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上皮肿瘤是什么?尿路上皮肿瘤怎么办?尿路上皮肿瘤症状有哪些?

脂肪性肝病表示肝脏内有过多的脂肪。大量饮酒会带来脂肪性肝病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多的酒精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因此,肝脏难以工作。但是,即使不怎么喝酒,也有可能得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病分为两类: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如果您大量饮酒,要咨询医生,这是保密的,有助于您控制饮酒,保护您的健康。

概述

尿路上皮肿瘤为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可发生于肾脏的肾盂、输尿管、膀胱、男性后尿道等,以膀胱肿瘤最为常见。

位于肾脏的肾集合管、肾盏、肾盂这些部位以及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黏膜表层,具有相同的被覆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

男性的发病率几乎是女性的 3~4 倍,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吸烟和一些职业中接触的物质是尿路上皮肿瘤最重要的促发因素。

尿路上皮肿瘤往往为多灶性,这种现象称为“区域癌化”,其原因是整个尿路上皮都会接触到排泄到尿液中的或被尿液中水解酶激活的潜在致癌物。

膀胱癌的标准分期系统为 TNM(肿瘤的一种分期方式)系统,根据膀胱切除样本的病理检查确定。

血尿注是尿路上皮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通常为间歇性、肉眼可见、无痛性的全程血尿。

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为辅。

症状

血尿注是尿路上皮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逐渐出现腰痛、膀胱刺激症状和全身症状。

尿路上皮肿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血尿

通常为间歇性、肉眼可见、无痛性的全程血尿。

与膀胱肿瘤的血尿相比,上尿路(即肾、输尿管)的上皮性肿瘤更常出现条形的血块。

疼痛

腰痛:与泌尿系统结石排出所经历的疼痛类似,是由于肿瘤阻塞输尿管引起,可伴有或不伴血尿。

膀胱癌有关的疼痛通常由局部晚期肿瘤或转移性肿瘤引起,疼痛分布与原发性肿瘤或其转移灶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排尿症状

刺激性排尿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尿失禁。

梗阻性排尿症状:排尿费力、间歇性排尿、夜尿、尿无力和排尿不完全感。

全身症状

乏力、体重减轻、厌食和不能进行日常活动等。

病因

尿路上皮肿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尿路上皮肿瘤重要的致病因素有吸烟和通过部分职业接触致癌物,其他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哪些人容易患尿路上皮肿瘤?

性别:男性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的 3~4 倍。

年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诊断膀胱癌时的年龄为 69 岁,女性为 71 岁。

吸烟:当前吸烟者与既往吸烟者风险均明显升高,暴露于二手烟可引起女性患膀胱癌的风险升高。

职业中接触致癌物:金属工、油漆工、橡胶工业工人、皮革加工工人、纺织工和电气工业工人等。

饮用水氯化:增加膀胱癌风险。

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

慢性膀胱炎。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放射治疗:因宫颈、卵巢、前列腺以及睾丸癌行盆腔放疗后,出现膀胱癌的风险增加。

环磷酰胺注:使用环磷酰胺者的膀胱癌风险最多可增至 9 倍,且潜伏期一般短于 10 年。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血尿注是尿路上皮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尤其出现间歇性、肉眼可见、无痛性的全程血尿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建议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肾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尿路上皮肿瘤?

尿液分析:通过肉眼和显微镜下检查,评估血尿的来源、性质。

影像学检查:可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及范围,以及检测多灶性疾病的位置,包括腹盆增强 CT、静脉肾盂造影、磁共振成像(MRI)、超声等。确定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后,以下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评估转移性病变,包括骨扫描、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等。

输尿管肾镜联合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肿瘤的大小、数目、部位以及形态,可取病理活检。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初诊和分期的金标准。

尿液细胞学:细胞学通常用作膀胱镜检查的辅助手段,敏感性相对较差。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年龄多大?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具体描述症状是什么样的?严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是否接受过放射治疗?

是否吸烟?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有没有直系亲属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服用哪些药物?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我是怎么患上尿路上皮肿瘤的?

能治好吗?会复发吗?

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要吃哪些药?医保能报销吗?

目前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哪种方法最适合我的病情?

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习惯?

这个病有传染或遗传的可能吗?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筛查吗?

