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食管下段憩室
概述
膈上食管憩室,又称为食管下段憩室,是距离远端食管 10 厘米左右的食管膨出,与贲门失弛缓症相关。憩室通过食管肌纤维间隙向胸腔突出,形成梗阻的可能性很小。
膈上食管憩室发生率为 0.015%,占食管憩室的 10~20%,男女发病之比 2∶1。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食管腔内压力与周围结构产生压力阶差,导致食管黏膜通过其外覆肌层的薄弱处疝出而成。结核、食管动力异常、食管梗阻和管壁薄弱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膈上食管憩室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两类。真性憩室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构成,形成原因是食管周围组织炎症和瘢痕收缩将食管壁向外牵引,多数无自觉症状。假性憩室壁则是由食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构成,成因是腔内压力时黏膜膨出,与食管动力学功能障碍相关;膈上食管憩室多属于假性憩室。
吞咽困难、胸痛、反胃、烧心等是膈上食管憩室的主要症状,其严重程度与憩室大小有关。
膈上食管憩室一经确认,均需正规治疗,保守治疗只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治愈,对于有症状且症状逐步加重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严重的膈上食管憩室可引起误吸、气促、喘憋和心慌等,炎症溃疡甚至可引起出血、胸腔内感染,0.7%~1.1% 的憩室发生癌变。
对症状明显的病例须行手术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
症状
膈上食管憩室的症状以吞咽困难、胸痛、反胃、烧心等常见。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明显、呕血、呼吸道及胸腔内感染等。
膈上食管憩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膈上食管憩室最主要的症状,初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进食停滞感等轻微不适,随着憩室的发展,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憩室的大小有关;长期严重吞咽困难则造成营养不良、消瘦、浮肿甚至恶病质。
胸痛、反胃、烧心:憩室内食物滞留可导致反流和呕吐,胸痛主要在胸骨口,是食管痉挛的表现。
其他特殊症状:
Boyce 征:吞咽时由于空气、食物和分泌物在憩室内混合,可听到“咕噜”含嗽响声;
咳嗽和呼吸困难:憩室膨出压迫气管,食物反流时造成误吸亦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口臭、味觉异常:滞留的食物发酵腐败。
膈上食管憩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食管运动功能紊乱
贲门失弛缓症
吸入性肺炎
憩室穿孔或出血
脓胸或支气管瘘
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生理解剖上的薄弱区和食管活动不协调有关,即食管腔内压力与周围结构产生压力阶差,导致食管黏膜通过其外覆肌层的薄弱处疝出而成。
膈上食管憩室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食管下段的肌肉为平滑肌,平滑肌收缩将食物向下推移,当肌肉不松弛或过早收缩,都将造成腔内压力升高,从而使食管黏膜从薄弱区膨出。
此外,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食管远端的梗阻亦使食管下段腔内压力升高,从而造成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向外膨出形成憩室。
哪些人容易患膈上食管憩室?
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尚且没有完全明确,以下人群容易发病:
结核;
食管运动功能紊乱;
贲门失弛缓;
肥胖;
长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
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吞咽困难;
胸痛、反胃、烧心;
咳嗽;
消瘦、精神萎靡。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呼吸困难
呕血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消化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膈上食管憩室?
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胸痛、反胃、烧心等症状,医生怀疑可能是膈上食管憩室时,可结合胸部 X 线检查、食管钡餐造影、食管镜检查、食管动力学功能以及 24 小时 pH 监测等检查结果予以诊断。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初步筛查手段,作用是判断是否有憩室和憩室内是否有食物滞留。
食管钡餐造影:最主要的确诊手段,通过不同体位的拍片,可以确定憩室的位置、大小以及内壁情况。
食管镜检查:病变早期可通过食管镜探查憩室开口,但憩室巨大时则食管镜容易进入憩室造成穿孔,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
食管动力学功能:无创检查,用于评估食管收缩能力和规律,通过食管清除功能了解黏膜破坏情况,是食管疾病患者评估症状严重程度与疾病相关性的重要手段。术前食管动力学结果可有助于确定施行食管肌层的切开长度。
24 小时 pH 监测:无创检查,用于评估食管下段 pH 值及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胸痛、反胃、烧心等症状与食管反流的相关性。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吞咽困难发生多久?症状是否有加重趋势?
