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皮肤癣,皮肤癣菌病,皮肤真菌病
概述
真菌性皮肤病是由皮肤癣菌在人体皮肤上寄生、繁殖,导致局部皮肤出现脱屑、瘙痒、糜烂等症状的疾病。
本病以春季和夏季高发,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主要病因是皮肤癣菌在人体皮肤上寄生、繁殖,包括黄癣菌、白癣菌、红色毛癣菌等。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应用广谱抗生素、不注意卫生等。
皮肤瘙痒、糜烂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此外,真菌感染的部位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感染头皮,还可出现脱屑、脱发。感染手足、臀部,常常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流脓、发红、肿胀、疼痛等。
通过口服抗真菌药物和局部外用药物,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以防感染面积扩大。治疗难点在于,当本病治愈后,若不注意卫生等,极易导致复发而迁延不愈(治疗周期较长,不能正常恢复)。
本病若不进行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病变处可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此外,本病好发于手足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要注重个人和家庭卫生,常换、常洗和常晒贴身衣服,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袜子、毛巾、脸盆、剃须刀等,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症状
皮肤瘙痒、糜烂,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此外,真菌感染的部位不同,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感染头皮,还可出现脱屑、脱发。感染手足、臀部,常常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皮肤流脓、发红、肿胀、疼痛等。
真菌性皮肤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真菌性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皮肤瘙痒、糜烂:疾病早期,出现似“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内液体透明。1~2 天后,出现似“蚂蚁在身上爬行”样重度瘙痒,水疱可自行破裂或抓挠后破裂,局部皮肤出现糜烂样改变,并有透明“水样”液体流出。
脱屑、脱发:头皮重度瘙痒,用手抓挠后可见“雪片状”皮屑脱落。洗头发或梳头时,可见大量头发脱落;严重时,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大量头发自行脱落。
肿胀:继发细菌感染后,皮肤发红,明显高出周围正常皮肤。
疼痛:继发细菌感染后,皮肤出现“烧灼样”疼痛,活动或按压皮肤时可使疼痛加重。
真菌性皮肤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细菌感染
败血症
病因
主要病因为真菌感染。
真菌性皮肤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皮肤癣菌感染:如黄癣菌、白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寄生于人体皮肤上,并进行繁殖。糖尿病人群、长期应用激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后,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清除致病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导致体内菌群失调,体内的正常菌群不能对有害菌产生抑制,导致真菌大量生长繁殖。
哪些人容易患真菌性皮肤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
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如应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人群:如应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经常在公共浴池洗澡的人群。
不注意卫生的人群。
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拖鞋的人群。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该疾病: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的自身免疫力比青年人低下,并且生活中的卫生意识可能较青年人差,容易和他人共用毛巾、脸盆,长时间不换洗鞋子和衣服等,从而引起本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皮肤瘙痒、糜烂:早期出现似“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内液体透明;1~2 天后,出现似“蚂蚁在身上爬行”样重度瘙痒。
脱屑、脱发:头皮重度瘙痒,用手抓挠后可见“雪片状”皮屑脱落。
肿胀:皮肤出现发红,明显高出周围正常皮肤。
疼痛:皮肤出现“烧灼样”疼痛,活动或按压皮肤时可使疼痛加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败血症: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 39℃,伴有膝关节、肩关节疼痛,皮肤散在皮疹,严重者出现休克(血压低于 90/60 毫米汞柱、胡言乱语、不能分辨外界的人和事物等)。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真菌性皮肤病?
当医生怀疑真菌性皮肤病时,将通过视诊、问诊、真菌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化验血常规等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医生通过详细观察病变皮肤的颜色、形态、范围等,可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问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以排除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本病的可能。
真菌显微镜检查:取一些患者皮肤脱下的碎屑置于专用玻璃片上,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致病菌。对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真菌培养:取一些患者皮肤脱下的碎屑或皮肤水疱内的液体进行培养,可培养出致病菌,同时可做药物敏感试验。可对本病做出诊断并指导用药。
血常规:本病的白细胞数目多在正常范围内,继发细菌感染后白细胞可升高。此检查可对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并排除有无继发细菌感染。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长期应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这些药物?
有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有无应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这些药物?
有无皮肤瘙痒、红肿这些症状?
有无药物过敏的情况?
家里人或同事有这种情况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治疗花费高吗?哪些治疗费用在医保范畴内?
这个病多久能治愈?
病情是否严重?
我应该怎么治疗?是吃药呢还是手术呢?
这病会传染给其他人吗?
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大多数患者通过口服抗真菌药物和局部外用药物就可以治愈。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以防感染面积扩大。
药物治疗
伊曲康唑:具有抑制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可迅速缓解皮肤瘙痒、糜烂等症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功能损害、腹痛、便秘、过敏反应等。
特比萘芬:具有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和杀灭真菌的作用。可迅速缓解皮肤瘙痒、糜烂等症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味觉缺失、过敏反应等。
克霉唑乳膏:具有抑制真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可迅速缓解皮肤瘙痒、糜烂等症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瘙痒、刺痛、红斑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病情进展,病变处可继发细菌感染,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此外,本病好发于手足部,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真菌性皮肤病很少会危及生命,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生活中,患者尽量避免心理压力,多听舒缓类音乐,规律生活,早睡早起,谨遵医嘱即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按时按量用药,谨遵医嘱,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皮疹伴瘙痒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例如癣状范围扩大、皮肤溃烂和淋巴结肿大等状况,就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复诊。在用药后症状消失,仍须坚持用药 1~2 周,消除潜藏在皮肤内的真菌。
复查:经过药物治疗之后,谨遵医嘱,不要停药,按时去医院复查,尤其是治疗后 7~15 天去医院复查,可能需要复查肝肾功能、真菌显微镜检查等。
饮食: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患者日常注意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避免吃一些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等,少吃一些生冷性(如生鱼片、生牛羊肉等)食物。
运动:日常注意患者应加强锻炼,选择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 30 分钟,每周运动 3~5 次,及时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其他:
家庭成员或宠物患有癣病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及时对脏衣服进行消毒处理。
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常换、常洗和常晒贴身衣服,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袜子、毛巾、脸盆、剃须刀等。
戒烟、限酒,每日饮用白酒不超过 50 毫升、葡萄酒不超过 100 毫升、啤酒不超过 300 毫升。
预防
真菌性皮肤病主要真菌感染所致。一般情况下,只要生活规律,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正常的身体锻炼,一般不会患上此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糖尿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血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等。不食或少食甜食,如蛋糕、点心、西瓜、苹果等。
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询问医生,以明确能否用其他药物代替。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询问医生,以明确能否用其他药物代替。
经常在公共浴池洗澡的人群:不去或少去洗浴中心、足疗店、按摩店等处;若出现皮肤瘙痒时,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不注意卫生:勤洗脸、洗手,勤换洗衣服和鞋子,鞋子和衣服洗完后可放在太阳光下照射,可杀灭真菌。
不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拖鞋等,不共用剃须刀。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以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儿童和老年人:平时勤换洗衣服和鞋子、不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每年到医院定期体检,让皮肤科医生评估皮肤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