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儿神经白塞病,小儿神经系统白塞综合征
概述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是指兼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白塞综合征,又称神经白塞病。是一种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5%~10% 的小儿白塞综合征患者,会发展至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
病因是由于感染了某种细菌或病毒后,其在体内成为抗原,从而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最后导致脑组织灶性坏死。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锌缺乏、激素分泌异常等可能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除口腔黏膜阿弗他口腔炎、眼葡萄膜炎和外阴部痛性溃疡三大特征外,常间隔一定时间后(平均 6.5 年)出现瘫痪、脑膜刺激征、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本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多数患者需要较长期服药,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及免疫调节药。早期较大剂量的激素类药物,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控制效果好,为本病治疗的关键。但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难以做出诊断,常给早期的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病预后较差,比单纯白塞综合征的病死率高得多,可达 28%~47%,存活者也难以获得完全缓解,大多病例皆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本病因眼部溃疡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给患儿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故应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症状,若出现溃疡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视力受损。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除口腔黏膜阿弗他口腔炎、眼葡萄膜炎和外阴部痛性溃疡三大特征外,常间隔一定时间后(平均 6.5 年)出现瘫痪、脑膜刺激征、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
外阴、口腔溃疡:表现在口唇、舌及阴部黏膜部位等处有单个或多个痛性溃疡,常于 1 周内自愈,但一年可有多次复发,旧的皮损还未痊愈新的皮损可能又会出现,经久不愈。
眼葡萄膜炎:眼部症状以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尤其是虹膜睫状体炎最为多见,表现为畏光、流泪、视力减退、眼睛充血、视物变形等症状。
皮肤损害:可表现为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皮疹或皮下血栓性静脉炎(如皮肤出现红色斑片、隆起或破溃)。
神经症状:
脑干症状:常出现交叉性瘫痪(一侧瘫痪一侧感觉障碍)等。
脑膜刺激症状: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精神症状:可出现兴奋、嗜睡、昏迷、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
脊髓症状:可出现截瘫(身体某一位置以下瘫痪),或受损水平以下的感觉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结膜、角膜、视网膜炎;
眼前房积脓;
视盘及视神经萎缩;
营养不良;
智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痴呆;
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如走路不稳);
四肢瘫痪;
软腭肌阵挛;
滑膜炎等关节症状;
结肠炎等消化道症状。
病因
是由于感染了某种细菌或病毒后,其在体内成为抗原,从而引起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最后导致脑组织灶性坏死。可能还与自身免疫、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感染因素:有学者认为此病与病毒、链球菌、结核杆菌感染有关,并且发现患者病前有发热史及腭扁桃体发炎史,还在患者血清中找到病毒感染的证据。
免疫因素:患者脑脊液检查发现其中淋巴细胞数目增多,补体升高(淋巴细胞和补体都是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都说明本病可能与免疫力降低相关。
遗传因素:该病具有地区性发病倾向,主要见于日本、中国、伊朗和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国家,研究表明本病可能与人种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营养因素:出生时缺锌,或者其后锌补充不足可能会增加患该病的概率。
内分泌因素:性激素的分泌紊乱可能与本病的发病相关。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患儿或妊娠期妇女接触此类化学物质,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概率升高,增加患该病的可能。
辐射影响: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其中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均可能会导致基因变异引发自身免疫(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体细胞而引发疾病)。
体内微生物紊乱: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本病患儿体内细菌种类的多样性显著减少,其微生物群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故此类因素可能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男性:男性发病了更高(具体原因不明),同时男性患儿患有眼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较高。
遗传因素:在特定地理区域(据报道在远东及地中海国家发病率较高)和民族人群中的高患病率、家族聚集性、高兄弟姐妹复发率,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易感性中起着关键作用。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溃疡持续不愈,影响患儿饮食;
反复生殖器溃疡;
结膜、角膜、视网膜炎;
眼前房积脓;
视力障碍;
头痛、呕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突发运动障碍;
突发大小便失禁;
嗜睡、昏迷。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神经内科
风湿免疫科
眼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
当医生怀疑患儿有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时,会采用视诊、触诊、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头颅 CT、诱发电位及非特异性皮肤试验来确诊。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视诊:医生需观察患儿全身的皮肤,检查是否存在溃疡及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皮疹或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等皮肤改变,同时记录其大小及数目来帮助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触诊:触诊患儿溃疡周围的皮肤,判断溃疡浸润的深度,同时若患儿存在截瘫等症状时,检查患儿的感觉功能。
血液检查:自身免疫性抗体、血常规检查等对本病的诊断有帮助。
脑脊液检查:目的是用于诊断及与其他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鉴别。是损伤性检查,通过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送化验,结果异常支持本病的诊断。
脑电图检查:通过脑电图机记录脑电发放情况,目的是了解脑功能,有助于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头颅 CT 或核磁共振:可查看大脑结构,如有特殊的异常表现时,支持本病的诊断。
诱发电位:通过仪器检查,目的是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般患儿可有体感诱发电位及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是一种很有用的检查方法。
非特异性皮肤试验:主要是协助诊断,目的是查看是否有特殊的皮肤改变,阳性时将支持本病的诊断。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症状的?
