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鼻出血
概述
鼻衄俗称鼻出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数人在一生当中至少会经历一次。虽然鼻出血的场面看起来比较吓人,但问题通常并不严重。
鼻出血分为两种: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后部出血。
鼻腔前部出血:指血液向前经鼻孔流出。这种类型最为常见,情况一般也不严重。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一般都是鼻腔前部出血。
鼻腔后部出血:指血液经鼻道向后流到咽喉附近的出口。这种类型较为少见,病情往往也更加严重。
引起鼻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是干冷空气刺激和抠鼻。仅有极少数的鼻出血是由严重的全身疾病引起的。
少量鼻出血可通过手指压迫的方法止血。若出现出血过多、止血困难甚至呼吸不畅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使用加湿器和盐水洗鼻等方法保持鼻腔湿润,并避免指甲划伤鼻黏膜可以有效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几率。
症状
鼻出血有哪些症状?
鼻出血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而表现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鼻出血为单侧。
双侧出血常见于全身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等。
鼻出血通常为间断反复出血,也可表现为持续性出血。
鼻腔前部出血多发生于鼻中隔前下区,血液通常直接经鼻孔流出。如果出血量大或者患者仰头,血液也可能向后流向咽部。
鼻腔后部出血往往迅速流向鼻咽部,血液从口中吐出。如果将血液咽下去,还可能会引起呕吐。
病因
鼻腔内的血管位置通常比较表浅,容易受伤或受到刺激。很多鼻出血的情况仅仅是由于干冷空气刺激或者抠鼻划伤血管引起的。仅有极少数的鼻出血是由于重大疾病造成的,如出血性疾病、血管瘤和白血病。
常见原因有哪些?
干燥或者寒冷的空气对鼻腔造成刺激。
用力抠鼻,尤其是在指甲未修剪时。
反复或过度用力擤鼻。
过敏或感冒发生时鼻腔内的炎症刺激。
治疗过敏使用的激素类鼻喷雾可能会造成鼻腔干燥。
使用抗凝血药物,如长期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等。
摔伤、撞击等外力导致的鼻部创伤。
儿童可能还会因在鼻孔内放入异物导致鼻出血。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出血量不大时一般可以自止或通过按压鼻翼止血。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出血量大或者出现呼吸困难。
出现面色苍白或者疲劳的表现。
在尝试了压迫止血后依然持续出血。
在鼻外伤或近期鼻部手术后出现的鼻出血。
在已知有鼻部肿瘤等疾病的情况下流血不止。
服用抗凝血药物期间流血不止。
除外流鼻血,还发现身体其他部位有出血点或瘀斑。
反复发生的鼻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急诊科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鼻出血的情况是偶尔发生还是经常出现?
鼻子受过伤或者近期做过手术吗?
有没有正在使用什么药物?
患者有没有已知的鼻部疾患或者出血性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如何止血?
正在吃的抗凝药需要调药吗?
还会反复出血吗?
回家之后有什么日常注意事项吗?
治疗
鼻出血如何治疗?
在家自行止血
采用正确的紧急自我救治方法,大多数鼻出血都可以止住,步骤如下:
坐在椅子上并保持身体微微前倾。不要躺下或者将头后仰,避免吞咽血液引起呕吐。
如果鼻腔内血凝块较多可轻轻擤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鼻翼。无论出血是单侧还是双侧的,都要同时压迫双侧鼻翼以止血。
儿童按压鼻翼至少5分钟,成人可延长至10到15分钟,注意计时。不要中途松开手指检查血是否止住了,很多止血失败的情况都是由于没有按压足够长的时间。
可以选择在鼻梁部位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慢出血速度。
如依照上述步骤按压后仍出血,重复尝试一次。如果按压止血长达30分钟仍然无法止血,则需要进一步医疗救治。
出血不止,及时就医
如果医生能够明确看到出血位置,可能会选用止血药物或者电凝烧灼的方法进行止血。
有时医生也会选择填塞法来止血,即使用棉球、棉纱等材料填塞鼻腔以控制出血。
如果鼻出血发生在儿童身上,医生还会仔细检查是否有异物被放入鼻腔,如有发现会将其取出。
日常注意
在鼻衄止血后注意以下事项有助于破损的鼻黏膜尽快愈合:
短时间内避免体力活动,尽量不要弯腰。
避免擤鼻、抠鼻、按揉鼻子。
保持鼻腔湿润,可选用盐水滴鼻液或使用加湿器。
预防
下列措施可能会减少发生鼻出血的风险:
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盐水滴鼻液或鼻喷剂。
避免用力擤鼻。
尽量不要抠鼻。如果无法做到,注意修剪指甲以免划伤鼻黏膜。
睡觉时在卧室使用加湿器,尤其是在空气干燥的时候。
遵医嘱使用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依诺肝素和氯吡格雷。
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抗过敏药和感冒药,因为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鼻腔干燥,引起鼻出血。
不要吸烟。吸烟会减慢愈合速度。
告诫儿童不要在鼻内放入任何物体。
不要经鼻吸入药品,如可卡因或安非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