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室缺
概述
心脏的左心室和右心室间隔称为室间隔,完整的室间隔能够阻止左、右心室血流流通。若室间隔出现孔洞时,左右心室血液互相融合引起一系列问题,就称为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于婴幼儿。
室间隔缺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室间隔缺损有家族遗传性,怀孕期间病毒感染、服用致畸药物等也可能造成室间隔缺损。
如室间隔缺损较小,一般无任何征兆。若缺损较大,通常在婴儿出生后 1~6 个月时开始出现症状,如呼吸急促、多汗、面色苍白、食欲较差等,严重时患儿可能在哭闹中晕倒。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科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封堵,其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多在5~7岁时进行,若病情较重应及早开始手术治疗,且仅有缺损较大的患者需要手术。对于缺损较大且症状明显,以及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需在手术前后或直接采用药物治疗。
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身高和体重变化,以及日常喂养和活动情况。
母亲在怀孕期间避免吸烟、饮酒等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室间隔缺损。
症状
室间隔缺损有哪些症状?
如室间隔缺损较小,一般无任何征兆;若缺损较大,通常在婴儿出生后 1~6 个月时开始出现如下症状。
气促:呼吸急促,哭闹时更加明显。
多汗。
面色苍白:患儿面色苍白,哭闹时可能呈现青紫色。
喂养困难:患儿食欲较差,不愿进食。
体重不增:与同龄儿童相比,体重较低。
室间隔缺损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若未及时干预治疗,最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衰竭,多表现如下。
晕厥:患儿可能在哭闹时突然晕倒,意识不清。
呼吸短促:患儿呼吸困难,多为浅快呼吸。
胸痛:胸前区疼痛。
紫绀:嘴唇发紫。
病因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室间隔缺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室间隔缺损有家族遗传性,如果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患室间隔缺损,那么后代更容易患病。
环境因素:如怀孕初 3 个月内病毒感染、母亲服用致畸药物、胎儿早产等。
室间隔缺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若存在产妇年龄大于35 岁、营养不良、酗酒、早期先兆流产、接触放射线等情况,更容易患室间隔缺损。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当婴幼儿出现以下表现时,家长应立即送医就诊。
气促、呼吸困难或存在呼吸问题。
皮肤、嘴唇或指甲为青紫色。
无法解释的多汗。
若婴幼儿有以下表现,应及时就医。
发育迟缓:婴幼儿出生后第一个月体重不增。
经常哭闹、喂养困难。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心外科
儿科
急诊科
医生如何诊断室间隔缺损[2]?
医生会观察患儿皮肤颜色、呼吸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听诊和以下检查来确定是否患有室间隔缺损。
心电图:能够观察到血液在心室间异常流动的情况。
心脏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是一项无创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类型。
胸部X线:可观察缺损的大小。
心导管检查:多用于情况特殊、病情较严重或合并其他畸形时。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家属哪些问题?
家族里有其他人患室间隔缺损吗?
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孩子体重有变化吗?
孩子平常爱出汗吗?
平常爱哭闹吗?哭闹时身体皮肤和嘴唇是什么颜色的?
平常观察过呼吸情况吗?是平稳呼吸还是气促?
孩子平常吃饭情况如何?喂养容易吗?
患者/家属可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会得室间隔缺损?
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吗?
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法?能治愈吗?
治疗后会影响正常生活吗?比如可以去上学吗?
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治疗
如何治疗室间隔缺损?
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室间隔缺损可能在1~5岁内自然闭合,因此手术治疗多在5~7岁时进行,若病情较重应及早开始手术治疗,且仅有缺损较大的患者需要手术。对于缺损较大且症状明显的患者,以及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均需在手术前后或直接采用药物治疗。
内科治疗[3]
缺损较大的患儿在婴儿期就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内科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即小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等;老年人出现下肢、肝肺淤血时。常用药物如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多为药名带有“沙坦”和“普利”类药物。
强心苷类药物:主要用于增强心脏肌力,如地高辛。
利尿剂:帮助去除体内多余液体,减轻心脏负担,如呋塞米。
降低肺动脉压力药物:如波生坦、西地那非。
如果存在室间隔缺损,在进行其他手术或有创操作时,医生会使用抗生素来避免感染。
外科治疗[3]
对于不能自愈的较大缺损,多在5~7岁时行手术治疗。新生儿一般进行手术治疗,因为20%~25% 新生儿会自愈且手术风险较大。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在缺损处放置补片,防止分流。如果患儿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医生会建议尽快手术。
药物作用不明显,尤其是足量用药后,患儿仍然发育迟缓。
发现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随着技术发展,也可进行微创介入封堵。微创介入封堵是在大腿血管上进行穿刺,沿着血管将导丝导管送至心脏,再使用封堵器封堵。微创介入封堵的优点在于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证实。
日常注意
日常注意应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患者应常规到医院复诊,行心电图或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缺损情况。
严密监测患儿身高和体重变化情况。
关注日常注意喂养和活动情况。
预防
如何预防室间隔缺损?
母亲在怀孕期间避免吸烟、饮酒、使用药物等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室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