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儿童气胸
概述
小儿气胸是指气体蓄积于胸膜腔内。
0~17 岁小儿气胸发病率为男性 4/10 万、女性为 1.1/10 万;10 岁以下儿童占所有气胸 7%,新生儿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率约为 1%。
该病主要病因为穿刺、外伤等继发性因素,导致胸膜腔和外界相通,空气进入胸胸膜腔。或者如肺大泡、感染等因素导致肺泡或支气管与胸膜腔连通,导致空气从气道或肺泡进入胸膜腔。肺部原发性疾病、先天性肺发育不良、肺囊肿等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病因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型。
症状主要取决于起病缓急、气胸类型、胸腔内气量多少和速度、原先病变等。典型症状可表现为突发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或伴刺激性咳嗽等。气胸量较少时可无症状。
气胸占胸腔容积小于 20%,常不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胸腔闭式(连续吸引法)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开胸或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用于消除病因。治疗关键对张力性气胸的处理。难点在明确原发性气胸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本病危害为当肺组织压缩严重可导致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功能受损等。发生张力性气胸,可导致纵膈扑动、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极度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昏迷等,危及患儿生命。气胸并发感染可导致粘连性胸膜炎等。
气胸量少或局部气胸,常可自行逐渐吸收,但患儿家长仍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明显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送医。
症状
典型症状可表现为突发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或伴刺激性咳嗽等;气胸量较少时可无症状。
小儿气胸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儿气胸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痛、胸闷;
气短、呼吸困难;
刺激性咳嗽;
表情惶恐、烦躁不安;
皮肤严重发绀青紫;
脉搏微弱;
血压降低;
肋间饱满;
昏迷。
小儿气胸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低容量休克
张力性气胸危象
脓气胸
血气胸
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粘连性胸膜炎
病因
小儿气胸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自发性因素,原因常不明,多见于年长儿,偶呈家族性分布,多次同侧无原因出现。
继发性因素:
胸部外伤:凡是导致胸膜腔与外界交通者,如肋骨骨折、穿透性损伤、肺部深层损伤导致肺泡、支气管撕裂等。
手术损伤:常见于各种穿刺、胸部或颈部手术、气管切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
人工机械通气:常见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时最易合并气胸。
肺部原发病:如哮喘、肺大泡、囊性纤维化、肺气肿等。
呼吸道梗阻:如新生儿窒息、气道异物吸入等。
肺部感染:最常见于肺炎,还可继发于肺脓肿、肺坏疽等。
肺弥漫病变:如粟粒型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郎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等。
吞咽腐蚀性药物:腐蚀食管致溃烂穿孔,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气胸,此类情况较少见。
继发于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小儿成骨肉瘤等,导致肺组织坏死致胸膜腔与支气管或气管相通。
哪些人容易患小儿气胸?(危险因素)
胸部手术或穿刺术者。
使用呼吸机人工通气者。
有肺部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肺大泡、肺结核等。
胸部外伤或伴明显肋骨骨折
家族中有自发性气胸病人。
先天性肺部疾病,如先天性肺囊肿、肺发育不良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
婴幼儿出现惶恐、烦躁不安、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伴咳嗽等。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出现呼吸极度困难、甚至窒息、皮肤严重发绀青紫、脉搏微弱、血压降低、肋间饱满、甚至昏迷等危象。
建议就诊科室
小儿胸外科
小儿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儿气胸?
当医生怀疑是小儿气胸时,常通过典型症状、胸部查体,结合胸部 X 线、胸部 CT 等检查可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胸部叩诊:常见的胸部查体,作用是用于判断肺部有无气胸或其他病变,判断气胸以及膈肌的移动范围。
硬币叩击征:又称“钱币试验”,目的是判断胸膜腔内是否存在较多气体或液体。方法是用一枚硬币叩击另一平置于胸前壁一侧中部的硬币,同时在背后进行听诊,由于胸膜腔内积存气体,可产生共鸣,因此,可以听到清晰的敲击声,即为硬币叩击征阳性。
胸部 X 线检查:作用是明确是否存在气胸,并进行气体量的估计,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还可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大疱、肿瘤等)以及进行疗效评估等。
胸部 CT 检查:作用与 X 线胸片相似,但较前者有更好的组织分辨率,易于发现和排除其他疾病。
实验室检查:常见如血常规,用于评估身体一般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感染征象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以前出现过如此情况?
症状有无进行性加重?
患儿喂养、发育情况?
是否曾患何种疾病?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做过何种检查,疗效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因是什么?
病情严重吗?会危及生命吗?
需要治疗吗?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有无并发症?
会复发吗?
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吗?
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都是消除胸膜腔内空气,重建其密闭性,促进漏口愈合,消除病因,防止并发症发生等。
胸腔穿刺抽气术:作用是紧急情况下胸膜腔减压,适用于气胸量大,且症状严重如极度呼吸困难。
胸腔引流:包括闭式引流和连续吸引法引流,作用都是引流胸膜腔内气体,使胸膜腔漏口闭合或愈合,消除病因。
胸腔镜或开胸术:作用都是为了消除气胸病因,防止复发;通过对漏气部位胸膜进行烧灼、结扎或缝合肺大疱以达到关闭漏口的目的。优点是术后气胸复发率低;缺点是创伤相对较大。
其他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包含密切观察、平躺休息、吸氧。作用是减少诱因、提高氧饱和度、利于气胸自行吸收和漏口的愈合;适用于气胸量少于 20% 患儿,常可自行吸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对于气胸量大或张力性气胸患儿,常出现呼吸窘迫、低容量休克、昏迷等,危及患儿生命。合并脓胸时,持续日久,其预后差,可导致肺损伤、粘连性胸膜炎,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多数患儿均可治愈,且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复发率低,手术后其复发率低于 0.5%。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对于保守治疗患儿:多休息,勿剧烈活动(勿奔跑、跳跃、快走、搬动重物等),密切观察患儿表现,如出现症状加重(如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等),及时就诊。按医生要求或 1 周后复查,复查胸部 X 线片。
对于已行手术治疗患儿:应密切观察引流瓶情况,使引流管末端始终位于引流瓶液体内;密切观察患儿有无气促、胸闷等症状,若有及时告知医师。术后先禁饮食,在 1~2 天后按医生要求可先流食,然后过度到正常饮食。按医生要求给伤口消毒、更换纱布、定期拔除引流管、拆线。
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多吃鱼、少吃红肉(如牛、羊肉等),可多吃鸡蛋、适当喝牛奶;饮食中需富含维生素 A、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水果(如苹果、梨、橙子等)。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如油炸(如油炸花生米、炸鸡等)、熏制(如腊肉)、生冷、辛辣刺激及腌制(如辣椒、生姜、咸菜等)食物。
运动:坚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每周锻炼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选择慢跑、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早睡早起,保持良好作息习惯。
预防
针对可变的因素: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肺炎、脓胸、脓气胸等。
预防婴幼儿肺部感染,依据季节适当增减衣物,尽量母乳喂养,实时添加辅食,增强婴幼儿身体素质,预防感冒等肺部感染;在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
加强早产儿及体弱儿(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积极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促进肺组织成熟等。
父母须给幼儿做好计划免疫,特别是麻疹活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注射,可明显减少继发肺炎的发生可能,降低因肺炎导致气胸的发生率。
提倡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 D,防止佝偻病等,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勿吃不干净食物;平时房子要多开窗透气。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习惯性气胸者,如出现胸痛、气短、胸闷等症状及时就诊。
对于有家族性肺部疾病(如哮喘、肿瘤等),应做好孕前咨询、孕中及产前检查等,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减少畸形婴儿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