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
pindborg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概述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为一种比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好发于下颌,症状为口腔内出现可见性的肿瘤。根据肿瘤细胞与成釉细胞不相似以及肿瘤内的钙化物质与牙齿硬组织和骨组织不相同,将该肿瘤描述为具有独立病理类型的牙源性肿瘤。
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多见于中年。发病无性别差异,下颌比上颌多见,大部分发生于双尖牙和磨牙区。多数发生于骨内,有少数发生于骨外。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和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突变注有关,病中的钙化物质来源于淀粉样物质钙化。
按照发病部位,分为骨内型和骨外型。
口腔处有明显的肿瘤是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面部变形和颌骨突出等症状。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的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不彻底容易复发。主要的手术治疗包括龈上下洁治术(旨在去除不良修复体)和局麻下手术切除术(旨在切除肿瘤)。
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面部变形、张口困难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该病易与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囊肿等病混淆,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在治疗期间应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症状
口腔处有明显的肿瘤是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面部变形和颌骨突出等症状。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的常见症状包括:
口腔肿瘤:表现为口腔内部出现结节、肿块或者溃疡性的生长。
呼吸障碍:表现为吸气或者呼气困难,严重还会出现头晕等症状。
面部变形:表现为颌骨突出。
张口困难:表现为颌部麻木,不能正常吞咽、咀嚼。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
鼻塞
鼻出血
头痛
疼痛
感觉障碍
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发生病变导致,也可能是来源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病中的钙化物质来源于淀粉样物质钙化。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原因有关:
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发生突变注:物理因素如长期吃喝过热的食物,长期受猛烈阳光照射或受到放射性物质伤害等、化学因素如化学物质烟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会慢慢地破坏口腔内组织,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都有机会导致细胞发生突变。中间层细胞在细胞的生长凋亡过程中一定的作用。其发生突变可能影响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致使肿瘤细胞的产生。
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突变:原因与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发生突变类似,其有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发生病变增大了细菌病毒感染的机率,影响其它正常细胞的功能和活动,致使肿瘤细胞的产生。
哪些人容易患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
有如下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生活习惯不健康:不注意口腔卫生,经常吃一些对牙齿牙龈有刺激的食物。
有如下不可变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该疾病:
中年:虽然所有年龄段可能发生该疾病,但该病更多见于中年患者。
就医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口腔内部出现不明结节、肿块或者溃疡性的生长。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 120:
面部变形
颌骨突出
张口困难
呼吸困难注
建议就诊科室
口腔科
肿瘤科
医生如何诊断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
当医生怀疑是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时,将通常进行病史采集、视诊和身体检查,在有初步结果后,可能进一步通过 X 线检查、CT 和 MRI 等检查予以确诊。
具体介绍相关检查:
病史采集:目的是了解肿瘤的发病规律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了解患者的最初症状、时间、部位、生长速度等。
身体检查:目的是检查患者全身的状况和更加全面的了解疾病,包括全身情况和口腔内部情况。通常患者病变部位颌骨膨胀,为灰白或灰黄色,有散在的硬钙化区,可以浸润骨组织。
石蜡切片检查:是目前组织病理学诊断中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对于亚型多样且不易确定的肿瘤,其可以辅助诊断从而确定肿瘤组织类型。该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牙源性肿瘤的分型及分化程度,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X 线检查:可以观察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对于本病,一般检查结果为颌骨不规则的透光区,内有大小不等的不透光团块,即钙化物。若肿瘤生长时间久,则斑点融合变大。但是当病程较短或者瘤内钙化很细小时,则很难被普通 X 线发现。
CT 检查:可以全面完整的显示肿瘤的大小、瘤内钙化等特征。对于本病,一般检查结果是肿瘤边界清楚,呈膨胀生长,可以穿破骨皮质,其内钙化影像明显,而且常见阻生齿。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什么时候发现有这些症状的?
有没有疼痛感?
除了口腔这些症状外,还有哪些症状?
口腔内部是否受过伤?
是否到别的医院就诊?疗效如何?
在家是否吃过一些别的药?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些症状?
还会有更严重的症状出现吗?
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什么治疗方法最有效?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对未来生活有影响吗?
治疗后是否会复发?
以后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治疗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瘤的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不彻底容易复发。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仅能用来缓解肿瘤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硫酸长春新碱注、门冬酰胺酶: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手术治疗
龈上下洁治术:目的是去除不良修复体。操作是用洁治器械去除牙龈上菌斑色泽,并磨光牙面,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局麻下手术切除:目的是切除肿瘤。一般在局麻(儿童一般需要全麻)下在病变部位做皮肤小切口,分离肿物并将其完全切除。较小的单发结节也可以用电灼或激光治疗,对于肿瘤范围较大者,可以做颌骨部分或半侧颌骨全切除术和植骨术。
疾病发展和转归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发展为面部变形、张口困难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治好,若手术切除彻底的话,一般不会复发。若该病及时治疗,肿瘤未完全扩散的话,生活质量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对寿命也无影响。
日常注意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术后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做了手术,术后应定期换药消毒,防止再感染。
运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小面部的变形程度。
饮食:应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乳制品、蛋类、小米、燕窝等;应多吃含粘蛋白和骨胶质多的食物,如排骨汤和牛骨汤等;应尽量减少烟酒以及一些刺激食物的摄入,如葱、蒜等;还应少吃油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油炸类食物、饮料等。
在家用药注意事项:患者需注意不良反应,若出现肿瘤复发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停止服用药物,及时就医。医生建议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勿自行购买和使用医嘱以外的其他药,因为任何药都可能起反作用。
其他:在治疗过程中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等等。
预防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针对可变的因素:
注意口腔卫生。按时刷牙,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真菌的滋生。
注意饮食习惯,营养均衡。饮食要定时定量,营养结构要合理,食物多样,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和乳制类,每天饮水充足。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打扫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早睡早起,坚持早起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针对不可变的因素:
对于中年人,应定期到医院体检。