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转移瘤是什么?心包转移瘤怎么办?心包转移瘤症状有哪些?

皮肤神经瘤通常是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神经组织异常增生所引起的肿瘤结节。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外伤可能会诱发本病。根据本病表现,将疾病分为 3 型,分别为外伤性神经瘤(病损通常位于第三跖骨即脚趾间隙)、多发性黏膜神经瘤(病损通常为多发的丘疹注和结节,通常位于颜面部)、孤立性栅栏状包膜神经瘤(通常位于颜面部,损害生长缓慢)。本病主要症状为出现皮下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接触时可疼痛,结节通常不伴明显的破溃渗出。本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缓解疾病症状,疾病治疗的关键点在于积极进行手术干预,努力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本病的主要危害是多发性黏膜神经瘤经常伴发甲状腺髓样癌(一种甲状腺恶性肿瘤)、双侧嗜铬细胞瘤(一种导致激素儿茶酚胺过量分泌的疾病,主要影响血压,可治愈)和弥漫性胃肠道节神经瘤病(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细胞的良性肿瘤),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除手术切除外,目前对该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外伤可减少本病发生风险。

别称

心包转移性肿瘤,继发性心包肿瘤,转移性心包肿瘤

概述

心包转移瘤为原发病灶不在心包(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的膜状囊)的恶性心包肿瘤。全身恶性肿瘤经各种途径转移至心包,属于继发性肿瘤,占心脏肿瘤的绝大多数。

目前缺乏心包转移瘤的具体发病率数据。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心脏的发生率约为 10%,最常转移到心包,其次为心肌。据文献报道,心脏转移瘤在恶性肿瘤尸检者中的发现率为 1.5~25%。发病年龄在 5~81 岁,主要分布在 50~70 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原发肿瘤以肺癌注、淋巴瘤、乳腺癌为多见,综合国内外的报道,以肺癌的心脏转移最多见。

本病病因主要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转移至心包所致。

本病无分型资料,属于恶性肿瘤晚期,不再进一步分期。

大多数心包转移瘤患者只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或有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包受累的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本病主要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及心包转移瘤的对症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在于根据原发肿瘤的转移范围、心包转移瘤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的难点在于肿瘤分期晚、缺乏良好的治疗措施。

本病为继发性恶性肿瘤,一经发生,进展迅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减损寿命。

目前心包转移瘤总体治疗效果差。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肿瘤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期的关键。

症状

心包转移瘤多数只表现为原发肿瘤症状,或其他部位转移的症状。心包受累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注、胸痛、上腹部疼痛、面颈部及上肢肿胀、下肢肿胀、晕厥等。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闷气短:是心脏转移瘤常见的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大量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脏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呼吸困难。

胸痛:肿瘤侵犯或压迫冠状动脉(心脏的供血系统),可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心包肿瘤可导致胸骨后疼痛。

面颈部及上肢肿胀: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面颈部及上肢肿胀。

上腹部疼痛:心功能不全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可出现上腹部疼痛。

下肢肿胀:心包转移瘤可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患者出现双下肢肿胀。

其他症状:心功能严重受损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现晕厥。

心包转移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包转移瘤可导致心包积液、心绞痛、心跳节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腔静脉综合征等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包积液:肿瘤侵犯心包可引起心包积液,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表现为劳累后胸闷气短,严重时可有明显呼吸困难。

心绞痛:肿瘤侵犯或压迫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

心律失常:肿瘤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律失常,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表现。

心力衰竭:大量心包积液、肿瘤压迫心脏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最终发生心功能衰竭。

上腔静脉综合征:肿瘤侵犯或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梗阻,患者出现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双上肢水肿,颈静脉及胸部浅表静脉充盈,并可有头晕、头沉等症状。

病因

本病主要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转移至心包所致。

心包转移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展至晚期。

哪些人容易患心包转移瘤?

身体其他部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注、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患者,若出现如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胸闷气短

呼吸困难

胸痛

上腹部疼痛

面颈部及上肢和下肢肿胀

晕厥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晕厥

剧烈胸痛

严重呼吸困难

明显心慌

建议就诊科室

心外科

胸外科

心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心脏转移瘤?

根据本病典型症状,医生可初步考虑心脏疾病的诊断。当医生怀疑心脏肿瘤时,通常进行心电图、胸部 X 线、超声心动图、胸部 CT、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有无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有无心肌缺血及心脏肥大。

超声心动图:是心脏肿瘤最常用的检查。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判断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可判断心脏功能的改变。

胸部 X 线检查:为胸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心影增大及胸腔积液。

胸部及心脏 CT 检查:是心脏转移瘤的重要检查之一。通过 CT(尤其是增强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和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并可明确胸腔内其他部位病变情况。

心脏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地显示心脏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心脏肿瘤的重要检查之一。

病理检查: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通常通过穿刺心包积液进行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以前曾患哪些疾病?

是否有恶性肿瘤史?

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出现症状多久了?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吗?曾治疗吗?疗效如何?

具体都做过哪些检查?结果如何?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是恶性肿瘤吗?

病情严重吗?

如何治疗?

治疗效果如何?

会复发吗?

治疗

心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及心包转移瘤的对症治疗。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化疗及靶向药物注(能够精确瞄准病变部位的药物)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至心包的患者,可采用化疗。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如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若转移至心包,可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目的是有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

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都是处方药,并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手术治疗

心包转移瘤为恶性肿瘤晚期阶段,一般没有手术机会。手术治疗主要是心包开窗术(在心包上切开一个小口)、心包部分切除术,以缓解心脏压迫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心包穿刺引流:能够迅速缓解因大量心包积液引起的症状,并且能够向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以减少积液的产生。

局部放疗:对于心包转移性肿瘤,局部放疗可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减轻症状。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症状会迅速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减损寿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本病为恶性肿瘤晚期,发展迅速,总体治疗效果差、病情发展不乐观。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手术患者术后注意勤活动四肢,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注意保护胸腔引流管,避免脱出,避免碰倒胸腔引流瓶。注意切口敷料是否渗血,保持局部清洁。术后加强肺功能锻炼,如可练习咳嗽以咳出痰液。

化疗和(或)放疗后或期间的注意事项:接受化疗和(或)放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白细胞、血小板注下降,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应定期化验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如果出现异常,需及时咨询经治医师或及时到医院就诊。

术后、用药复查:在治疗后应按医嘱严密随访复查。因疾病进展迅速,可每月或 2~3 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超声心动图或胸部 CT 等项目,以评估肿瘤进展情况。

饮食: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天一般会禁止饮食,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决定何时开始进食。进食后先吃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若为非手术患者,饮食无特殊禁忌。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当日需卧床休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次日可以开始床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若为非手术患者,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运动,避免劳累。

预防

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原发肿瘤是预防心包转移瘤的关键。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大山楂颗粒的功效与作用-大山楂颗粒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醒消丸的功效与作用-醒消丸说明书

2023-8-3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