病理检查,当观察到表皮出现异常的增生,真皮层含有较多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时,可以进一步确诊增生性皮炎。
细菌培养:一般在实验研究中使用更多,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发现得细菌辅助诊断。当发现有较多球菌的时候,可用来辅助判断增生性皮炎。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是否受过外伤?
多久之前出现的损伤?
出现症状多久了?
是否有到其他医院进行检查?
有没有在伤口上涂过药物?涂了哪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和治疗?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我在家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怎么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平时需要多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
治疗
增殖性皮炎的病程缓慢,预后较好,很少复发,但是不及时进行治疗将极大影响到患病时期的生活质量。目前,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杀菌治疗,如磺胺类药物等,另外部分医师还会通过补充皮质激素等增强免疫力,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局部或者全身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有利于杀灭病菌。
磺胺类药物:较为常用的药物,用以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口服皮质激素: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其他治疗方法
局部损害时可以 3% 的过氧化氢或者 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损伤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10% 硫黄鱼石脂洗剂或者抗生素外涂液进行涂抹。
内服除湿解毒或者解毒活血汤。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出现恶臭性溃疡还有水疱。进一步感染还会出现细菌入血,出现脓毒血症。该病虽然大多可以自愈,但是病程较为缓慢,常出现瘙痒、疼痛,极大影响生活质量。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可痊愈,痊愈之后可能会有疤痕,以及有暂时性的色素沉积,很少复发。该病的病程缓慢,但是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生活质量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情况:必须谨遵医嘱进行服药,注意区分好内服药和外敷药。如若出现异常的现象,如过敏等,应立即联系医师替换其他具有相同疗效的药物。
用药复查:由于病程较长,注意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由于长期服用药物,部分的细菌已出现耐药性,所以必须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细菌的耐药性检查,及时更换一些病菌已可以抵抗的药物。
饮食:
一般来说,清淡的食物对结痂愈合有益,因此应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稀粥、苦瓜、蔬菜等。但要注意膳食平衡,保证营养的充足和均衡。
适当多给一些高蛋白的饮食,如奶制品,建议每天摄入 250 克的牛奶,即 2~3 杯的牛奶。蛋白质有利于皮肤代谢,加快该病的愈合。
少吃辛辣以及海鲜等食物,还应该少吃一些甜食、含糖较多、油腻的食物。
忌烟酒。
运动:应该适宜地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损伤已经受伤的皮肤。另外,应该在室内或者环境较好的室外进行锻炼,以免造成皮肤的进一步感染。
其他:禁止使用公共用品,如共用毛巾、泳衣等。注意不要去抓挠受损的皮肤。由于结痂,受损的皮肤容易瘙痒,此时切忌控制自己,不要去抓挠结痂的皮肤。注意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干净。
预防
做好皮肤清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环境的清洁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及时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敏感皮肤、洁肤、爽肤。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受伤结痂时,避免搔抓。
保持平时的营养均衡。
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尽量远离具有增殖性皮炎的患者。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在易感皮炎处所工作的人员,平时做好相关内容的学习,定期进行预防检查。
受伤时及时用消毒水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