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是什么?多发性硬化怎么办?多发性硬化症状有哪些?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主要是指盆腔的一个重要静脉髂总静脉受压,动脉搏动刺激静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可见于右侧,也可见于双侧,但以左侧最为常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成人中的发病率达到 20%~34%。虽然髂静脉压迫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最主要的病因是由于右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由于持续的机械压迫以及动脉搏动,刺激静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双侧均可发生,但以左侧多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好发于女性,特别是产后、多产的女性,有脊柱侧弯、主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者也是高危人群。可出现慢性静脉疾病的表现,包括下肢不同程度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色素沉着、湿疹以及溃疡形成,甚至出现跛行等。严重者可出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症状,引起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并且易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男性可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女性可导致月经期延长和月经量增多。症状轻微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症状严重者应采用介入或手术矫正髂静脉病变,伴有严重的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曲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等症状的患者,应同时或分期手术处理。对于存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建议长期穿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性抬高患肢,必要时可口服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的治疗,可完全缓解症状。

别称

多发性硬化症

概述

神经就如电线一样,髓鞘就是包裹在电线外的胶皮,脱髓鞘就是电线的绝缘包皮坏了,出现异常放电现象。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这种损伤是被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MS 的患病率为 50~300/10 万人,全球有近 230 万患者,中国患病率较低,约有 10 多万患者。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率为 3∶1。主要累及 20~40 岁的青年人,患者可出现运动、步态障碍、大小便障碍以及疲乏、抑郁、认知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MS 的病因不明,可由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环境危险因素包括维生素 D 缺乏、缺乏阳光、饮食、早年肥胖、吸烟、EB 病毒感染等。

急性、亚急性起病可累及视神经、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

治疗包括急性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缓解期疾病修正治疗(DMT)。修正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 β 等注射剂、特立氟胺等口服制剂等。早期诊断并应用疾病修正治疗,可减少和延缓疾病进展。

补充维生素 D、避免主动被动吸烟、控制体重、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 MS 的发生。

症状

多发性硬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肢体无力:35% 的患者出现。

视神经炎:20% 的患者出现。

感觉异常:20% 的患者出现。

复视:10% 的患者出现。

眩晕:5% 的患者出现。

排尿障碍:5% 的患者出现。

其他:小于 5% 的患者出现。

多发性硬化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多发性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痛性痉挛。

慢性疼痛、感觉异常等。

抑郁、焦虑。

疲劳。

认知障碍(记忆、思维、精神、语言等出现异常)。

震颤。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

性功能障碍。

病因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由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多发性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证据充分的因素:

遗传倾向:有明显的家族倾向,约15%的患者有亲属患病。

吸烟。

EB 病毒感染(血清学抗体阳性)。

维生素 D 水平小于 50 nmol/L。

青少年肥胖。

证据较充分的因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清学抗体阳性)。

夜间工作。

缺乏阳光照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有可能的危险因素:

被动吸烟。

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

酒精。

就医

当年轻人出现肢体或躯干麻木、刺痛、针扎感,以及低头时沿着脊柱走行的过电感等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口齿不清和吞咽困难、复视、步态不稳、协调性不好等运动及脑干小脑症状,视力减退等视神经症状,并持续 24 小时以上,特别是有加重和缓解的过程时,需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肢体无力。

视力减退。

复视。

眩晕。

感觉异常。

排尿障碍。

建议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症,具有时间多发性(反复发作)和空间多发性(病灶在颅内的多个部位可以出现),结合病史、疾病发展过程,以及头颅影像学、电生理检查结果,以及脑脊液、腰穿结果可初步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电生理检查:通过诱发电位的检查,来辅助证实亚临床的病理性改变;

头颅影像学检查:尤其头颅核磁检查,是明确多发性硬化症空间多发性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表现为一种症状,还是多种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无加重和缓解?

既往有无类似的情况发生?

发病前有无发热、腹泻等诱因?

是否已在其他医院行相关检查?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有无其他疾病史和过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是否需要治疗,怎么治疗?

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以后还会发作吗?

