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概述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又称为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其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病变的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病程较长者可表现为下肢皮肤色素沉积增多,血栓性浅静脉炎,严重者出现皮肤溃疡。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在成人中的发病率高达 10%~35%,一般在女性及老年人中更常见。
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静脉壁薄弱、静脉瓣发育不全及浅静脉内压力不断升高,是引起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长久站立、重体力劳动、便秘、妊娠、慢性咳嗽、吸烟等是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可根据 CEAP 标准标准进行分类分级。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最初表现为下肢酸胀不适,肢体沉重感,后期主要以静脉曲张及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如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等,尤以下肢大隐静脉行程区域为重。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
非手术方法:患肢穿医用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腔内激光灼闭术、腔内射频消融术及泡沫硬化剂注射;
手术治疗: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如治疗不及时,常可遗留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经积极有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预后较好。
症状
患肢浅静脉扩张、迂曲、多有酸胀不适或疼痛的感觉,同时有肢体沉重感,容易疲劳乏力是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最早出现的症状,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如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病程较长者,在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症状包括:
患肢常出现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的感觉,站立时症状加重,行走及平卧时症状缓解;
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甚至卷曲成团,站立时更加明显;
患肢小腿、脚踝、足部肿胀;
患肢病变部位皮肤瘙痒;患肢小腿肌肉痉挛;
患肢小腿下段(足靴处)特别是足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汗毛脱落、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
患肢局部皮肤湿疹、溃疡形成。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血栓性浅静脉炎。
溃疡形成。
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病因
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静脉壁薄弱、静脉瓣发育不全及浅静脉内压力不断升高是引起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遗传及 K-T 综合征等。
后天性因素: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行为,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肥胖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便秘、妊娠、咳嗽、腹腔积液等)都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导致静脉曲张的出现。少数深静脉血栓也可引起静脉曲张。
哪些人容易患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老年人。
女性。
吸烟者。
肥胖者。
家族里有人患此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孕妇。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下肢肿胀、酸胀不适、肢体沉重感、疼痛,病变部位静脉隆起、扩张、迂曲,汗毛脱落、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时应当及时就医,严重时,例如出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肢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的感觉;
浅静脉隆起、扩张、迂曲;
小腿、脚踝、足部肿胀;
足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汗毛脱落、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
局部皮肤湿疹、溃疡形成。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除询问病史、症状表现和体格检查外,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还需要结合下肢静脉功能试验、影像学等检查结果才能确诊。
具体检查包括:
叩击试验:可简单判断静脉是否曲张;医生检查时会用右手叩击膝部以下明显曲张的静脉,同时以左手轻轻触压腹股沟的大隐静脉入口部,其冲击感可传导至左手时,即表示膝以上的大隐静脉主干已发生曲张。
深静脉通畅试验:可用来测定下肢深静脉回流情况,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医生首先会用一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然后让患者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这些动作会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走,导致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果深静脉不通畅则曲张的浅静脉仍充盈,甚至曲张更显著。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作用是来反映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具体检查方法是医生让患者平躺,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抬高下肢。之后可让患者改为站立,持续 10 秒左右,解开止血带,如果这时候血液由上至下立即充盈大隐静脉,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以明确深静脉的通畅程度及瓣膜的功能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了?体重有多重?
既往有哪些基础疾病,是都有深静脉血栓病史?
是否有吸烟和酗酒?
什么时候出现症状,持续多长时间,是否进行性加重,有无反复发作?
有哪些表现及伴随哪些症状?
有没有曾经就医?做过哪些检查?用过哪些药物?报告单带来了吗?
对药物、食物是否有过敏史?
家里面是否其他人有类似情况?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
有没有其他疾病的可能?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哪些治疗方案?我适合哪一种治疗方案?
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能治愈吗?会反复发作吗?有并发症及后遗症吗?
治疗费用如何?药物有没有进入医保?
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症状、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及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目的是早期针对性治疗,减轻症状、改善外观及防止并发症。
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症者均可行手术治疗,作用是直接处理曲张的静脉。
主要术式包括: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曲张静脉剥脱术、透光静脉旋切术、内窥镜大隐静脉切除术等。
其他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作用是早期改善症状,仅适用于早期轻度静脉曲张、妊娠期妇女及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主要措施是生活措施干预,如减肥、戒烟、避免久坐久站、穿弹力袜等。
硬化剂注射: 利用硬化剂注入排空的曲张静脉后,引起的无菌性反应,使曲张静脉闭塞;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
激光和射频消融术:在膝盖或足踝内侧做小切口放入极细的导管,用射频或激光光束烧灼阻断曲张的静脉血流。单纯的血管内烧灼治疗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不必住院,疤痕与疼痛较少,治疗后绑上弹力绷带就可走动回家。
疾病发展和转归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如治疗不及时,常可遗留不同程度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若经积极有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预后较好。
日常注意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平日应做到家庭护理与康复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具体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及出院后)如下:
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即应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膝关节及踝部屈伸练习。如麻醉作用尚未消除,可指导家属帮助被动活动。
术后 24 小时即可开始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后可逐渐过渡至随意活动,但不宜久站、过度活动或使足部长期下垂,且下床时必须有弹力绷带包扎。
术后 1~3 天病人可平卧或侧卧,患肢垫软枕抬高 30 度,膝关节可稍屈,以利静脉回流。
正确使用弹力绷带,自下而上包扎,松紧适度,以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不妨碍关节活动及保持足部正常皮肤温度为宜。弹力绷带一般使用 2 周后方可拆除。弹力绷带包扎要平整,避免近端卷曲压迫过紧。
日常注意可进行直抬腿练习,加强股四头肌力量,改善下肢循环。
平时应戒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便秘。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强体力劳动者,宜穿用弹力袜套保护,使浅静脉能处于萎陷状态。可做工作体操,或能经常走动,至少多做踝关节的伸屈活动。避免久坐久站,站立时要经常踮起脚,让脚后跟进行一起一落活动,或者经常进行下蹲练习。坐时双膝不要交叉,避免因为压迫而影响静脉回流。
注意患肢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抓挠皮肤。注意保护患侧肢体,避免外伤。
预防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的预防主要在于危险因素的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改变生活习惯,减少长期站立和长期的坐姿,尤其是静止性站立的时间,平卧和坐下时可以将下肢适当抬高,帮助增加下肢静脉的回流。
对于生活或工作中需要长期站立的患者,可以多进行行走性的锻炼,以增加小腿肌肉泵的作用,也可以帮助下肢静脉回流。
站立时使用压力治疗袜(医用弹力袜),一般只需要小腿范围的即可,压力在 20~30 毫米汞柱。弹力袜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时穿著,一直到夜间上床后再脱掉。
保护有静脉曲张的下肢,避免其受伤。
减肥,并避免穿过紧的衣裤。
尽量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低跟鞋或平底鞋有助于舒缓腿部肌肉,帮助血流通过静脉。
戒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