最大溃疡的面积,愈合的平均时间?
有无生殖器溃疡?
有无视力障碍?
有无结膜、角膜等处溃疡?
有没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
有无滑膜炎等关节症状?
有无运动障碍、排便困难?
有无感觉障碍?
家族里是否有患该类疾病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病情严重吗?
这些溃疡能愈合吗?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
多久能好?
治疗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的治疗以药物为主,需要服用药物的时间长短不一,多数患者需要较长期服药,主要是激素类药物及免疫调节药物,包括外用药物、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在药物治疗之外还可选择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但都应以药物治疗为基础。
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目的是减轻炎症反应。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等。一般主张用较大剂量,并且用药越早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控制效果越好,使用激素类药物达到临床缓解时间需 1~3 周。当患儿出现葡萄膜炎伴或不伴前房积脓时,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进行治疗。若当患儿为后葡萄膜炎,甚至全葡萄膜炎、视网膜炎时,则应给予系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即口服或静脉用药)。
免疫抑制药:苯丁酸氮芥或硫唑嘌呤对缓解疾病症状有效,可与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轻患儿症状。
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当怀疑患者有颅内高压时,可适量应用缓解颅内高压的症状。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当患儿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时,可给予该药物改善患儿病情。
中医中药治疗:如复方丹参片等活血化瘀中药,可对患儿血栓性静脉炎等有帮助。
手术治疗
腰椎穿刺放液术:当患者有颅内压增高时,可视情况进行腰椎穿刺缓解脑脊液压力,但需注意若患儿存在脑疝的征象时禁忌施行,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脑疝。
脑脊液引流术:颅内压增高者可行此术,缓解颅内高压的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康复锻炼:若患儿出现瘫痪时,在恢复阶段应进行康复锻炼(如肢体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恢复肢体功能,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光疗:对于局部溃疡长期不愈的患者,可采用光照疗法,加速溃疡愈合。
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可减轻免疫反应,可使溃疡、皮疹等症状有所改善。
疾病发展和转归
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可达 28%~47%,存活者也难以获得完全缓解,大多病例皆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发育障碍等)。
若能早期发现,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儿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日常注意
在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同时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可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患者出视力受损或肢体活动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护理:应注意伤口的护理,在伤口结痂之前不要碰水,定期去医院换药,按时拆线。
防止感染:因本病溃疡长期不愈,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患儿需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同时注意溃疡的护理(如定期消毒,纱布遮盖)。
遵医嘱用药完成治疗,不随意减药停药,如有服药后恶心呕吐、皮疹等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密切关注眼部:因眼部溃疡可能造成视力永久受损,给患儿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故应在平时日常注意生活中注意眼部症状,若出现眼部疼痛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注意监测患儿体内激素水平,当患儿激素水平紊乱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人工干预,补充所需。
患儿或妊娠期妇女应避免摄入可能含有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物质(如不吃腌制的咸菜、放置久的凉菜、罐头类食物),其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概率升高,增加患该病的可能。
注意患儿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等,可给予患儿肠道益生菌制剂,保护其体内稳态环境,可降低本病发生的概率。
患儿需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鸡蛋白等),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适当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散步、慢跑等,根据个人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
定期随访:遵医嘱或每 3 个月去医院做相关检查(自身抗体、肝肾功能系列,血常规等),检测疾病的发展、活动以及身体状况。
患者有脊髓压迫引起运动功能受损时,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防止肢体萎缩。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如荤素营养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做有氧运动、参与户外活动等,可增加抵抗力,有效抵抗病毒、链球菌等可能致病菌的感染。
定期体检:因在特定地理区域和民族人群中的高患病率,故若居住地有此类情况者,或曾经有放射源暴露的地方,需定期体检(肝肾功能、凝血、血常规等),监测有无相关疾病的发生。
注意检测儿童内锌的含量,补充所需微量元素。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进行产前诊断:对一些有指征的孕妇做胎儿产前诊断,以了解有无小儿神经白塞综合征的可能。常用的方法有羊膜腔穿刺抽羊水做各种检查,还可用 B 型超声扫描、胎儿镜检查等。
实行优生保护法:凡有神经白塞综合征家族史的夫妻,双方在婚前应进行 HLA 抗原检测,判断下一代患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