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是什么?多囊肾怎么办?多囊肾症状有哪些?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常见于儿童,是来源于上皮的肝脏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注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多种分化方式的恶性胚胎性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 6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避免有害物质侵袭(促癌因素),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可能预防肿瘤的发生。

别称

双侧肾发育不全综合征,囊胞肾,多囊病,肾脏良性多房性囊瘤

概述

多囊肾病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 是一种累及肾脏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率为 1/1000-1/400,通常有家族遗传性,可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 最常见。

PKD 的发生已经明确与遗传缺陷有关,是一种主要累及肾脏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引起 ADPKD 的突变基因主要有 PKD1 和 PKD2。

多囊肾病会导致肾脏出现许多囊肿,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

多囊肾病早期可能并没有任何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渐损害肾脏,出现高血压、腰痛、腹胀、血尿等症状,以及肾功能逐步减退。

目前只能通过控制血压、药物治疗等来延缓多囊肾病的进展,而无法治愈。

若进展至肾衰竭,则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谨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不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心态。

如果患有多囊肾并且正在考虑生育,遗传咨询师可以帮助评估将疾病传染给后代的风险。

症状

ADPKD 病程较长,进展相对缓慢,一般在 30 岁以后出现症状。该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肾脏表现及肾外表现。60 岁以上患者约 50% 左右进入终末期肾脏病。

疾病症状

肾脏表现:

腹部“包块”:体检或患者自己在腹部可触及“包块”,系增大形态失常的肾脏。也可经 B 超或 CT 发现肾脏结构异常(囊肿形成)。

背部或肾区疼痛:常为腰背部钝痛、压迫感,有时为腹痛。在肾内囊肿破裂出血或感染时,可突发剧烈疼痛。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促进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尿:半数患者存在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发生于剧烈运动、创伤后或囊肿血管破裂。

泌尿道和囊肿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囊肿感染和肾周脓肿。

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肾外表现:

其他器官囊肿:囊肿可累及肝脏、胰腺、脾脏、卵巢及蛛网膜等。

心脏瓣膜异常。

腹部疝。

颅内动脉瘤,如果血管破裂,可导致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和呕吐,甚至脑损伤。

疾病自然病程

ADPKD 为遗传性疾病,一般出生时既有肾脏囊肿,但较小不易发现。一般在 30-40 岁时,囊肿生长较快。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肾功能减退出现在中老年阶段。60 岁以上患者约一般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需要透析治疗,此外,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

病因

PKD 的发生已经明确与遗传缺陷有关,是一种主要累及肾脏的遗传性肾脏疾病,引起 ADPKD 的突变基因主要有 PKD1 和 PKD2。大约 85% 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 (ADPKD) 家族存在 16 号染色体 p13.3 (PKD1 基因) 的异常,而其余患者存在 4 号染色体 q22-23(PKD2基因) 的缺陷。相较于 PKD1 基因异常者,存在 PKD2 基因异常的患者临床表型相对较轻,“二次打击”学说、液体分泌异常可能有助于阐明囊肿的形成和生长机制。一些高危因素可能与 PKD 的迅速进展相关。

高危人群

ADPKD 患者出现进展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遗传因素:PKD2 基因突变患者比 PKD1 基因突变患者进展更缓慢;

高血压;

症状早发,包括蛋白尿和血尿;

男性性别;

肾脏增大 (PKD1 基因突变患者的肾脏体积更大);

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

使用尿干化学试纸检测法可检测到蛋白尿;

低出生体重;

肾血流量减少;

尿钠排泄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血浆和肽素(加压素的替代标志物)增高;

更高的血清尿酸水平;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高。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 ADPKD 患者胚胎期从父母遗传的 PKD1 及 PKD2 基因杂合子突变并不足以引起肾囊肿发生,后天在毒素、感染等环境因素的“二次打击”下,部分肾小管细胞又发生体细胞突变,引起多囊蛋白复合体和肾脏纤毛功能障碍时才出现肾囊肿。