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辅助。医生会结合患者全身情况及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肾盂、输尿管上皮性肿瘤

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或外科手术进行肾输尿管切除术+正常膀胱及膀胱黏膜袖状切除术:是治疗大多数肾盂或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的金标准。

淋巴结清扫:所有高级别和(或)晚期病变都应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保肾手术:对于孤立肾、肾功能受损、双侧病变或巴尔干地方性肾病患者,尽可能选择保留肾单位的手术。首选治疗是局部切除肾盂病变,联合或不联合肾部分切除术。

逆行输尿管肾镜下切除术:用于肾盂和输尿管低级别、局限期肿瘤的治疗。

微创的经皮技术:对于低级别、早期病变,如果逆行输尿管肾镜不能完全切除,可结合经皮治疗。有可能导致肿瘤溢出到肾周间隙,一般不作为标准方案。

输尿管部分切除术:远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再植术是远端低级别肿瘤的首选术式。

术后膀胱内化疗

术后单剂膀胱内化疗的作用尚有争议,高危患者可考虑该治疗。

膀胱上皮注肿瘤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a、T1、Tis)

膀胱癌可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危险分层。

低危:孤立性低分级 Ta 期的原发性肿瘤,直径 <3 厘米,无原位癌。

中危:所有不符合低危和高危标准的肿瘤。

高危:原位癌、高分级疾病或 T1 期病变、多处病变、较大(>3 厘米)且为 Ta 期低分级肿瘤。

可能采用的治疗包括以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始治疗。

膀胱切除术:有以下任意一项强适应证时进行该手术:T1 期肿瘤伴淋巴血管浸润;多种组织学类型,包括微乳头状移行细胞癌、肉瘤、鳞状细胞癌或腺癌;不完全切除的 T1 期分级为 3 的肿瘤;前列腺管/腺泡原位癌;有膀胱颈和(或)尿道原位癌的女性。

膀胱内治疗:中危和高危患者需要在 TURBT 术后进行膀胱内诱导(一周 1 次,持续 6 周)治疗。BCG(牛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减毒活疫苗)是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其替代选择包括一些化疗药物,例如丝裂霉素 C、表柔比星和吉西他滨。

所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都需密切复查。第二原发肿瘤可发生在沿泌尿生殖道任何部位的尿路上皮。后续复查包括膀胱镜检查项目和尿细胞学检查,在初始治疗后 3 个月开始。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4 期):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道改流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手段。

新辅助化疗:在进行膀胱切除术之前接受基于铂类的新辅助化疗,可带来有意义的生存优势。

全身化疗:适用于已有转移的膀胱癌,比较有效的化疗药物有铂类、吉西他滨、阿霉素、紫杉醇等。

保留膀胱的治疗:对于不适合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以及那些期望保留膀胱的患者,整合最大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放疗和同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是一种选择。

手术后第 1 年内每 3 个月进行 1 次实验室检查评估,第 2 和第 3 年每 6 个月 1 次,之后每年 1 次直到第 5 年。第 5 年后,如有需要,医生会建议继续进行评估。此外,前 3 年每 6 个月合理地行 1 次 CT(胸、腹及骨盆)影像学检查,之后每年 1 次直至第 5 年,5 年后仅根据需要进行。基于手术中是否发现淋巴结受累,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的间隔时间可能不同:若淋巴结受累阳性,则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扫描是合理的;若淋巴结受累阴性,则扫描间隔期可能延长至 6~12 个月一次。

疾病发展和转归

与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复发时间和频率、淋巴结转移区域、手术方式等密切相关。

肾盂、输尿管上皮肿瘤的原发肿瘤分期越晚,恢复情况越差。

5 年生存率如下:pT0/Ta/Tis 期 94%、pT1 期 91%、pT2 期 75%、pT3 期 54%、pT4 期 12%。

低级别肿瘤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高级别肿瘤。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高达 50% 的患者会出现转移,5 年生存率为 36%~54%。对于 T3~4 和(或)N+M0 膀胱癌高危患者,5 年生存率仅为 25%~35%。

日常注意

戒烟。

遵循有关复查和检查的所有医嘱,并询问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任何副作用注或问题。

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

预防

戒烟、远离二手烟。

远离苯注、多环芳烃和柴油机废气等化学致癌物质。

增加液体摄入、减轻体重。

摄入果蔬丰富、低脂的健康饮食。

声明:本站部分健康资讯内容来源于网络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邮箱:1363349721#qq.com(#改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如有身体上的不适请及时就医。
保健

裸睡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3-9-1 23:23:44

保健

芹菜的6大养生功效

2023-8-31 23: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