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小腿红绀症,红绀病,绀红皮病
概述
小腿红绀病是由于长期的寒冷环境导致下肢血管发生异常反应,表现为下肢皮肤呈紫红色、肿胀。
本病多见于寒冷地区,好发于年轻女性。
主要病因是长期的寒冷环境,多发生于脂肪较厚的部位,目前有研究表明小腿红绀病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功能不全、结核病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主要表现为下肢(多见于大腿以及小腿中上 1/3)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皮温比正常皮肤低,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发病,冬季症状常加重,有时也表现为局部红斑、脱屑、皮疹、结节,若破溃可形成溃疡;长期发展可表现为皮肤表面纤维化以及皮肤粗糙、肥厚。
本病以一般性治疗(如防寒保暖、加强体质锻炼)为主,辅以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会影响外观,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冬季需注意防寒,着毛衣、毛裤、长袜等。
症状
小腿红绀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小腿红绀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下肢皮肤紫红:长期寒冷导致下肢血管发生挛缩等异常反应,导致血流不畅,皮肤呈紫红或暗红色,是小腿红绀病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
下肢肿胀:下肢血管异常导致下肢静脉血回流受阻、淤积,导致下肢肿胀。
皮温降低:小腿红绀病也会导致患肢皮温较正常皮肤低。
局部皮肤红斑:小腿红绀病可导致患肢皮肤出现红斑,呈片状或者点状,有些可伴有瘙痒。
局部皮肤脱屑:小腿红斑病可能会导致下肢局部皮肤毛囊角化过度,皮肤表面完全被角化组织覆盖,形成脱屑。
局部结节:有些患者患肢会出现点状或片状结节,伴或不伴有瘙痒。
局部皮肤溃疡:患肢皮肤的结节在反复的摩擦或者搔抓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破溃,形成溃疡。
皮肤肥厚:小腿红绀病长期迁延不愈会导致下肢皮肤逐渐出现纤维化,导致皮肤肥厚、粗糙。
小腿红绀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皮肤溃疡;
冻疮;
皮肤纤维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
小腿红绀病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长期寒冷环境:是小腿红绀病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长期寒冷刺激导致下肢血管发生异常反应,血流受阻,导致了小腿红绀病的发生。
先天性血管功能不全:先天性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功能较差、加以寒冷刺激,更易发生异常反应,导致小腿红绀病发生。
结核病:有研究表明,结核菌感染也与小腿红绀病的发生有关。
内分泌功能不全:有研究表明,内分泌功能不全也与小腿红绀病的发生有关。
哪些人容易患小腿红绀病?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长期寒冷环境。
患结核性疾病。
内分泌功能不全。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先天性血管功能不全。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下肢出现肿胀,伴或不伴有疼痛。
下肢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下肢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红疹等。
下肢皮肤严重瘙痒。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下肢短时间内出现明显肿胀。
下肢突然出现剧烈疼痛或麻木。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血管外科
医生如何诊断小腿红绀病?
当医生怀疑是小腿红绀病时,将通常询问患者病史,进行下肢的查体、下肢动静脉彩超,并可取患处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以上结果,可确诊小腿红绀病。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下肢查体:通过视诊,对患侧下肢与正常侧对比,观察患侧下肢有无肿胀;通过触诊判断肿胀是否为凹陷性(用手指按压局部皮肤,如果出现凹陷,即为凹陷性),并感受皮温是否比正常皮肤低。
下肢动静脉彩超:通过下肢动静脉彩超检查,可明确下肢动静脉有无异常,如有无血管畸形、有无静脉血栓形成,排除引起下肢肿胀、暗红的其他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小腿红绀病患者患处皮肤常有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如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甚至破裂。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有无上述改变,可辅助诊断小腿红绀病。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症状有多久了?
有没有出现过下肢疼痛?麻木?
是不是经常在寒冷环境?
平时经常穿短裤吗?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了吗?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自己买药治疗了吗?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病情严重吗?这样的患者多吗?
需要怎么检查和治疗?
治疗效果怎么样?症状多久可以消失?
治疗费用高吗?在不在医保范畴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情况会加重吗?
会复发吗?
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不能做的?
怎么做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平时需要多吃什么食物?不能吃什么?
治疗
小腿红绀病主要依靠一般性治疗,如防寒保暖,加强锻炼;并可辅以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丹参片:予以丹参片口服,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中药四逆汤:有研究表明,予中药四逆汤等中药治疗可对小腿红绀病的治疗起到一定作用。
抗凝药物: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减少血液中凝血血小板数量(抗凝血剂)的药物会起到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常见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
其他治疗方法
保暖防寒: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穿毛裤、棉裤、棉袜等抵御低温,长袜、弹力袜等即可抵御寒冷,同时也可缓解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
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对小腿红绀病的治疗同样重要。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有些患者可经过数年自然缓解好转,也有患者小腿紫红色加深、肿胀加重,甚至无法站立行走,长期迁延不愈也会导致下肢皮肤纤维化、增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经过正规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正常生理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恢复,生活治疗显著提高,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用药注意事项:按医生要求服用药物,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如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皮肤起红疹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反映。
定期复查:需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下肢动静脉彩超等项目。
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鸡肉,有助于减轻下肢水肿,增强体质。
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慢跑、游泳等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适中,根据自身情况控制运动频率与运动强度。
姿势:睡觉、休息时尽量使下肢抬高,避免长时间使下肢处于下垂状态,有助于下肢水肿的缓解 。
注意保暖:寒冷环境,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穿着毛裤、棉袜等抵御寒冷低温,不能为了“追求风度丢了温度”。
戒烟、限酒:烟、酒会加重血管病变,造成疾病加重。应戒烟。每日饮酒不应超过 1~2 份标准量(1 份标准量为啤酒 285 毫升,红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对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预防方式如下:
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寒冷环境,如确实无法避免,应注意防寒保暖,穿毛裤、棉裤、棉袜等抵御低温,长袜、弹力袜等即可抵御寒冷,同时也可缓解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
对于患有结核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规范化治疗结核性疾病。同时更应注意防寒保暖,穿毛裤、棉裤、棉袜等抵御低温,长袜、弹力袜等即可抵御寒冷,同时也可缓解下肢水肿和静脉曲张。
对于内分泌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严格按照医嘱治疗内分泌功能不全。同时更应注意防寒保暖,穿毛裤、棉裤、棉袜等抵御低温。
对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或防止疾病复发:
对于患有先天性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积极就医治疗血管功能不全。并且因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