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概述
即使不认识此名词,曾乘坐飞机旅行 (尤其是小飞机) 者也可能了解耳气压伤。这是当气压迅速变化时的堵塞 (有时甚至是疼痛) 的感觉。对于飞行者而言,这是最大的健康问题。对于婴儿和幼儿而言,耳气压伤可能特别疼痛,这是因为其耳部尚未完全发育。当您乘坐电梯或在山上开车时,也可能发生耳气压伤。耳气压伤也可能发生于水中,水肺潜水员称之为“耳挤压伤”。
耳气压伤是由于中耳鼓室内外压强不能平衡而产生的病理改变[1]。
耳气压伤在飞行人员中有较高的发生率[2]也是民航飞行人员空中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3]。
临床见眩晕、恶心、耳鸣、耳痛、耳闭塞感,甚至听力障碍等症状。
轻度病例的症状在回到陆地后不久消失,如果是重型,可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在较短时间内抗炎、消肿,改善咽鼓管功能。
可以通过保持咽鼓管打开来预防耳气压伤。
症状
耳气压伤有哪些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
耳部堵塞感。
听到的声音很低沉,这是因为鼓膜不能以其应有的方式振动和传递声音。
耳部疼痛。
如果听见耳部出现“砰”的声音,则提示咽鼓管打开。如果咽鼓管保持阻塞状态,则中耳可以通过填充透明液体来尝试平衡压力。如果咽鼓管处于关闭状态,则无法排出这些液体。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剧烈耳痛。
头晕 (眩晕)。
鼓膜破裂,迹象之一是从耳中漏出液体或血液。
听力损失。
病因
耳气压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朵对气压和水压的变化特别敏感。耳中咽鼓管的细管连接至鼻子和喉咙后部。此间隙充满空气,空气不断地被中耳内膜吸收,然后通过咽鼓管重新填满空气。这使得鼓膜两侧保持相同气压。当飞机开始降落时,机舱内的气压升高。为了保持平衡,中耳内的压力也需升高。这意味着空气必须快速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
对于咽鼓管被阻塞 (例如因为感冒) 者,则空气将无法到达中耳。当中耳中的空气被吸收时,没有空气可被用于重新填充。此处会产生真空状态,鼓膜被吸向内部并被拉伸。
年龄较小的儿童更常出现耳气压伤,这是因为其咽鼓管较窄。
水下也可能发生同样的状况。下潜得越深,压力就越大。即使只是下潜了几米,耳朵也可能开始感觉不适。
哪些人容易患耳气压伤?
飞行员。
潜水员。
咽鼓管功能异常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耳鼻喉科相关疾病的航空乘客。
年龄小的儿童。
接受高压氧仓治疗的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轻度病例的症状应在回到陆地后不久消失。如果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未消失或症状严重,少数还可引起感音性耳聋,则请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医生如何诊断耳气压伤?
医生将使用一种名为耳镜的工具查看患者耳朵内部。
医生将检查鼓膜后方是否存在液体或鼓膜是否受损。如果鼓膜受损,则可能需数周才能愈合,并且患者可能听不太清楚。通常情况下,唯一的治疗方法是等待。
如果病情在 2 个月内没有好转,则患者可能需接受手术治疗,以防止持续听力损失。
如果是感觉旋转或摔倒 (眩晕) 并且在飞行或潜水后立即出现症状,虽然很少发生,但患者可能需接受急诊耳部手术。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症状?持续多久?是否加重?
什么职业?
是否在乘坐飞机、电梯、上山、潜水时发生?
是否接受高压氧仓治疗?
感冒了吗?有副鼻窦炎、中耳炎之类的疾病吗?
自行进行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是否缓解?
患者可能询问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情况下会引发这个疾病?
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对以后的听力会有影响吗?
坐飞机时怎样能预防?
小朋友应该怎么处理?
治疗
对应损伤的急缓和程度,予以物理疗法、局部用药、手术处理及全身用药等不同的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急性期鼓膜充血、疼痛时用 2% 酚甘油点耳,但鼓膜破裂勿用。
对合并细菌感染或不排除继发感染者适当应用抗菌素。
对分泌物较多者可加用纤毛运动恢复剂如吉诺通等,促进中耳和鼻腔分泌物的排出,也可加做中耳和鼻部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严重和持续的中耳负压症状可行 Politzer 吹张或鼓膜切开[4]。
其他治疗方法
鼓膜已破裂者,用酒精消毒外耳道,然后用无菌棉试子试净耳道内的血液,再用无菌干棉球置于外耳道口,耳内勿冲洗或点药,全身应用抗菌素预防中耳感染。
疾病发展和转归
患者出现眩晕、耳鸣、耳聋等症状时,应进行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明确有气压性内耳损伤时应按眩晕和神经性耳聋给予相应的治疗[5]。
日常注意
您可以通过保持咽鼓管打开来预防耳气压伤。以下措施可能有帮助:
药物:对于感冒或过敏者,请在飞行前一小时应用减充血剂,并按医嘱应用直至着陆。鼻喷雾剂或抗组胺药也有助于打开咽鼓管。
耳塞:专为空中旅行设计的特殊耳塞能够减缓压力变化,让耳朵有时间进行调整。不过其对水肺潜水员无效。
如果耳部感到饱胀或疼痛,则请尝试以下方法:
不要在着陆期间睡觉,通过打哈欠或吞咽来尝试“打开”咽鼓管。
吮吸硬糖或嚼口香糖。
登机时携带一瓶水,并在飞行过程中饮用液体。吞咽动作将有助于保持咽鼓管开放,而水可能有助于稀释黏液。
“平衡”耳压。捏紧鼻子,通过嘴吸气,然后尝试轻轻地通过鼻子呼气,直至听到“砰”声。
对于携带婴儿者,当飞机开始降落时,请让婴儿坐起来,并给其奶瓶或安抚奶嘴,让其吮吸。
对于潜水员,请尝试以下措施以保护耳朵:
在潜水前和下潜时,平衡耳压。
脚先入水,这能更容易平衡耳压。
向上看,伸展颈部有助于打开咽鼓管。
如果感到疼痛,则请慢慢返回水面,继续潜水可能对耳部造成损伤。
预防
本病可防可治, 重在预防。一旦发病, 及时就诊处理, 尤其是重型者。
严格选拔飞行员和潜水员,定期体检。
咽鼓管功能异常者不宜乘坐飞机。
对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耳鼻喉科相关疾病者 (如副鼻窦炎、卡他性中耳炎等) 建议适当治疗, 可考虑乘机前鼻腔用血管减充血剂。
在飞机下降时, 多做吞咽、咀嚼、打呵欠等动作, 或闭嘴、捏鼻、鼓气, 以调节鼓室内外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