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局限性间皮瘤,纤维性间皮瘤
概述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起源于 CD34 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常表现为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其形态类似于纤维母细胞,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多见于胸膜腔注。
发病无性别差异,从 40 岁到 70 岁均可发病。大部分为良性和交界性,恶性少见。
病因不明,常见的肿瘤发病因素有吸烟和被动吸烟、职业因素、饮食、药物、放射线和紫外线等。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生长缓慢,因此多数患者可以无症状,病程较长,直到肿瘤增大,出现各种压迫阻塞或病理学改变才出现各种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肿瘤起源于壁层胸膜,引起的胸痛、咳嗽、胸闷、气短等胸部症状。尤其是当肿瘤直径 >7 厘米时,会出现以肥大性骨关节病为代表的副肿瘤综合征。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目前关于传统的放化疗的治疗疗效,还缺乏确切依据。
根据肿瘤出现与侵犯的部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器官、组织损伤,易见压迫阻塞症状,可出现副瘤综合征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吸烟、射线、职业因素等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可预防肿瘤的发生。
该疾病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10~20%),手术治疗后预后好[1][2][3]。
症状
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随肿瘤生长可出现压迫阻塞等症状,好发于胸膜腔注,可有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症状,肿瘤>7 厘米时,会出现副瘤综合征等情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1][2][3][4][5][6]?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累及壁层胸膜引起的胸痛。其他胸部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咳嗽等,均与肿瘤位置、大小、局部压迫有关,尤其当肿瘤>7 厘米时,会出现以肥大性骨关节病为代表的副肿瘤综合征[1]。
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以腹部长期不适、腹部包块、腹痛等为主。
发生于胰腺、膀胱、颅内、胃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很罕见[2][3][4][5][6]。
胰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部位深,当肿块是良性或恶性程度低,很少侵犯周围组织血管,早期不易发现,患者也没有明显症状。在肿块较大出现压迫症状后,一般才容易被患者发现或体检时才能发现。
发生于膀胱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尿(尿液看起来像洗肉水)、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盆腔压迫症状,可伴或不伴低血糖综合征,患者会有心慌、冷汗、肢体发软无力、甚至癫痫发作、意识丧失。
肿瘤发生在颅内往往在出现压迫症状明显时才会发现,患者会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发生于双侧乳腺,常位于乳腺外侧,为渐进性增大的肿块,常无明显不适,部分伴有疼痛。
发生在胃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到后期常见症状为体重减轻和上腹痛,另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以肥大性骨关节病为代表的副肿瘤综合征,此时患者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引起低血糖等表现。
病因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病因不明。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多与环境污染、职业因素、吸烟与被动吸烟、饮食、放射损伤及自身体质等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具有以下患病危险因素:
40~70 岁人群;
经常抽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心情抑郁或接触射线、职业因素等;
有肿瘤家族史;
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
就医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生长缓慢,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出现压迫阻塞等症状,有明显临床表现时方就医,往往延误治疗时机,故按时体检很重要。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最常累及胸膜腔注,最明显症状是累及壁层胸膜时出现胸痛,此外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累及腹部,出现腹部长期不适、腹部包块、腹痛时需及时就诊。
出现低血糖等症状时。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剧烈胸痛、胸闷气短。
出现剧烈腹痛、腹部不适。
建议就诊科室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可选择相应的科室就诊,如:
肿瘤科
胸外科
普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医生除了需要询问患者的相关症状、进行体格检查,询问家族相关病史以外,还需要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这两项检查是诊断该病最准确的诊断标准,在医学上称为“金标准”。
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诊断该病最准确的诊断标准,在医学上称为“金标准”。 这些检测手段需要取肿瘤组织进行,对其进行病理学分析,或者对肿瘤相关的蛋白分子(如 CD34、CD99、波形蛋白、Bcl-2 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 CT、磁共振检查(MRI)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您的身体有哪些不适?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多久了?
症状能否自行缓解?是否逐渐加重?是否服用过药物?
您是否抽烟?您是否饮酒?您的职业是什么?是否接触射线等危险因素?
有没有直系亲属有类似症状?
是否在其他医院就诊过,有哪些检查结果?有无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样患上这种疾病的?能治好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能确诊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这种疾病预后好吗?
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手术治疗以后,有哪些在家里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治疗
治疗主要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大多遵循良性肿瘤的特点,所以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后会复发,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肿瘤界定为中间性肿瘤,可以理解为间于良性、恶性之间的肿瘤,以此提醒患者临床要密切随访监测、复查[6][7][8][9]。
药物治疗
目前缺乏传统的放化疗(即放射性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本病治疗地位的确切依据。
据报道,帕唑帕尼注对于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孤立性纤维瘤有重要意义[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能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有一定治疗作用[1],但都还有待更多的证据证实。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尤其是切端阴性的完整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手术切除后患者的 5 年生存率高达 97%。
其他治疗方法
也有其他研究提出放射治疗对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治疗有效[1],但都还有待更多的证据证实。
疾病发展和转归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生长缓慢,且多为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即在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只有少数为恶性,完整的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生存率,部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长达 15~20 年后出现复发后病情急剧恶化,因此术后需进行定期就诊,长期(3~5 年)密切的遵医嘱随访、复查。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遵医嘱按时复查或体检,避免复发;
戒烟;
规律、健康饮食;
充分睡眠、放松心情、按时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预防
目前尚且没有权威证据表明有明确的预防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有利于预防发病。除了年龄和家族病史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降低发生疾病的机会预防或控制的。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戒烟,远离二手烟。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远离致癌食物,如油炸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烧烤食品、酒精等。
远离不良的职业因素,例如避免X射线注暴露。
定期体检,尤其 40~70 岁的人要注意定期(每年一次)按时体检,有身体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