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什么?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怎么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症状有哪些?

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乳腺癌,称为转移性乳腺癌(“转移”即扩散)。乳腺癌容易转移至骨骼、肺、肝、脑。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患者将接受检查以确定乳腺癌是否发生转移。转移癌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转移部位。

概述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主要是指盆腔的一个重要静脉髂总静脉受压,动脉搏动刺激静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及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可见于右侧,也可见于双侧,但以左侧最为常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切发病率和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在成人中的发病率达到 20%~34%。虽然髂静脉压迫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是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最主要的病因是由于右髂总动脉与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由于持续的机械压迫以及动脉搏动,刺激静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双侧均可发生,但以左侧多见。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好发于女性,特别是产后、多产的女性,有脊柱侧弯、主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者也是高危人群。

可出现慢性静脉疾病的表现,包括下肢不同程度肿胀、浅静脉曲张、疼痛、色素沉着、湿疹以及溃疡形成,甚至出现跛行等。严重者可出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症状,引起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并且易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男性可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女性可导致月经期延长和月经量增多。

症状轻微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症状严重者应采用介入或手术矫正髂静脉病变,伴有严重的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静脉曲张、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等症状的患者,应同时或分期手术处理。

对于存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建议长期穿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性抬高患肢,必要时可口服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的治疗,可完全缓解症状。

症状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髂静脉狭窄甚至闭塞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下肢肿胀。往往出现在单侧下肢,常出现在脚踝区域及小腿,症状晨轻暮重,肿胀为轻中度凹陷性水肿。特别是在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立后,下肢肿胀可加重,抬高患肢后能缓解。

静脉曲张。静脉回流受限,导致静脉内高压,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腹股沟及下腹壁静脉曲张。

跛行。表现为下肢酸胀、沉重感,跛行距离不定,常伴有其他表现,可通过抬高患肢缓解症状。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长期静脉回流障碍,可出现下肢肿胀加重,小腿皮下硬结、色素沉着、湿疹以及慢性溃疡形成等。

月经改变。由于髂静脉及盆腔侧支静脉内压升高,使盆腔脏器充血所致,引起月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

精索静脉曲张和不育。少数男性患者可有此症状,与盆腔内的静脉高压密切相关。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突发的下肢肿胀,下肢肿胀急剧加重伴胀痛,肢体皮温升高,小腿后部可有压痛。

病因

主要是指右髂总动脉和第五腰椎共同压迫左髂总静脉,由于持续性的机械压迫及动脉搏动造成静脉腔内粘连、内膜增生、纤维化,引起管腔狭窄、闭塞而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可见于右侧,也可见于双侧,以左侧最为常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盆腔肿块,可能是由肿瘤、脓肿或蜂窝织炎、血肿引起。

子宫肌瘤、癌症或妊娠,以及盆腔肿块增大。

扭曲的左髂总动脉。

主髂动脉瘤。

腹膜后纤维化。

骨赘。

哪些人容易患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女性。女性的腰骶部生理弯曲较男性更明显,因此更易发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妊娠。妊娠时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

脊柱侧弯。由于脊柱侧弯畸形导致下腰椎压迫髂静脉。

主髂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髂动脉支架或血管内支架移植物易压迫髂静脉。

有盆腔内占位病变。肿瘤、炎症包块、血肿等,在盆腔内有占位效应,易产生髂静脉压迫症状。

其他。先天性髂动静脉变异、腹膜后纤维化、骨赘等。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当病情进展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常表现为下肢肿胀和下肢静脉曲张,症状常不典型,但出现如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下肢肿胀,尤其是左下肢肿胀、疼痛,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有下肢静脉曲张及营养性改变,手术治疗后容易复发。

既往有深静脉血栓史,或者停止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复发。

单侧下肢的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溃疡形成。

建议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以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对可疑的患者保持高度关注。需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可能需要进行如下检查。

