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视神经乳头炎
概述
视神经炎是一种典型的视神经脱髓鞘性炎症性疾病,可伴有多发性硬化症。非典型性视神经炎多与其他炎症性疾病相关。
全球单眼罹患发病率约为 1~5/100,000,其中以白种人、女性及高纬度寒冷地区人群发病率居高[1]。
成人最常见的视神经病变,发病年龄以 20~49 岁为主。
根据是否与多发性硬化相关,可将视神经炎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炎、视神经周围炎、视神经视网膜炎。
主要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物缺损、视物发暗、眼球转动时疼痛。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以及支持疗法。
随着疾病发生发展,可导致不可逆的视神经损伤。
症状
视神经炎常见症状有哪些?
眼球运动时疼痛,急性、亚急性视力丧失,相对传入性瞳孔障碍,轻度的视盘水肿是视神经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2]。
视神经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典型性视神经炎患者通常为单眼发病;非典型性视神经炎患者通常为双眼发病。
典型性视神经炎患者视力可在 2 周内进行性下降至光感,发病后 3~4 周逐渐恢复;非典型性视神经炎患者常隐匿性起病,视力降低至手动甚至无光感,起病几周后视力仍进行性下降,3~5 周内无恢复。
大部分患者可有眶周或者眼球后疼痛,转动眼球时疼痛加剧。
视神经炎首先表现为眼球运动时的疼痛。
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视力减退,对比度差,视物颜色变淡。
约有 0.4% 的患者同时出现双眼症状。
视神经炎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可遗留双眼或单眼的严重视力障碍。
约 1/3 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视乳头水肿。
部分视神经炎患者可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
眼底检查慢性期视神经可出现颞侧苍白或萎缩。
病因
视神经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多发性硬化:典型性视神经炎即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常由多发性硬化引起。
感染:局部和全身的感染均可累及视神经,而导致感染性视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结节病、Wegener 肉芽肿、Behcet 病等均可引起非特异性视神经炎。
代谢障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
中毒:体内氰化物聚集、甲醇中毒、重金属均可引起视神经炎。
药物:乙胺丁醇、异烟肼、链霉素以及洋地黄可引起视神经炎。
哪些人容易患视神经炎?
多发性硬化患者可发生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白塞病、结节病等。
感染患者: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局部感染。
儿童视神经炎可能发生在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或与全身性脱髓鞘过程相关,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或多发性硬化症。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眼球转动时疼痛。
视力急剧下降。
视物有摘挡感。
建议就诊科室
眼科
神经内科
风湿免疫科
医生如何诊断视神经炎?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发病年龄、起病方式、症状体征、病程演变等情况,来进行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还可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用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视神经炎患者常有视力下降、眼球疼痛尤其是转动眼球时疼痛明显;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充血、边界模糊不清,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的眼底检查可正常。
视野检查:可见典型的中心暗点、周边视野缩小。
Humphrey 静态视野检查或 Goldmann 动态视野检查:可发现患眼视野缺损。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潜伏期延迟、振幅降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以明确视神经或黄斑病变,同时视神经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可以预见疾病的发展。
头颅磁共振(MRI):视神经信号部分强化,轻度增粗。
血液检查:需要排除结核、梅毒、弓形体等感染性疾病。
血 AQP4 抗体:用于与视神经脊髓炎的鉴别诊断。
腰穿检查:对于脑内有脱髓鞘病变的患者行腰穿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脑脊液成分及寡克隆带对后续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发病前是否有感冒、发热、腹泻?
有哪些症状?症状出现了多长时间?症状加重和缓解的因素是什么?
眼球有无疼痛?有无色觉异常,视物遮挡?
既往身体状况,是否有风湿免疫疾病、头部外伤史、家族类似病史?
日常饮食、作息是否规律?
是初次就诊还是复诊?在用什么药物治疗?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视神经炎?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治疗?
视力可以恢复到什么程度?
是否会复发?对侧眼是否会发病?
会不会传染或遗传?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对于视神经炎患者,通常采用针对病因的治疗,来最大程度地挽救视功能,同时防止进一步的神经系统损害。
首先应明确视神经炎的诊断,之后确定具体的病因和病变性质,以此来选择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必要时可转诊至神经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等相关专科排查全身系统疾病。
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应尽早给予正规、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急性期首选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治疗。
其他常用药物有免疫抑制剂、扩张血管类药物、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和水肿,减少视神经细胞的死亡,缩短急性期病程,避免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损害甚至失明。同时需要注意长期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长期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限制钠盐的摄入,监测眼压、血压、血糖,定期检查肝功能等。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视神经炎患者的复发率,以及通过防止或降低脊髓和脑损害发生,降低从视神经炎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症或视神经脊髓炎的几率。应注意硫唑嘌呤的严重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常用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 A、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
抗生素:对于明确病原体的感染性视神经炎应尽早给予正规、足疗程、足量抗生素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
血浆置换[3]:可以用于重症且恢复不佳的急性期视神经炎患者。
中医中药:对于降低视神经炎复发、减少激素治疗副作用、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有辅助作用。
神经营养类药物。
高压氧治疗:可增加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的功能状态,阻断水肿和缺氧的恶性循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视神经炎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视力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是色觉较难以恢复。
由于双眼视神经传入速度的不同,少数患者存在 Pulfrich 现象,即感知物体运动轨迹异常,尤其是参加球类运动时。
部分患者有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症的潜在风险,特别是伴有脑白质脱髓鞘病灶的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其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症的几率高达 70%。
感染或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因病原体及感染程度不同,预后差异较大,例如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周围炎具有自愈倾向;梅毒螺旋体或结核杆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或重症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则恢复不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视神经炎,视力损害程度较重,易复发,部分患者有糖皮质激素依赖现象。
日常注意
视神经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日常注意生活中应注意防止感染、感冒及寒冷等诱发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视神经炎的患病风险。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预防感冒:尤其是冬季或气温变化较大时要注意预防感冒,避免由感染引发视神经炎。
避免用眼过度:避免长期上网和看电视,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 B1 的食物。
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持运动:适当的活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
预防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多发性硬化病患者需长期免疫调节治疗。
控制视神经炎的感染原因,消除潜在感染。
自身免疫病患者需治疗基础疾病预防视神经炎复发。
神经眼科门诊定期复查,早期发现疾病活动迹象,及时调整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预防感冒,避免用眼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