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病是什么?耳病怎么办?耳病症状有哪些?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肿瘤具有的扩散能力)的多形性软组织肉瘤(来源于脂肪、筋膜、肌肉、纤维、淋巴注及血管等组织的恶性肿瘤,容易发生局部浸润、血行和淋巴转移),主要由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亦称纤维黄色肉瘤。该肿瘤为高度异质性(由于分化的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相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多见。本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发病年龄多以中老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1.2∶1,儿童亦可发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分为 3 种类型,分别是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型肉瘤)、巨细胞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伴有巨细胞的未分化多形型肉瘤)、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伴有显著炎症的未分化多形型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好发于四肢、躯干、后腹腔等部位,局部可触及包块,多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长入并破坏周围组织的生长方式),并易发生淋巴结及血行转移,尤其以肺转移多见。早期发现并彻底切除是治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对于手术切除范围仍存在争议,特殊部位肿瘤(如腹膜后肿瘤,位于腹腔深部)很难切除干净,成为复发的根源。研究认为手术联合放化疗较单纯手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由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程度高,侵袭、转移能力强,患者预后差,5 年总生存率约 50%,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并缩短患者寿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预后。

别称

耳部疾病

概述

耳部由外耳、中耳、内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是人体接收外界声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关键器官。耳部分布着大量的神经、血管,并由细小的骨骼和结缔组织构成精密的声音传输通道。因此,它很容易发生感染或由于各种原因受到创伤。一旦耳部出现病变,就很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脑部对声音的正确感知或造成人体丧失平衡感。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引起耳聋或持续性的头晕目眩,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常见的耳病(Ear Diseases)主要包括:

耳部外伤:耳朵位于脸部的两侧,向外突出,内部结构精细而脆弱,创伤后可影响正常听力和平衡感。此类患者往往还伴有面部或全身性创伤,甚至颅脑损伤等严重病情。

鼓膜创伤:耳道深处的鼓膜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而发生破损、穿孔,导致听力减退。患者必须及早就医处置,大部分通过保守治疗可在数周内自行愈合,仅有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

外耳道感染:外耳道皮肤含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旺盛,容易因堵塞而引发感染,甚至形成脓肿。

耳道异物:儿童常见将各种小玩具和植物种子塞入外耳道。成人则是在挖耳时,将纸条、棉签等不慎脱落在耳道内。此外,飞虫、砂石等也可能偶然进入耳道,成为耳道异物。

耵聍栓塞:耵聍(俗称耳屎)是耳道皮肤的分泌物,一般会随着运动而自行脱落至体外。如果耵聍积聚成团块,形成栓塞,就会影响听力。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中耳炎: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耳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急性发病时表现为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朵有闷胀闭塞感。假如患者在急性期及时接受药物和手术治疗,通常预期效果良好。若急性期未获治愈,炎症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中耳炎。病情不断加重,例如耳道长期流脓、鼓膜穿孔,并逐渐损害周边的器官组织,甚至可引起颅脑感染。

梅尼埃病:这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内耳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群,致病因不明。患者表现为旋转型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部或头部的闷胀感。该病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聋:我国的聋哑人约有 200 万,并以每年 3 万的速度增长。其中先天性耳聋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一,此类患者耳部的声音传输系统往往存在先天性缺陷。老年人的听觉系统退化、各种病原体感染、药物毒性和自身免疫病的损伤也都可能造成耳聋。

耳鸣:这是常见的难治性耳病之一,患者可以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一般人群中有 15%~20% 存在不同程度的耳鸣症状,老年人的耳鸣发生率可达 33%。

症状

各种类型耳病的致病因素、形成过程和病变位置有所差异,最主要的是损害耳部结构和功能,并由此引发患者的各种相应症状。

耳病的常见症状

疼痛:耳内或耳廓由于感染或创伤,形成炎症、红肿和疼痛。

耳道分泌物:以感染部位的炎性分泌物较为多见;也可能出现水性或血性分必物。

耳道出血:多由鼓膜创伤所致。

耳鸣: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条件下,可以感到杂乱无章、无具体内容的声音。

头晕目眩,身体的平衡感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耳聋:必须靠近才能听清声音;随病情进展可能最终完全丧失听力。

病因

耳病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的发病因素大致分为 2 类: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因素中包括感染、疾病、外界因素刺激、不良生活方式、免疫功能异常等;先天性因素则是家族遗传或自身基因突变。患者最终发病可能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耳病的获得性因素

感染和创伤:

各类细菌和病毒感染,常见类型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事故、殴斗、运动的过程中伤及外耳或鼓膜。

耳病未经及时治疗,可造成病情进展,损害周边的耳部组织。

免疫功能低下或身体机能退化:

婴幼儿和高龄老人;

艾滋病患者;

自身免疫病患者;

未得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或慢性心血管疾病;

慢性肝病或慢性肾病。

生活方式:

经常去河里游泳、洗澡。

喜欢用各种坚硬的物体掏挖耳道。

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精神、心理状态剧烈变化。

外界刺激因素:

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

从事采矿、冶金、建筑等噪音非常大或尘土飞扬的一线工作。

各种异物进入耳道。

服用各种耳毒性药物,例如抗生素、化疗药物、抗疟药物。

接触重金属、有毒化学物质。

耳病的先天性病因

家族遗传:家庭成员中有确诊患者,发病风险将显著上升,例如先天性耳聋或听力受损等。

先天性缺陷:

胚胎发育过程中,耳廓或耳道、听神经等组织出现缺失或畸形。

基因突变导致内分泌或免疫功能的调控体系发生异常,耳病发生风险将显著上升。

就医

就诊科室

五官科

常见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

基本情况:患者病史、治疗史、日常听力受损情况,以及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临床症状的特征:例如起病时间、进展趋势、症状发作频率、每次发作的诱因等。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耳部的颜色、质地,是否存在畸形、缺损、肿胀、肿块或溃疡。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耳廓和耳部周边是否存在疼痛、压痛或淋巴结肿胀。

医生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也会留意其说话声音和精神状态,作为评估病情的依据。

借助各种医疗器械,医生将对耳朵深部各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此过程中需要患者给予配合,否则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

听力检查:

采用医疗器械或电子设备,评估患者听力和听神经的受损程度。

通过观察患者对具体语言的反应和理解,判断其是否能将声音转化为准确的中枢神经信号。

平衡性和协调性评估:

评估患者采取一定姿势直立和行走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倾倒或动作异常。

医生还会观察患者是否能完成一些较为精细的动作或是闭眼写字是否会严重偏斜。

通过电子设备检查和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评估在试验过程中患者的眼球运动是否异常,是否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

抽血检查:测定血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了解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

分泌物检测和培养:检查患者耳道分泌物的性状、气味,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病原菌、血细胞或癌细胞。

内镜检查:医生会用一根纤细的导管探入耳部深处,通过末端的光源和镜头直接观察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初步评估疾病性质。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等,可以观察耳部及周边深部组织的病变情况,评估波及范围和严重程度。

治疗

耳病治疗主要以局部用药或外科处置为主。医生会根据耳病患者的病因及其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力争实现尽快缓解症状,并维护整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以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积极去除病因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停用相关致病药物或与相关科室医生沟通改变用药方案。

如果患者伴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或慢性感染,而既往未经规范治疗,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五官科医生会在耳病症状缓解后,将其转至相应的科室,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从而有利于降低病情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滴耳液局部用药;

感染严重者需口服抗生素治疗;常用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抗生素。

医生起始会以广谱抗生素治疗,随后根据药敏试验和治疗效果调整抗生素方案。

外耳形成脓肿者,医生会将其切开一个小口,随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并放置引流条。

耳鸣治疗:

血管扩张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例如氟桂利嗪、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等。

抗惊厥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卡马西平、氯硝西泮。

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

抗焦虑、抗抑郁药:多虑平、艾司唑仑。

梅尼埃病的治疗:

在治疗耳鸣的基础上,限制食盐摄入量,并服用利尿剂。

常规治疗效果欠佳,可采取中耳给药的方式,目前常用的是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

如果长期药物治疗无效,且患者眩晕频繁发作,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镇痛治疗:

局部涂搽糖皮质激素药膏或含有麻醉剂成分的凝胶。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自身免疫病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

外科治疗

耳外伤手术:

局部撕裂者应及时就医缝合。

血肿清除手术:适用于伤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减少组织坏死和继发性感染风险。

取出耳道异物或耵聍栓塞:

此类物体不可能凭空消失,必须就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异物或耵聍栓塞的性状特征,利用合适的医疗器械将其取出。

假如是飞虫入耳,在就医之前可先行滴入油滴,使其黏附不动,再去就医。

由于家中无医用器械,患者切勿尝试自行取出耳道异物或耵聍栓塞团块,假如反复刺激周边组织,可造成耳道肿胀,会给医生的诊治带来障碍。

中耳炎的治疗:

鼓膜穿刺术:抽出中耳部位的积液,并注入药物。

鼓膜切开术:如果积液过于粘稠或反复生成,医生会将鼓膜切开,并放置通气管,有助于中耳的通气,引流其中的液体。

中耳炎治愈后,若留有鼓膜穿孔,医生会施行手术将其修复。

鼓膜创伤修补:

通常情况下,较小的鼓膜穿孔无需手术治疗。只要每天用酒精清洁外耳道,并用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堵住耳道开口,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即可。通常鼓膜穿孔会在数周后自行愈合。

创伤较严重或愈合缓慢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取外科干预措施来修复鼓膜损伤。鼓膜贴片可以起到支架作用,帮助创伤组织加速愈合。若创伤较大或存在感染,难以自行愈合,医生会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清创、修补,恢复组织结构。

佩戴助听装置

适用于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最终丧失听力的耳病患者。

常用的装置包括:

助听器:一种帮助耳聋患者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

耳蜗植入器:又称为电子耳蜗,有可能帮助极重度耳聋患者重新获得听力。它是模拟人体耳蜗的作用,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声音信号传输向大脑。

日常注意

耳病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应立刻戒烟戒酒,并注意防止继发性感染。

戒烟戒酒:

立刻戒烟,远离二手烟。香烟的烟雾中存在大量有害成分,刺激和损害全身各处器官组织,导致病情更加恶化。

酒精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毒副作用。

居家治疗注意事项:

尽量保持耳朵病变部位的清洁,以免出现继发性感染。

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按剂量用药,以确保实现早期治愈或维持病情稳定。

若出现无法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以便于医生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方案。

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也不要擅自涂搽非处方药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复查: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进展情况。

预防

预防耳病的关键是防止感染和创伤,积极治疗耳道感染或其他慢性疾病。

不要随意用异物掏耳朵,如果耳朵感觉不适最好去专科门诊治疗。

不要在不洁的河水中洗澡或游泳。

洗澡、游泳过程中,如果耳朵进水,应该及时用棉签将水吸出。

避免噪音损伤鼓膜,如果在工作场所有很强烈的噪音,应佩戴保护耳塞或耳罩。

参加激烈的对抗性运动时,应做好整个面部的防护措施。

积极治疗耳道感染或其他耳病,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病情进展危害听觉和平衡功能。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小儿退热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小儿退热口服液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预防肾虚多做几个动作

2023-9-11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