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大疱性鼓膜炎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一种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原发性炎症。病理上,以鼓膜表皮层下方的局限性积液形成的大疱为特征,常波及鼓膜邻近的外耳道深部皮肤。
大疱性鼓膜炎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本病多好发于冬季。主要特征为耳痛,伴有耳溢脓、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部闷胀感。
大疱性鼓膜炎临床多见于单侧病变,偶可累及双耳。表现为剧烈耳痛、耳溢液、耳闷胀感等。少数可伴单发或多发性神经损害,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
如果病毒感冒患者伴有耳痛症状,尤其是剧痛的耳深部疼痛时,应及早就医。
目前通常采取全身抗病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大疱破溃之前,可使用消炎镇痛的滴耳剂,还可采用物理治疗的方法,促进炎症吸收。在大疱破裂之后,需保持外部的清洁,并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以预防继发感染。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预防感冒。同时,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症状
大疱性鼓膜炎有哪些症状?
冬季多见,常发生在流感之际,自然病程通常为 1~2 周。
耳痛:通常为患者就诊的主诉。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这种耳深部疼痛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感,一般均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有的患者耳痛症状可持续几天,通常为 5 小时左右。
耳溢液:大疱破裂后,耳内会流出淡黄色或带血的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如分泌物为脓性,多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耳鸣及耳内闷胀感:耳痛发生前后,出现耳鸣的症状,或有耳内闷胀感、堵塞感等。
眩晕:不多见。
其他:可有低烧,乏力,全身不适感等。
大疱性鼓膜炎并发症有哪些?
脑神经损害:少见,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生于疾病早期,或继发于病后 3 周内。听神经受累时会出现轻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聋、眩晕等,耳聋大多可恢复。
脑膜脑炎:很少见。
其他:如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但也不常见。
病因
大疱性鼓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认为该病是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等,但至今尚未得到证实。有报道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可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急性感染的流行期。
好发于流感盛行时,常表现为剧烈耳痛,随着疾病发展可出现双耳痛。
患者抵抗力低时感染病毒,好发此病。
哪些人容易患大疱性鼓膜炎?
儿童以及抵抗力低的人。
营养不良者,尤其是缺乏维生素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感冒后,忽然发生耳深部剧痛,伴有耳闷胀感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大疱性鼓膜炎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正确用药,以防出现继发感染。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大疱性鼓膜炎?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主诉的耳深部剧痛及耳内镜下检查结果,即可确诊此病。
耳内镜检查可见鼓膜尤其松弛部、外耳道充血,鼓膜或外耳道上皮下有局部血性渗出形成紫红色的血疱,呈圆或椭圆形,壁薄软,分界清楚,几个血疱可融合,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或疾病后期还可合并中耳积液。病变局限于鼓膜及外耳道近鼓膜的皮肤,一般不会累及中耳。
听力学检查多常见短暂、轻度传导听力损失,但近年来逐渐发现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应注意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区别,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是细菌感染所致。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无外伤?有无掏耳的习惯?
有无溢液出血?有无听力下降?
耳痛持续多长时间?
耳屏处及耳后有无压痛?
有无发热?
有无用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大疱性鼓膜炎严重吗?
大疱性鼓膜炎不吃药自己能好吗?
需要治疗多长时间?
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正确滴耳药?
平时有耳屎该不该掏?
治疗
治疗原则:缓解耳痛,防止感染。
耳痛剧烈者可在无菌条件下挑破血疱,酌情使用止痛剂。穿刺时还要注意不可刺破鼓膜全层,避免引起中耳急性感染。
血疱未破时,外耳道局部可滴入酚甘油;有分泌物时可使用硼酸乙醇溶液擦拭。
血疱破裂后可使用滴耳剂。
服用抗病毒药物,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滴耳药的正确方法
取卧位或坐位,患耳朝上,手将耳廓拉向后上方,推耳屏向前,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持滴耳液滴 6~10 滴入耳内。
注意事项
使用滴耳剂时,特别是冬季,首先将滴耳液握在手心加温,与体温接近,因为人的内耳前庭器官对冷刺激非常敏感,当滴耳液的温度过低时,就会打破内耳的温度平衡,内耳前庭器官受到冷刺激后,则会引起眩晕、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
切忌不要放在热水中加温(药物质量易受影响),且过高温度同样会刺激前庭。
滴药时将外耳道拉直后再缓慢滴入,使药液沿着外耳道壁缓慢流入内耳,注意不要触碰耳道皮肤,以免污染药液。
滴耳液要适量,滴液过多不仅会浪费药液,而且会有引起眩晕等不适反应的可能。
滴药后按压耳屏(耳道口前方的突起)数次,通过外力作用使药液直达患处,保持患耳向上 10~20 分钟再起身,倒出药液。
注意观察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如有则不宜继续使用。
大疱性鼓膜炎发展及转归
大疱性鼓膜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自限性,局部用药是为预防合并细菌感染。症状好转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日常注意
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我护理,讲究个人卫生,不随便掏耳朵,不用力捏鼻涕及佩戴耳机等,洗澡洗头时防止耳朵进水。
积极治疗原发病。
保证生活规律和充足睡眠。
饮食清淡,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饮水。期间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
预防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患病机会,具体事项如上所述。
发病期间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激发感染。
此外饮食注意忌口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紧张状态将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耳朵做为人体较为容易受伤的器官之一,平时自己一定注意自我保护。总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疾病预防的意识,也要掌握一些医学常识,这样能够大大减少生病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