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肺继发性肿瘤
概述
肺转移性肿瘤,是指肺外部位的肿瘤经某种途径转移到肺,也包括肺的肿瘤自原发部位转移到肺的其他部位。
肺转移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为 6/10 万,多发生于发现原发肿瘤后 2 年内。大约 30% 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肺部转移。
肺转移性肿瘤的主要病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发展至一定程度后转移至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为肺转移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除原发肺癌注自身转移外,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肾癌、黑色素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生殖细胞肿瘤和卵巢癌。肺转移性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Ⅳ 期或晚期。
肺转移性肿瘤早期症状很少,尤其血行转移的单个癌结节基本上无症状,少数有咳嗽、血痰、气急。并发胸膜转移、癌性淋巴管炎、有上腔静脉受压时可有相应症状。
肺转移性肿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治疗的难点在于目前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手术时病期较晚、肿瘤侵犯广泛而难以彻底切除。
肺转移性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除原发肿瘤症状外,还可存在肺部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肺转移性肿瘤属于恶性肿瘤晚期,目前总体治疗效果差,预后差。
症状
在肺转移的早期阶段肺转移性肿瘤症状很少,血行转移的单个癌结节甚至基本无症状,少数有咳嗽、血痰、气急。并发胸膜注转移、癌性淋巴管炎、有上腔静脉受压时可有相应症状。晚期有明显症状,癌性淋巴管炎患者更为如此。
肺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转移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咳嗽、血痰、气急:部分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可有此类症状,多发转移瘤且肿瘤较大时更为如此。
呼吸困难:患者出现肺部广泛转移、癌性淋巴管炎或出现胸膜转移导致胸腔积液时,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其他症状:若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头面部及上肢水肿,头晕,颈部及上胸部浅表静脉扩张(原本不显露的静脉明显扩张并显露)。
肺转移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胸腔积液:肿瘤发生胸膜转移可导致胸腔积液,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导致头晕、头面部及上肢水肿,颈部及上胸部浅表静脉扩张。
病因
肺转移性肿瘤都是由肺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发展至一定程度转移而来。
肺转移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肺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
哪些人容易患肺转移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血痰、气急、面颈部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注,更应尽早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严重呼吸困难。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呼吸科
医生如何诊断肺转移性肿瘤?
医生通过胸部 X 线、胸部 CT、痰脱落细胞学、支气管镜、细针穿刺、肿瘤标志物、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为胸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之一,检查方便。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肺肿瘤的数目、大小、部位等。
胸部 CT 检查:为胸部疾病最常用检查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清晰显示肺部转移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形态等,并可初步鉴别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
痰细胞学检查:为无创检查,患者无痛苦,伴有血痰的患者痰中找到肿瘤细胞的可能性较高,容易获得诊断。
病理检查:能够鉴别是肺部原发恶性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并能确定转移性肿瘤的组织来源。
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肺部弥漫性广泛转移或转移瘤较大的患者,可能获得肿瘤组织以进行病理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在 CT 或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协助判断原发肿瘤的来源,判断原发肿瘤的控制情况。
PET-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发现肺外病灶价值较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
有肿瘤家族史吗?
主要有哪些症状?出现症状多久了?
曾就诊吗?曾接受何种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曾接受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恶性肿瘤吗?
病情严重吗?
需要治疗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会影响寿命吗?
治疗
肺部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取决于对原发灶的处理。以综合治疗为主,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和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少数如肉瘤等肿瘤,转移只局限于肺,偶可通过切除原发和转移灶而治愈。如果肺部转移灶较局限可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可辅以术前或术后化疗或放疗。
药物治疗
化疗:化疗是肺部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化疗药物选择必须根据原发肿瘤的来源选择相应的化疗药物(如肉瘤可选用异环磷酰胺注、表柔比星等,淋巴瘤可选用表柔比星、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并且是处方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近年发展明显的靶向治疗(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和免疫治疗(目的是诱导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对部分肿瘤类型效果良好,可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针对性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威罗菲尼、达拉菲尼用于黑色素瘤,奥拉帕尼用于卵巢癌,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用于结肠癌。
手术治疗
如果肺部转移灶较局限,没有身体其他部位转移,清除原发灶和手术切除肺部转移灶是理想的治疗目标。
开胸肺转移性肿瘤切除术:是传统的肿瘤切除方式,术中尽可能多保留正常肺组织。
胸腔镜微创手术和机器人微创手术:为近年来兴起的术式,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小了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快。
其他治疗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一般情况差、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如止痛治疗、补液治疗)缓解症状、改善营养状态。
放射治疗:对于局限肺转移灶未手术切除者可采用放疗杀死肿瘤细胞,或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措施。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肿瘤会迅速进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减轻,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但肺转移性肿瘤属于恶性肿瘤的晚期,一般预后较差。手术治疗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27%~63%。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避免碰倒胸腔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透。术后加强咳嗽咳痰。
放疗和(或)化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异常,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咨询经治医师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手术治疗一般术后 1 个月、3 个月、半年、1 年复查明确治疗效果、有无复发。一般复查胸片或胸部 CT注。之后一般半年~1 年复查一次。
饮食: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一般会禁止饮食,次日开始正常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若为非手术患者(尤其是化疗和放疗的患者)应多吃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运动: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日需卧床休息,一般次日可以开始床上或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运动,避免劳累。
预防
肺转移性肿瘤是由于其他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转移至肺部,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早期诊治原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