空气容积描记法。是髂静脉压迫最好的筛选指标。但易将很多没有病变者判为阳性。

静脉超声。可以识别髂静脉狭窄,并且可动态评估相关肢体的深静脉状态,但是易受到骨盆及肠道气体的干扰,即使有经验的超声医生也只能发现 60% 的病变。

CT/磁共振成像(MRI)静脉造影。可用于评估髂静脉压迫的位置和程度、识别静脉侧支以及识别其他解剖变异,在显示病变血管的同时,还有识别外部静脉压迫的其他原因的优点。

下肢静脉造影及测压。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金标准,可直接分析压迫的程度,辨别盆腔侧支循环。

血管腔内超声。可显示髂静脉腔内异常结构及周围静脉侧支,还能测量静脉管径的大小,对选择血管内支架、治疗髂静脉压迫有所帮助。但该办法属于有创检查手段,且价格昂贵,较少进行。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已经出现了多久?症状持续加重还是维持稳定?

症状以单侧为主,还是双侧?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有没有妊娠或者子宫肌瘤、主髂动脉瘤、脊柱侧弯等病史?

既往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既往有无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是否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立?

在服用哪些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确诊?

推荐采用什么方案治疗?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治疗

症状轻微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症状严重时采用介入或手术矫正髂静脉病变,伴有远端静脉功能不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等症状的患者应同时或分期行手术处理。

保守治疗

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和弹力绷带。

避免久坐、久站,间歇性抬高肢体。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腔内手术

对于症状严重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腔内治疗已成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选治疗,具有治疗创伤小、定位准确、疗效好的优势。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直接作用于病变端血管,既支撑静脉管壁以避免再次被动脉和腰骶椎压扁,同时又通过扩张解除血管的狭窄。

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髂静脉损伤破裂、支架移位、急性髂静脉血栓形成等。

开放手术

目前仅被用于支架植入失败或者支架植入后再闭塞的患者。

腔内或开放手术治疗后的二期手术问题

对于伴有严重下肢静脉曲张和重度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者,在处理髂静脉病变后,应附加相应的大隐静脉及交通支静脉的抽剥、结扎术,或者微创腔内闭合术,以及相应的股静脉瓣膜缩窄或成形术。

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目的在于清除深静脉血栓、解除压迫、恢复髂静脉通畅,改善下肢静脉功能。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有:抗凝、导管接触性溶栓、机械血栓切除术等。在血栓清除后,对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髂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应同期处理,建议植入支架,因为可以提高静脉血流的通畅率,降低血栓复发率。

疾病发展和转归

病情较轻时,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当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相应症状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和及早干预,都可以改善其结局、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积极的治疗,可完全缓解症状。

日常注意

戒烟酒。

健康、均衡饮食。有髂静脉压迫者,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忌食油腻食物。一方面可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因解便困难而引起腹压过高影响静脉回流;另一方面,不健康饮食易导致血脂异常,易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加强护理和保护患肢皮肤。部分患者存在皮肤营养失调,日常注意生活中注意保护患肢皮肤,减少碰撞、摩擦,降低皮肤受伤风险。对已有皮肤损伤或溃疡等,给予伤口护理。

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间歇性抬高肢体。久坐和久站易加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加重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等症状,间歇性抬高患肢可促进静脉回流。

长期穿循序减压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弹力袜和弹力绷带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症状。

选择宽松的鞋子和宽松的衣服。鞋子或衣服过紧会阻碍下肢静脉回流。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者大量的脂肪组织会对血管挤压,导致血流减慢,破坏静脉瓣膜,诱发或加重静脉曲张。

规律锻炼。规律的锻炼可以改善腿部的循环和肌肉张力,减轻下肢静脉淤血症状,缓解下肢沉重、酸胀等症状。

密切关注下肢症状变化,定期复查。

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还有助于预防发病。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避免久坐和久站,间歇性抬高肢体或行踝泵运动,即通过下肢肌肉收缩带动踝关节运动。

长期穿循序减压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健康饮食。

适当减重。

规律锻炼。

必要时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大山楂颗粒(盛通)的功效与作用-大山楂颗粒(盛通)说明书

2023-8-3 4:34:42

药品

蛇胆川贝液的功效与作用-蛇胆川贝液说明书

2023-8-3 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