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心包旁囊肿与心包憩室,间皮囊肿与心包憩室
概述
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是指发生于心包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因为心包发育出现异常导致的纵隔囊性病变,同时囊肿与心包隔绝称为心包囊肿,也可称为间皮囊肿、心包旁囊肿、胸膜心包囊肿等。当囊肿与心包腔相通时,则称为心包憩室。
临床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为 1/10 万,占纵隔肿物的 8% 左右,占纵隔囊肿的 18% 左右,囊肿大小为 1~15 cm 不等,以右侧最为多见,约占 70%,男女发病比例相当,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包发育出现异常,导致间隙出现而未融合最终形成心包囊肿,如果囊肿与心包腔相通时就形成了心包憩室。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部不适、胸闷、胸痛等症状,囊肿过大压迫心脏时可出现心悸(能感受到自己心跳、心慌、心跳加快)、心衰(呼吸困难、气促、各种脏器功能改变)等表现。
手术切除囊肿是治疗的关键。
囊肿较大时没有及时处理,可出现感染,压迫心脏出现心脏梗阻,破裂可出现急性心包填塞而威胁生命。
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症状
大多数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患者由于囊肿较小附近的组织器官没有受压而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部不适、胸闷、胸痛等症状;当囊肿过大是可压迫上腔静脉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心脏时可出现心悸、甚至心衰等表现;如果囊肿破裂可出现急性心包填塞;如果并发感染可出现发热等。
常见症状有哪些?
胸部不适或胸闷:患者可表现胸部的反复不适,或者胸闷,觉得呼吸不顺畅,胸部好像有东西压着。
胸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部疼痛不适,此胸痛与心绞痛不同。
上肢水肿或颈静脉充盈:当因囊肿生长部位或者较大时,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单侧上肢或一侧颈部静脉回流受阻,出现上肢体积增大或者颈静脉充盈。
心悸、乏力、呼吸困难:当囊肿压迫心脏时可出现心悸,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特别是压迫左心室时可出现乏力、呼吸增快、急促、气紧等。
双下肢水肿:当囊肿压迫右心室时,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右心衰竭,出现下肢体积增大,皮肤可能涨得发亮。
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低血压:患者可感觉到呼吸短而急,颈静脉充盈突出于皮肤表面,可以触及其轮廓,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眼前发黑。这是出现急性心包填塞的三大主要症状,病情危急。
发热:当囊肿并发感染是可出现发热。
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力衰竭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急性心包填塞
感染
病因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是胚胎发育发育异常,形成心包囊肿,如果囊肿与心包腔相通时就形成了心包憩室。
常见原因有哪些?
胚胎发育异常;
孕期子宫腔内环境改变;
孕期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
有如下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
孕期感染:怀孕期间如果感染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弓形虫等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有如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
高龄产妇。
低龄产妇。
孕期不恰当服用药物:可安全给孕妇使用的药物极少,许多药物会影响胚胎发育。
就医
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而不会选择就医,多于健康体检发现;当出现胸部不适、胸闷、胸痛等症状需要就医;当囊肿过大出现附近器官的压迫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症状时提醒您有必要就医:
胸部不适、胸闷;
胸痛;
上肢水肿、颈静脉充盈;
心悸、乏力、呼吸困难;
双下肢水肿;
发热。
如出现以下症状提醒您需要立马就医,或拨打 120:
严重呼吸困难;
同时出现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低血压时,需要立即拨打 120。
建议就诊科室
心脏外科
胸外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
当医生怀疑是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时,通常通过询问病史、查体、胸部平片、心脏彩超、胸部 CT、心脏核磁共振、心包注气试验等检查手段来确诊该病。
相关检查的具体介绍:
胸部平片:即胸部 X 线检查,可初步发现囊肿。
心脏彩超:是诊断囊肿的重要方法,能动态观察,可明确囊肿与心包的位置关系。
胸部 CT:胸部 CT 对明确囊肿非常重要,可判断囊肿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进行手术治疗前需常规检查。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也可明确囊肿的诊断,其准确性与胸部 CT 相似。可判断囊肿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等。
心包注气试验:这是一个有创检查。医生利用心包穿刺技术,在 B 超或 CT 的引导下对囊肿进行穿刺,然后注入气体,囊肿内可见气泡,而未进入心包,可判断其与心包是否相通。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最主要的症状是什么?比如胸痛,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改变自己的体位比如躺着床上或坐起来会有变化吗?
除了胸部疼痛不适外,还有其他地方疼痛吗?
有其他症状吗?比如: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
去其他医院治疗过吗?
以前做了哪些检查?治疗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这是一种什么病?
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病的出现?
我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需要进行手术吗?手术效果如何?费用高吗?
有哪些并发症吗?我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恢复快吗?以后还能从事体力劳动吗?
治疗
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造成就诊不及时。随着囊肿的长大出现并发症包括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感染、心力衰竭,甚至急性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心包囊肿与心包憩室经过治疗预后良好。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心包囊肿及心包憩室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进行手术患者,如果手术时间过长,老年,基础疾病较为严重等感染风险较高患者可预防性给予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为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唑林、头孢拉定等。
手术治疗:
开胸心包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心包囊肿,且患者身体基础情况较好。通过开胸手术,将囊肿剥离,然后直接切除。开胸手术的好处在于可将心包囊肿完全暴露于视野中,便于囊肿剥离及切除。但由于切口大,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术后恢复慢,更容易感染,死亡率较高,费用也高。术后容易出现出血、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异常情况。
小切口心包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各类大小的心包囊肿,当囊肿较大时,可先囊液抽吸。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创伤较小,伤口愈合较快;但手术视野较小,对手术医生要求较高。如没有切完,可出现囊肿复发。
胸腔镜辅助心包囊肿切除术:适用于各种大小的心包囊肿,包括有胸腔粘连的心包囊肿。医生借助腔镜对心包囊肿进行剥离及切除。创伤小、精细、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对于囊肿较大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在分离过程中易损伤周围组织及器官。
CT 或 B 超引导下心包囊肿穿刺抽液术:适用于拒绝手术治疗或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其他手术治疗者。在 CT 或 B 引导下对心包囊肿进行穿刺,抽出囊内液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创伤小,短期效果好,多数患者能耐受,但易复发,且易出现局部浸润。CT 较 B 超更能清楚显示周围结构,安全性好于 B 超。
疾病发展和转归
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就诊不及时。随着囊肿的长大出现并发症包括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感染、心力衰竭,甚至急性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
经过正规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少数患者容易复发。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前注意事项:
多数患者可选择日期进行手术,可于春天或秋天进行,避免冬天手术,特别是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
决定手术治疗前,要戒烟,适当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进行吹气球锻炼。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避免用力咳嗽,用力解大便,搬重物,因为可诱发伤口裂开,出血。
术后鼓励排痰,可轻柔地用手掌拍击背部。
术后家属可按摩双下肢,避免血栓形成。
术后可用胸带,防止伤口裂开,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但需要病情允许。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口服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饮食(术后):术后 1~3 天需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若患者无不适,大约 2 周后可正常饮食。
饮食(非手术):清淡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每日约 500 克),少吃或不吃高脂肪、油炸物。
运动:术后第一天患者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 3 天患者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 1 周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尽量避免过早或者过晚生孩子,这样风险会升高;
怀孕期间避免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嗜好;
孕期避免感染,增强抵抗力,避免感冒,最好不养宠物;
有计划怀孕,避免使用过多药物及不明风险的药物;
可进行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