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瓜藤缠病
概述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的炎症性疾病,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小腿部位的红色结节和斑块[1]。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的人群中均可发病,病因复杂多样。约半数患者属于特发性结节性红斑,具体病因不明[2]。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的对症、对因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病情,降低复发风险[1]。
结节性红斑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感染密切相关[1]。临床诱因包括病原体感染、使用某些特定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妊娠[1][2]。
发病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是年龄处于 15~40 岁,女性,自身免疫病家族史[3]。
结节性红斑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小腿部位出现多个红色结节,呈对称性分布[1]。初期红肿疼痛,随后转为青紫色;经过 3~6 周后自行消退,不留痕迹[1]。
如果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导致病变反复发作,或常年持久不退[1]。
如果发生了结节性红斑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尽早就医诊治,明确病因[3]。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外观、了解病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必要时需行组织病理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便最终确诊[1]。医生除了诊治红斑,可能需要患者进行会诊或转诊,以便诊治相关基础疾病。
去除病因、控制原发疾病是治疗结节性红斑和预防复发的关键[1]。若明确伴有感染,医生会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节性红斑急性期的常用药物包括羟氯喹、沙利度胺等。若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病情[1]。
患者日常应注意适度卧床休息,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复发[3]。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结节性红斑[2]。
症状
结节性红斑有哪些症状?
结节性红斑可出现在四肢和面部,最常见的是小腿部位[1]。
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各处皮肤出现多个红色结节,呈对称性分布:
直径 1~5 厘米[1];
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1];
病变部位红肿、疼痛、压痛[1];
初期平滑有光泽,略微高出皮面[3];
几天后病变部位变平,留下青紫色的斑块[3];经过 3~6 周后通常可自行消退[1];通常无皮肤溃疡形成,病变消退后不留明显痕迹,无皮肤皱缩和瘢痕形成[3]。
还可能发生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关节肌肉疼痛、乏力等[1]。
结节性红斑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
如果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可能导致[1]:
病情反复发作;
部分患者的皮疹持久不退,可持续 1~2 年也不会发生破溃,临床称之为“慢性结节性红斑”或“迁延性结节性红斑”。
病因
结节性红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感染[1]诱发成人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3]。
最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和结核杆菌;
还包括其他各种病毒、支原体和真菌。
药物[1]
溴剂、碘剂;
磺胺类抗生素;
口服避孕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2]
白塞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结节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
恶性肿瘤[2]
淋巴瘤;
白血病。
妊娠[2]
激素水平变化。
另有约半数患者无明显病因,称为“特发性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与结节性红斑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的因素[2]:
年龄:15~40 岁;
性别:女性多发;
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病家族史。
就医
如果发生了结节性红斑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尽早就医诊治,明确病因[3]。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外观、了解病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必要时需行组织病理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以便最终确诊[1]。可能需要患者进行会诊或转诊,以便诊治相关基础疾病。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生了结节性红斑的相关症状,患者应该尽早就医诊治,明确病因[3]。
就诊科室
风湿科
皮肤科
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到相关科室进行会诊,或将患者转诊至相关科室进行针对性治疗。
医生如何诊断结节性红斑?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结节性红斑的外观,了解病变的进展过程,并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史,即可作出临床诊断[1]。
组织活检:必要时,需手术切取一小块结节性红斑的病变组织,交由病理科进行组织结构和形态的显微观察,以便于对该病的精准诊断[1]。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目前皮疹是否在快速长大?还是静止或消退?
能否大致描述皮疹的进展情况?
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
近期是否开始服用什么药物?
是否还伴有什么其他疾病?是否曾经接受过治疗?是否有效控制病情?
是否有遗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疾病的家族史?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症状?
需要做哪些检测可以确诊?
症状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
结节性红斑是否会癌变?
今后还会不会继续长大?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后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治疗过程中会有什么风险和副作用?
治疗后是否还会复发?
今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去除病因、控制原发疾病是治疗结节性红斑和预防复发的关键[1]。若明确伴有感染,医生会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节性红斑急性期的常用免疫抑制剂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若疼痛明显,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对于重症患者,医生还会处方更为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以利于快速控制病情[1]。
如何治疗结节性红斑?
多数成人患者的起病诱因是病原体感染[3]。如果患者伴有明确的细菌或病毒感染:
医生会给予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1];
患者不要擅自滥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临床不良反应[2]。
感染诱发的结节性红斑并不一定都有活动性感染病灶;
单纯病毒感染通常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结节性红斑急性期,医生一般啊选择免疫抑制剂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3],上述药物需精准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监测不良反应,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开具并指导使用: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沙利度胺(Thalidomide)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如果患者伴有显著的疼痛症状,医生可能给予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1]。
对于重症患者,医生可能会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1]。
缓解炎症症状,减轻病情;
仅用于短期治疗,不得长期用药,否则可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精准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监测不良反应,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开具并指导使用。
日常注意
患者日常注意应注意适度卧床休息,改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复发[3]。
患者应在疾病其适度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
患者在明确基础疾病后,应开展积极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情,避免结节性红斑复发。
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蔬菜、水果为主。
预防
由于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预防结节性红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