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向外突出,内壁覆盖有完整上皮的盲袋。按发病机制可分为内压性憩室和牵引性憩室。按部位可分为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憩室。
根据 20000 例放射学检查估计,膈上食管憩室的发生率为 0.015%;欧洲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 0.74%~2%;日本文献报道的发生率为 0.22%~0.77%。发病率最高的年龄为 60~70 岁,30 岁以下者罕见,男性多见,男女发病之比为 3.5∶1[1]。
咽食管憩室和膈上憩室为内压性憩室,与食管功能紊乱有关,食管中段憩室多为牵引性憩室,常为炎症后瘢痕牵拉食管形成。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 X 线吞钡检查时发现。较大憩室可有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骨后烧灼感等。
咽食管憩室一般均需手术治疗;小而无症状的食管中段憩室不需手术治疗;憩室较大,有食物或分泌物潴留,并发憩室炎、溃疡或怀疑恶变时,需行手术治疗;大多数膈上憩室需手术治疗。
食管憩室可继发感染、出血、穿孔,甚至恶变等[1]。
症状
食管憩室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胸背痛、胸骨后烧灼感、呕血及黑便等。
咽食管憩室: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咽部不适或涎液增多;憩室较大后,有明显吞咽困难及腐臭食物反流;饮水时喉部有水气混杂音,食物反流入肺内可引起肺部感染。
食管中段憩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憩室较大或有炎症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及吞咽困难,憩室有出血时,可有呕血及黑便。
膈上憩室:常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烧灼感;平卧或夜间憩室内容物反流至口内,为憩室特征性症状;并发炎症或溃疡时会有胸背痛。
食管憩室并发症有哪些?
感染:憩室内食物潴留,并发憩室炎;食物反流入肺内,出现肺部感染。
出血。
溃疡。
穿孔。
恶变。
病因
食管憩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咽食管憩室由 Zenker 于 1875 年首先报道,发生于咽食管连接处后壁、环咽肌上方。该区域为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薄弱小三角区,称为 Kilian 三角。吞咽时咽下缩肌收缩与环咽肌松弛不协调,故咽部食管腔内压力增高,使食管黏膜经薄弱处突出形成憩室。因左侧薄弱较右侧明显,所以左侧咽食管憩室多见,常见于老年人。
多数人认为,食管中段憩室系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急性或慢性炎症后,特别是淋巴结核,引起粘连收缩,将局部食管壁向外牵拉形成。憩室颈大底小,呈漏斗状。
膈上食管憩室是由于食管下端肌纤维薄弱,在合并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时,食管腔内压力增高,导致黏膜自薄弱区膨出形成。
哪些因素使人容易患食管憩室?
年龄:老年,60~70 岁。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既往疾病: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炎、淋巴结核;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如出现吞咽困难、有腐臭食物反流、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呕血及黑便等,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建议就诊科室
胸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
症状:有吞咽困难、腐臭食物反流、胸骨后烧灼感、呕血及黑便。
X 线检查:X 线吞钡检查可见钡剂进入憩室。
食管压力测定:可以了解可能同时存在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没有症状?
既往是否有淋巴结炎症或淋巴结核?
是否有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了食管憩室?
需要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哪些情况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怎么做?手术效果如何?
术后恢复需要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治疗
咽食管憩室[2]
咽食管憩室呈进行性发展,可继发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应手术治疗。
若憩室较小而基底较宽,采用单纯环咽肌切开术即可获得满意效果;
如憩室较大,应行憩室切除加环咽肌切开,并行食管肌层及周围组织缝合加强,消灭薄弱区。
若咽食管憩室合并环咽肌功能障碍,或咽食管憩室切除后复发,可采用延长的颈段食管肌层切开术。
食管中段憩室[2]
小而无症状的食管中段憩室不需要手术治疗,若合并有炎症、水肿,可用消炎及解痉药物缓解症状。
憩室较大,有食物或分泌物潴留,并发憩室炎、溃疡或怀疑恶变时,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切除憩室,分层缝合黏膜和肌层,用附近胸膜片覆盖加固。目前多采用胸腔镜手术。
膈上食管憩室[2]
大多数膈上食管憩室需要手术治疗,除行憩室切除外,如果合并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等,应一并处理。
食管憩室的发展及转归
较大且有症状的食管憩室,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憩室炎、溃疡、出血、穿孔,甚至恶变,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低。
日常注意
如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食物反流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治疗,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
如有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应及时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