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冠心病患者大面积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出现室壁扩张、变薄、心肌全层坏死,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瘢痕组织所替代,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矛盾运动,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 3.8%~20%,随着冠心病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的普及和提高,室壁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该病90% 以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创伤性室壁瘤、结节病、先天性室壁瘤、Chagas 病(美洲锥虫症)等。
按照病程,可以将室壁瘤分为急性室壁瘤和慢性室壁瘤。
急性室壁瘤,常在心肌梗死发病后 24 小时内形成,易发生心脏破裂。
慢性室壁瘤是指在心肌梗死愈合过程中,梗死区逐渐被结缔组织替代,形成纤维瘢痕组织。心肌梗死发生 15 天后的室壁瘤为慢性室壁瘤。
室壁瘤的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气促,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外科手术切除室壁瘤是最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室壁瘤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对医生及其团队水平要求高。
室壁瘤局部心肌变薄,可能导致心脏破裂,随时危及生命;室壁瘤的病变基础为心梗区域的矛盾运动,当室壁瘤超过左室的 20%,会导致心输出量的明显减少和心衰加重;乳头肌断裂或功能不全、节段性室壁运动失常,可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早期发现并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室壁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症状
室壁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急性心梗合并室壁瘤可能引起心脏破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危及生命。室壁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闷、气短、活动受限等症状;
伴有或不伴有心绞痛;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心脏扩大或室间隔穿孔、栓塞等征象。
室壁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心功能衰竭;
心脏破裂;
室性心律失常。
病因
室壁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室壁瘤最常于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通常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而侧支循环血管少而引起。
哪些人容易患室壁瘤?
高脂肥胖患者: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蛋白浓度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关系紧密;
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体力活动减少等。
此外,冠心病家族史、年龄>65 岁的老年人,男性,高半胱氨酸血症,A 型性格的人群也比较容易患室壁瘤。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受限等症状时;
患者出现心绞痛。
建议就诊科室
心脏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室壁瘤?
大面积心肌梗死容易伴随室壁瘤的存在,尤其是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更是高发人群。诊断室壁瘤,最好用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也可以用左室导管造影加左室造影。
X 线胸片:室壁瘤处可见钙化,心脏不同角度x线片, 可见左心缘有局限性膨出;
心脏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左室节段性收缩期反常膨出,部分病例可见附壁血栓;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可见心腔扩张,局部心肌变薄,存活心肌减少;
心电图表现: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电图中 ST 段呈持续的弓背抬高,提示有室壁瘤形成,升高持续 2 个月以上,并伴随异常 Q 波者,则有诊断室壁瘤的意义。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你有没有胸闷、胸痛症状?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已经出现了多久?
你的近期症状是否加重?
你是否有既往心梗病史?
你是否规律服用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室壁瘤病因如何?
室壁瘤的大小及位置,对心功能的影响如何?
我进行保守治疗是否可行?
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手术风险及远期预后?
治疗
药物治疗
室壁瘤小,心室壁左室的舒张末压不高,没有附壁血栓,没有心律失常,不需外科处理,进行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就行,定期随访。
手术治疗
假性室壁瘤患者,其心包腔内形成血栓,瘤壁中含有血栓和心包膜,可以暂时延缓心腔内血液大量涌出,为了防止其破裂,此时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并同期进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避免心肌梗死复发。
如室壁瘤巨大,冠脉病变广泛,血管条件不适于旁路移植,可以考虑心脏移植术。假性室壁瘤易于破裂、出血,更应积极手术。
手术方式为室壁瘤切除,采用直接切除、“三明治”法和补片的方法治疗,或进行左室重塑,改善心脏泵的收缩功能,并且进行同期冠脉血运重建。
疾病发展和转归
室壁瘤预后与患者病情、手术技术和术后监护有关,近年来手术死亡率已降到 10% 以下,手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严重心律紊乱和脑血管栓塞。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 年生存率为 60%~80%。
日常注意
心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室壁瘤的大小及室壁厚度,心电监测心梗后 24 小时心率及心律变化。
避免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防止相应并发症。
预防
目前该疾病还无法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