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心包转移性肿瘤,继发性心包肿瘤,转移性心包肿瘤
概述
心包转移瘤为原发病灶不在心包(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的膜状囊)的恶性心包肿瘤。全身恶性肿瘤经各种途径转移至心包,属于继发性肿瘤,占心脏肿瘤的绝大多数。
目前缺乏心包转移瘤的具体发病率数据。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心脏的发生率约为 10%,最常转移到心包,其次为心肌。据文献报道,心脏转移瘤在恶性肿瘤尸检者中的发现率为 1.5~25%。发病年龄在 5~81 岁,主要分布在 50~70 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原发肿瘤以肺癌注、淋巴瘤、乳腺癌为多见,综合国内外的报道,以肺癌的心脏转移最多见。
本病病因主要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转移至心包所致。
本病无分型资料,属于恶性肿瘤晚期,不再进一步分期。
大多数心包转移瘤患者只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或有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包受累的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本病主要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及心包转移瘤的对症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原发肿瘤的转移范围、心包转移瘤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分期晚、缺乏良好的治疗措施。
本病为继发性恶性肿瘤,一经发生,进展迅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目前心包转移瘤总体治疗效果差。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肿瘤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期的关键。
症状
心包转移瘤多数只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包受累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注、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闷气短:是心脏转移瘤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大量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脏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
胸痛:肿瘤侵犯或压迫冠状动脉(心脏的供血系统),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包肿瘤可导致胸骨后疼痛。
面颈部及上肢肿胀: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面颈部及上肢肿胀。
上腹部疼痛:心功能不全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可出现上腹部疼痛。
下肢肿胀:心包转移瘤可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出现双下肢肿胀。
其他症状:心功能严重受损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晕厥。
心包转移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包转移瘤可导致心包积液、心绞痛、心跳节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包积液:肿瘤侵犯心包可引起心包积液,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表现为劳累后胸闷气短,严重时可有明显呼吸困难。
心绞痛:肿瘤侵犯或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
心律失常:肿瘤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律失常,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表现。
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脏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最终发生心功能衰竭。
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梗阻,患者出现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双上肢水肿,颈静脉及胸部浅表静脉充盈,并可有头晕、头沉等症状。
病因
本病主要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转移至心包所致。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
哪些人容易患心包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注、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患者,若出现如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胸痛
上腹部疼痛
面颈部及上肢和下肢肿胀
晕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剧烈胸痛
严重呼吸困难
明显心慌
建议就诊科室
心外科
胸外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转移瘤?
根据本病典型症状,医生可初步考虑心脏疾病的诊断。当医生怀疑心脏肿瘤时,通常进行心电图、胸部 X 线、超声心动图、胸部 CT、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有无心肌缺血及心脏肥大。
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肿瘤最常用的检查。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可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胸部 X 线检查:为胸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影增大及胸腔积液。
胸部及心脏 CT 检查:是心脏转移瘤的重要检查之一。通过 CT(尤其是增强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并可明确胸腔内其他部位病变情况。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地显示心脏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心脏肿瘤的重要检查之一。
病理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通常通过穿刺心包积液进行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曾患哪些疾病?
是否有恶性肿瘤史?
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出现症状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吗?曾治疗吗?疗效如何?
具体都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恶性肿瘤吗?
病情严重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心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及心包转移瘤的对症治疗。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及靶向药物注(能够精确瞄准病变部位的药物)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至心包的患者,可采用化疗。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如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转移至心包,可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
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都是处方药,并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
心包转移瘤为恶性肿瘤晚期阶段,一般没有手术机会。手术治疗主要是心包开窗术(在心包上切开一个小口)、心包部分切除术,以缓解心脏压迫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能够迅速缓解因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症状,并且能够向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以减少积液的产生。
局部放疗:对于心包转移性肿瘤,局部放疗可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减轻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会迅速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减损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本病为恶性肿瘤晚期,发展迅速,总体治疗效果差、病情发展不乐观。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患者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避免碰倒胸腔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血,保持局部清洁。术后加强肺功能锻炼,如可练习咳嗽以咳出痰液。
化疗和(或)放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注下降,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应定期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咨询经治医师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在治疗后应按医嘱严密随访复查。因疾病进展迅速,可每月或 2~3 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超声心动图或胸部 CT 等项目,以评估肿瘤进展情况。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一般会禁止饮食,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决定何时开始进食。进食后先吃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若为非手术患者,饮食无特殊禁忌。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日需卧床休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次日可以开始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运动,避免劳累。
预防
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原发肿瘤是预防心包转移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