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肺炎旁胸腔积液
概述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是指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感染等肺部炎症引起的胸腔积液。
由肺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位居胸腔积液病因的第二位,而住院的细菌性肺炎患者约有 40% 伴有胸腔积液,其病死率高于无胸腔积液的肺炎患者。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常由于细菌性肺炎累及胸膜所致,也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合并感染等,年老体弱、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本病。
根据胸腔积液量和性质,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可简单分为 Ⅰ 类(胸腔积液为少量)、Ⅱ 类(胸腔积液为少至中量)、Ⅲ 类(胸腔积液量大于单侧胸腔 1/2)和 Ⅳ 类(胸腔积液为脓性)四种类型。
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不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症状有所区别。需氧菌肺炎患者发病急,进展快,常有发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厌氧菌肺炎患者发病缓慢,患者发热不明显,体重下降较为明显。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经确诊后,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应积极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胸腔积液过多,可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排出积液,方式包括胸腔插管引流,胸腔开窗引流等。此外,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
若患者原发感染性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胸腔积液可反复发生,反过来影响患者本身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痊愈,但仍应定期至医院复查,注意避免肺部感染性疾病复发而导致胸腔积液复发。
症状
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不同,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症状有所区别。需氧菌肺炎患者发病急,进展快,常有发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厌氧菌肺炎患者发病缓慢,患者发热不明显,体重下降较为明显。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需氧菌肺炎:
发热:常有持续性高热,为本病最显著症状;
寒战:常于发热前发作;
胸痛;胸痛程度与积液量无关;
咳嗽、咳痰:多为浓痰。
厌氧菌肺炎:
发热:大部分厌氧菌肺炎患者无发热或仅发低热;
体重下降:为厌氧菌肺炎患者最典型症状。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贫血:为本病最常见并发症。
病因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常由于细菌性肺炎累及胸膜所致,也可见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合并感染等,年老体弱、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本病。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细菌性肺炎:为本病最常见病因,多以葡萄球菌肺炎为主,此外还有链球菌及厌氧菌肺炎;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
肺癌合并感染;
免疫力低下: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艾滋病)或因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
哪些人容易患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患有细菌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感染病变者;
患有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
免疫力低下者,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如艾滋病)或因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年老体弱者:免疫力较低,易受细菌侵袭感染肺炎而诱发本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患者感染了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出现了发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时;
患者感染了厌氧菌肺炎,出现体重下降。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出现意识障碍时;
患者短时间内体重严重下降时。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呼吸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
当医生怀疑是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时,一般依靠患者病史、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该病。常见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血常规、胸腔积液化验、胸部 X 线检查、胸部 CT 及胸部 B 超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对患者胸部进行视、触、扣、听等检查,可发现患者呼吸受限、出现胸膜摩擦音、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患者白细胞数目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胸腔积液化验:可明确积液的性质及感染细菌类型,对本病有确诊意义。
影像学检查:
胸部 X 线检查和胸部 CT:可以在显示积液的同时,显示肺内、纵隔和胸膜病变的情况,提示积液的病因;
胸部超声检查:可估计积液量的多少,还可以定位指导胸腔穿刺抽液。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得的肺炎?
怎么治疗的?
出院后如何护理的?吃了哪些药?
是否有发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等情况?
是否有体重下降?
是否有其他疾病?
是否服用了免疫抑制类药物?
最近是否有感冒、受凉等?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得的是什么病?
我得的这个病会有生命危险吗?
有哪些治疗方法?
能彻底治好吗?会复发吗?
有什么后遗症吗?
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治疗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经确诊后,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应积极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胸腔积液过多,可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排出积液,方式包括胸腔插管引流,胸腔开窗引流等。此外,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
药物治疗
所有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均应进行抗生素治疗,应根据患者胸腔积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患者肺炎是在社区还是医院感染进行相应抗生素选择。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药物为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常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荨麻疹、皮疹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药物为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
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等,常与甲硝唑一起用于治疗在医院感染的肺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发热、瘙痒等。
治疗厌氧菌感染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甲硝唑等,主要用于治疗因厌氧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
手术治疗
若患者胸腔积液量较大或呈脓性,应积极予以抽吸,加快积液的吸收。
胸腔插管引流:适用于大部分胸腔积液,也可用于诊断胸腔积液性质和感染细菌种类,引流管一般置于患者肋间,待每日排出液体少于 50 毫升且颜色清亮时可拔出引流管。
胸腔开窗引流:主要用于慢性胸腔积液或经插管引流后复发的积液,一般在脓腔下部切除 1~3 条肋骨条段,插入引流管进行引流,待脓腔缩小至 10 厘米以下时可拔出引流管。
其他治疗方法
营养支持治疗:可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肉类、海鲜等),或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白蛋白等),必要时可予以输血,以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患者原发感染性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胸腔积液可反复发生,反过来影响患者本身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痊愈,但仍应定期至医院复查,注意避免肺部感染性疾病复发而导致胸腔积液复发。
日常注意
引流术后注意事项:术后活动时应注意幅度,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拔除后 5~7 天拆线。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感染药物,若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等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停药。
复查:患者出院后应每 3 个月至医院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胸部平片等检查。
饮食:引流术后饮食无特殊禁忌。患者出院后,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等),同时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高能量食物(如肉类、海鲜等)。
运动:术后活动时应注意幅度,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影响引流管。出院后,应坚持每周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其他: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伤风受凉。
预防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预防措施如下:
患有细菌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癌合并肺部感染者等肺部感染病变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肺部感染灶;
免疫力低下者:平时注意身体,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年老体弱者:平时注意身体,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加强锻炼,多吃高蛋白食物,必要时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如白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