就医

ADPKD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一般在 30 岁以后出现症状,通常是在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若检查时发现,或出现 ADPKD 症状,应及早就诊。

ADPKD 的诊断主要根据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诊断。

检查手段[5]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敏感性高,无放射性,无创伤性,经济、简便,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CT 和 MRI:诊断 ADPKD 分辨率高,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不作首选。

分子遗传学诊断:主要包括基因连锁分析、微卫星 DNA 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直接检测基因突变等技术,目前多用于囊肿发生前和产前诊断,以及无明确家族遗传史而与其他囊肿性疾病鉴别困难者。

筛查

PKD 诊断的筛查主要依赖于肾脏影像学检查,对于有 PKD 家族史,出现临床表现或产前遗传咨询,可采用基因诊断。

就诊指南[4]

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早就诊:[4]

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小孩)患有多囊肾病;

出现多囊肾病的一些体征和症状;

影像学提示多囊肾可能。

就诊科室[4]

肾内科

医生会问什么问题?

是体检发现的还是出现相关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是否有加重?

做过哪些检查?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此病?

咨询医生的问题[2][3]

什么是多囊肾病?

这种疾病会让我感觉如何?

我有什么治疗选择?

如果我的肾脏完全停止工作该怎么办?

我的家庭成员应接受检查吗?

如果我有孩子,他们会得病吗?

我的孩子需要进行基因测试吗?

治疗

ADPKD 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处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尽最大可能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进入终末期肾病时,则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一般治疗

限制含咖啡因饮料; 

高血压时限盐;

病程晚期推荐低蛋白饮食;

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伴有肉眼血尿时多喝水;

当囊肿较大时应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外力撞击。

控制并发症

疼痛:急性疼痛常为囊肿出血、感染或结石引起,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慢性疼痛多因肾脏体积增大所致,一过性疼痛卧床休息并观察。

如果疼痛持续或较重可使用止痛剂。

止痛剂不能缓解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囊肿穿刺硬化,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囊肿去顶减压术及多囊肾切除术。

出血:多为囊肿出血所致,呈自限性。

卧床休息、止痛、适当饮水防止血凝块阻塞输尿管等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出血量大,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选择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或单侧肾脏切除术。

高血压:

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医生一般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DPKD 晚期高血压通常较为顽固,多需联合用药。

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考虑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血管栓塞术或肾脏切除术。

感染:

膀胱炎和肾盂肾炎应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应达 1~2 周。

囊肿感染时应静脉联合应用水溶性和脂溶性抗生素,必要时针对感染囊腔局部使用敏感抗生素和引流,囊肿感染一般需要 2 周以上的疗程。

 肾外症状的处理

多囊肝:

无症状时不需治疗。

囊肿导致肝脏体积过大时,可引起腹部胀痛、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甚至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主要针对减少囊肿和肝体积,可行肝囊肿穿刺硬化、腹腔镜下或开放手术囊肿去顶减压术,甚至行肝部分切除术或肝移植术。

颅内动脉瘤:

对于有动脉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 ADPKD 患者,需要进行 MRI 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随着动脉瘤增大,动脉瘤破裂危险增加。直径大于 10mm 的动脉瘤需要采取介入或手术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

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徐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包括:

腹膜透析:但增大的肾脏可能影响有效腹膜透析面积,影响腹透效果。

血液透析。

肾移植。

日常注意

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避免不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定期随访并遵照医嘱治疗。

预防

遗传咨询:如果患有多囊肾并且正在考虑生育,遗传咨询师可以帮助评估将疾病传染给后代的风险。[2]

保持肾脏健康:尽可能保持健康的肾脏可能有助于预防这种疾病的一些并发症。

控制血压:

遵医嘱服用降血压药物。

多吃水果、蔬菜、谷物,低盐饮食。

保持健康的体重。

戒烟。

经常锻炼身体。

节制饮酒。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药品

润肠软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润肠软胶囊说明书

2023-8-3 4:34:42

保健

武汉新增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 注意肺炎的前兆

2023-9-29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