胸痛、反胃、烧心的症状是否频繁?与进食的关系?
是否出现咳嗽、气促、心慌的症状?
颈部、胸部、腹部是否有摸到包块?
近期体重有无变化?
平时是否精神紧张?
以前有做过什么消化道相关的检查吗?有什么问题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病?
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最适合我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治疗后症状会好吗?
治疗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治疗
膈上食管憩室一经确认,均需正规治疗,保守治疗只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治愈,对于有症状且症状逐步加重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 H2 受体拮抗剂,具有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通过服药症状改善情况也可帮助食管反流相关诊断。
抗感染治疗:对于并发食管炎、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用药及疗程根据肺部相关情况而定。建议辅助排痰等措施,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等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
手术治疗
食管肌层切开术:不处理憩室,适用于憩室较小的患者。仅切开憩室颈部下方横行肌层,食管黏膜充分松解后憩室会自行回缩,最终与食管黏膜融合。食管下段肌层切开亦可解除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障碍。
单纯憩室切除术:适用于憩室周围已形成肉芽组织,第一步先予游离憩室,将其底部提高固定于颈部切口,第二步在局部发生粘连后进行,即切除憩室,缝合颈部切口。亦可用残端缝合器在憩室颈部关闭缝合憩室,切除后闭合处以肌层缝合包盖。既往此手术分两期完成,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和手术技术的成熟、发展,多倾向于一期完成,手术死亡率已降到 0%~0.8%。
憩室悬吊固定术:适用于巨大憩室,将底部高位缝吊并固定于食管肌层,倒悬的憩室不易被食管残渣充盈,即使在吞咽中有部分食物进入,因易于引流不被蓄积,也不存在复发的问题。
食管部分切除及食管胃吻合术:对于巨大食管下段憩室,部分需行根治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手术。
其他治疗方法
食管冲洗:食管冲洗以生理盐水和抗生素为主,主要用于减轻食管炎症、清除食管内食物残渣,可作为术前准备。
改变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食物、戒烟、戒酒、减肥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缓解部分食管反流症状,但部分患者收效不显著。
中药治疗、理疗等:作用是减轻和控制食管炎、食管动力紊乱的相关症状。中医中药对症状有一些缓解作用,必须要在正规中医院和研究院所的医生指导下遵医嘱用药。
留置鼻胃管:胃肠减压,减少胃食管内容物,降低腔内压力,可作为急性炎症期或术前准备辅助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膈上食管憩室患者吞咽困难、反酸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憩室炎症可能存在癌变风险。
若接受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日常注意
膈上食管憩室的患者需从心理护理、饮食、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日常注意护理,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心理护理:
患者需要减轻思想负担,要相信治疗后吞咽困难、反酸的症状能有效改善;
详细了解自身病情、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增强信心,消除自身对治疗方式的顾虑。
术前准备:
术前 3 天进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面线糊等;
术前 1 天进流食,如米汤等;
术前晚 8 点后禁食,并配合医护人员留置鼻胃管。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 8 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直至病情平稳;
注意术后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关注炎症指标变化情况;
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关注引流液量和性状,有较大变化及时反馈医护人员;
早点下床进行肢体运动和学会有效深呼吸,可减少肺炎、脓胸等并发症发生;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保持环境、床铺的干净和整洁,卧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饮食:
术后一般禁食 5~7 天,留置鼻胃管,经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或行肠内营养支持,使食管获得充分休息,避免吻合口瘘及感染;
术后 7 天后停止胃肠减压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时,根据医师吻合口愈合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开始进食;
可进食后由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恢复到普通膳食,整个过程需密切关注胸、腹部情况变化。加强营养支持,给与质软、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肉糜、菠菜、空心菜等;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病人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出院后注意事项:
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及大小便通畅,避免排便困难;
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憋气、增加腹压的动作,以免增加局部伤口的张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出院 1 个月后应及时到门诊检查术后恢复情况,并于术后 3 个月再次到门诊复查。
预防
目前,尚无完全预防膈上食管憩室的方法,但是以下方法可减少膈上食管憩室的发生率:
戒烟、戒酒;
限制含咖啡因的饮料的饮用量;
保持合理的体重水平,尤其控制腹围增长;
腹式呼吸锻炼;
长期反酸、呃逆、胸部或上腹部不适,应尽早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