治疗

MS 的治疗可分为减轻疾病炎性活动及改善长期预后的疾病修正治疗(DMT)、发作时减轻症状的急性期治疗,以及 MS 所致症状和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疾病修正治疗

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为 DMT 的一线口服药物,早期患者可长期用药。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呕吐、头发稀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需监测肝功能。有潜在致畸性,妊娠或正在计划妊娠患者禁用。

注射用重组 人 β-1b 干扰素:为 DMT 一线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流感样症状、无症状肝功能异常以及白细胞减少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发作时(急性期)治疗

有客观神经缺损证据的功能残疾症状方需治疗。轻微感觉症状无需治疗,一般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即可缓解。

糖皮质激素:一线治疗,大剂量,短疗程。原则不超过3周。

血浆置换:二线治疗。急性重症或对激素治疗无效者可于起病 2~3 周内应用 5~7 天的血浆置换。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二线治疗,备选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症状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痉挛

一般痉挛状态:

一线:巴氯芬,替扎尼定,加巴喷丁(特别是对于伴发痉挛);

二线:丹曲林,地西泮和氯硝西泮;

三线:加大麻二酚或四氢大麻酚;

四线:巴氯芬泵,苯酚注射液;

局灶性痉挛:注射用肉毒菌毒素,苯酚注射液。

运动,理疗,水疗。

疲劳

金刚烷胺、莫达非尼。

运动,认知行为疗法,作业疗法,节能管理和有氧训练。

行动受限

氨吡啶

运动,理疗。

共济失调和震颤

普萘洛尔、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异烟肼、肉毒素;

理疗,特定病例手术干预(药物治疗成功者不多)。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过动症:奥昔布宁,托特罗定,索非那新;

夜尿症:给予去氨加压素喷雾,肉毒杆菌毒素膀胱内和括约肌注射,大麻素,米拉贝隆,囊内辣椒素。

抗毒碱治疗无效或耐受时,作为肉毒杆菌毒素 A 的替代,进行胫神经刺激和骶神经调节;

间歇性自我导尿;

如果排空困难则留置耻骨上导管;

保守措施失败则手术干预。

性功能障碍

一线:西地那非。

二线:尿道内前列地尔。

认知和行为疗法(如有潜在的抑郁症),单独盆底理疗或联合电刺激/经皮胫神经刺激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

肠道功能障碍

便秘:泻药,直肠兴奋剂(栓剂、灌肠剂),经肛门灌洗。

便秘:由临床顾问或物理治疗师进行评估,提高锻炼,腹部按摩,生物反馈训练。

失禁:盆底理疗,生物反馈训练,灌肠或直肠灌洗(失禁由粪便嵌塞引起时),手术(括约肌成形术,骶神经刺激,胫神经刺激,可注射填充剂,内窥镜热疗法,人造括约肌,结肠造口术)。

抑郁和情绪不稳

抗抑郁药(SSRIs 或 SNRIs),情绪不稳定者给予阿米替林,假性球麻痹的症状给予右美沙芬和奎尼丁。

认知和行为疗法(对抑郁症)。

认知功能减退

多奈哌齐,美金刚(尽管未经随机试验证实)。

认知康复,行为干预,作业治疗。

视觉症状(震动幻视)

一线:加巴喷丁;

二线:美金刚。

无。

疼痛

神经性疼痛:

一线:阿米替林,度洛西汀,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二线:曲马多,辣椒素乳膏(局部疼痛)。

三叉神经痛:

一线: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二线: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巴氯芬。

肌肉骨骼疼痛:

常见镇痛药,巴氯芬(如果痉挛)。

物理疗法,三叉神经痛手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MS 的病程可持续数十年,预期寿命减少 7~14 年。疾病修正治疗可以减少复发和残疾程度,并减轻病灶活动性。

日常注意

MS 患者要坚持用药,生活规律,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不吸烟,避免感染,出现新的发作及时就诊,伴有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功能康复锻炼。树立“与疾病共存”的理念。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均衡饮食,低脂低盐。

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贵在坚持。

避免感染。

避免主动被动吸烟。

补充维生素 D。

适度的增加晒太阳的时间,避免强烈阳光下高温暴晒。

尽可能避免接种活疫苗。

避免长时间过热的热水澡。

预防

MS 的危险因素有些是可调整的,这些危险因素的改善可能预防 MS。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补充维生素 D。

戒烟。

控制体重。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育活动等。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氨肽素片(丹东)的功效与作用-氨肽素片(丹东)说明书

2023-8-3 2:17:57

保健

孟加拉国早衰症新生儿出生 犹如80岁老头

2023-8-30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